专题十五 2022年新课标 样题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五 2022年新课标 样题示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1 11:56: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五 2022 年新课标 ·样题示例
1.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16分)
时间 事件
1851—1864 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 国共合作实现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10月至 1928年 4月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45年 日本宣布投降
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 4月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1949年 10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上述材料中“二次革命”的发动者是谁?这次革命是反对谁?(3分)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该“转折点”
事件是由哪一次国际会议引发的?(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9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9年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 1898—1956 年中国
历史知识加以论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 1898-
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 1:古田会议。
历史事件 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 1、2和观点)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
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行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事件。
(2分)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一个观点,加
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 60—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2 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
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
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0 世纪以来世界日益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张老师以“变局与秩序”为主题设计了下面
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22分)
任务一 设计方案——体会世界重组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下面是探究世界重组的三种视角及搜集的材料。
视角一 视角二 视角三
苏俄(联)的崛起 中国的新生 世界格局的演变
①杜鲁门“冷战”演说词 ②攻占冬宫的图片 ③开国大典的影像
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照片 ⑤凡尔赛和约文本 ⑥苏联工业化海报
(1)请选择其中一种视角和相应材料(填序号)(2分),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4分)
选择视角:
选择材料:
理由:
任务二 分析材料——见证中国力量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
量仅 15 万吨。1953 年 12 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
大事件。至 1957年,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 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 156个项目为中心,
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2)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
的作用。(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票数
(3)材料二从不同领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请据此说明“中国力量”的表现。(4分)
(4)综合材料一、二,谈谈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关键因素。(2分)
任务三 联系现实——共建美好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个互相依赖的世界,解决疫病流
行、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中国 世界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1年,苏联解体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93年,欧盟建立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1年,“9·11 事件”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5年,《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
中国与世界之间横向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部分)
(5)阅读材料,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变化,选取两个及以上中外关联的史实,提出你的认识,
并加以说明。(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1)发动者:孙中山、黄兴。(2分)人物:袁世凯。(1分)
(2)转折点:五四运动。(2分)会议:巴黎和会。(2分)
(3)【示例一】
观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
选择的史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三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井冈
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日本宣布投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
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
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共三大的召开,决定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井冈山
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之后,通过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
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人民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6分,论
述中运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件大事,
得 3分。选择运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给分;论述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得 3分,需
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只要在论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无需单独
列出“选择的史事”;只要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就无需在结论中重复观点。)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3 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
“水平等级”适当赋分。)
选择的史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日本宣布投降,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
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
和团运动,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
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
立与人民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中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6分,论述中运用了中华民国成立、中
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件大事,得 3 分,选择运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给分;
论述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得 3 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
分;只要在论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无需单独列出“选择的史事”;只要论述做到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就无需在结论中重复观点。)
【在上述示例之外,其他观点只要是符合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并且论述符合要求,就可得
分】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7—9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
深度 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6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
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1—3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0分 没有提炼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2.【示例一】
历史事件 1: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事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7年,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
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1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示例二】
历史事件 1:《辛丑条约》签订。历史事件 2:七七事变。
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论述: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华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各阶
级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以挽救
民族危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资产阶级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
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并发挥了中流
砥柱的作用。经过 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
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2分)
(答出上述示例中的任意一例即可)
3.(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分)
(2)【示例】
事件:兴办 4个经济特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观点:对外开放推动国家发展。(1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0 年,兴办了深圳、珠海、汕
头、厦门 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
提供优惠条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
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
展。2001年 12月,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这推动了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4分)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1分)
4.(1)19世纪 40年代。(2分)
(2)【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2 分)论述:18 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
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
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 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发明和电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推广,对现代社
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6分)
【示例二】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2 分)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
统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成立,推动各国
工人阶级斗争走向联合。1871 年,法国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
权-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6分)
【示例三】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
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
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走出困局,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
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6分)
【示例四】观点: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分)
论述: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逐步显现,阶级矛盾日益尖
锐,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必要条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如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
伟大飞跃。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
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6分)
5.(1)答案一:选择视角:苏俄(联)的崛起。选择材料:②⑥。理由:1917年,俄国爆
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俄政权。从 1926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迅速崛起,由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答案二:选择视角:中国的新生。选择材料:③④。理由: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
(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新。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
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答案三:选择视角:世界格局的演变。选择材料:①⑤。理由: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战
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九
国公约》等条约,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
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世界最终形成两极格局。(任选一个答
案即可,共 6分)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作用:我
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3)中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4分)
(4)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国防科技取得突破;外交领域的突破。(一点 2分,共 2分)
(5)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认识: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说明:1995 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
化的重要表现。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中国于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国和世
界经济的发展。(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认识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即可,共 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五 2022年新课标 ·样题示例
1.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16分)
时间 事件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 国共合作实现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45年 日本宣布投降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上述材料中“二次革命”的发动者是谁?这次革命是反对谁?(3分)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该“转折点”事件是由哪一次国际会议引发的?(4分)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9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9年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
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行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事件。(2分)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60—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张老师以“变局与秩序”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22分)
任务一 设计方案——体会世界重组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下面是探究世界重组的三种视角及搜集的材料。
视角一 苏俄(联)的崛起 视角二 中国的新生 视角三 世界格局的演变
①杜鲁门“冷战”演说词 ②攻占冬宫的图片 ③开国大典的影像
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照片 ⑤凡尔赛和约文本 ⑥苏联工业化海报
(1)请选择其中一种视角和相应材料(填序号)(2分),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4分)
选择视角:
选择材料:
理由:
任务二 分析材料——见证中国力量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年,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2)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票数
(3)材料二从不同领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请据此说明“中国力量”的表现。(4分)
(4)综合材料一、二,谈谈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关键因素。(2分)
任务三 联系现实——共建美好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个互相依赖的世界,解决疫病流行、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中国 世界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1991年,苏联解体 1993年,欧盟建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9·11事件” 2015年,《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
中国与世界之间横向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部分)
(5)阅读材料,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变化,选取两个及以上中外关联的史实,提出你的认识,并加以说明。(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6分)
参考答案
1.(1)发动者:孙中山、黄兴。(2分)人物:袁世凯。(1分)
(2)转折点:五四运动。(2分)会议:巴黎和会。(2分)
(3)【示例一】
观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
选择的史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三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日本宣布投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
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共三大的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之后,通过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人民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6分,论述中运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件大事,得3分。选择运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给分;论述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得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只要在论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无需单独列出“选择的史事”;只要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就无需在结论中重复观点。)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
选择的史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日本宣布投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
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6分,论述中运用了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件大事,得3分,选择运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给分;论述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得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只要在论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无需单独列出“选择的史事”;只要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就无需在结论中重复观点。)
【在上述示例之外,其他观点只要是符合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并且论述符合要求,就可得分】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7—9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 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6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1—3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0分 没有提炼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2.【示例一】
历史事件1: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12分)
【示例二】
历史事件1:《辛丑条约》签订。历史事件2:七七事变。
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论述: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华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2分)
(答出上述示例中的任意一例即可)
3.(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分)
(2)【示例】
事件:兴办4个经济特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观点:对外开放推动国家发展。(1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12月,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这推动了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4分)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1分)
4.(1)19世纪40年代。(2分)
(2)【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2分)论述: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推广,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6分)
【示例二】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2分)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成立,推动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走向联合。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6分)
【示例三】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走出困局,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6分)
【示例四】观点: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分)
论述: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逐步显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必要条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如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6分)
5.(1)答案一:选择视角:苏俄(联)的崛起。选择材料:②⑥。理由:1917年,俄国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俄政权。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迅速崛起,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答案二:选择视角:中国的新生。选择材料:③④。理由: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答案三:选择视角:世界格局的演变。选择材料:①⑤。理由: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九国公约》等条约,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世界最终形成两极格局。(任选一个答案即可,共6分)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3)中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4分)
(4)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国防科技取得突破;外交领域的突破。(一点2分,共2分)
(5)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认识: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说明: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认识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即可,共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