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1 11:53: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部分 专题知识集中练
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一材多设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地图源自教材七上P87】材料一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发生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汉族大批南迁,与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频繁和密切。 ——摘编自邱树森等《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___________。(①黄河流域汉族南迁;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1分)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的特点。(1分)
材料二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消除边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字与图表均摘编自李波等《“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实施的扶持政策,(3分)并根据材料中的图表信息说明其成效。(1分)
材料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消除边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使》
(新考法—观点说明)1.1 任选材料中两个历史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 。(8分,要求:试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2.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我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元朝道过行省制度,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4分)
材料三
图一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加以阐释。(6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提示:此类试题应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一是“为什么”,即原因;二是“是什么”,即名称、内容等:三是“怎么样”,即评价。)
3.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4分)你认为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宋代 元代
政治 太宗一朝,文臣成为 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摘自《中国封建王朝 兴亡史·两宋卷》 元朝疆域图(局部)
宋代 元代
民族关系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4分)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3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4分)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1)历史现象:②。(1分)特点:内迁民族多;分布范围广。(答出一点得1分)
(2)中原与边疆地区的不断交流、交融;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分)
(3)扶持政策: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3分)成效: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所提高。(1分)
1.1【示例】
阶段:元朝时期、清朝时期。(2分)
说明: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6分)
2.(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4分)
(2)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示例: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分)
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分)
3.(1)内容: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融洽。(4分,任答其中4点即可)
积极作用: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4分,任答其中4点即可)
(2)政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分)民族关系:宋朝民族政权并立;元朝民族交融不断加深,形成新的民族(回族)。(2分)
(3)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4.(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分)主题:秦朝巩固统一。(2分)
(2)治理原则:因地制宜。(2分)历史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3)“制度安排”: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认识:应始终坚持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应不断创新。(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部分 专题知识集中练
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一材多设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 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
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地图源自教材七上 P87】材料一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的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发生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汉族大批南迁,与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频繁
和密切。
——摘编自邱树森等《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___________。(①黄河流域汉族南
迁;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1分)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
现象的特点。(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
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
消除边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4 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
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
战。
——文字与图表均摘编自李波等《“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实施的扶持政策,(3分)并根据材料中
的图表信息说明其成效。(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 隋唐王朝扩大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
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消除边
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使》
(新考法—观点说明)1.1 任选材料中两个历史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一多民族
国家得以不断发展” 。(8分,要求:试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
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4 分)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
行我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行省制度的确立,
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
疆的联系。元朝道过行省制度,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
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4分)
材料三
图一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加以阐释。(6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提示:此类试题应从三
个方面组织答案,一是“为什么”,即原因;二是“是什么”,即名称、内容等:三是
“怎么样”,即评价。)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
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
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
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
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
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
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4分)你认为
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宋代 元代
太宗一朝,文臣成为
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
选,先后任命的宰相 9人,
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

密使、副枢密使 724人,其

中文臣 659人,约占百分之
九十一。
——摘自《中国封建王朝
元朝疆域图(局部)
兴亡史·两宋卷》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宋代 元代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

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

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

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4分)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
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
间,共新设 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4分)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其俗,齐
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
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
疆域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
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
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
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1)历史现象:②。(1分)特点:内迁民族多;分布范围广。(答出一点得 1 分)
(2)中原与边疆地区的不断交流、交融;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分)
(3)扶持政策: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3分)成效:民族地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所提高。(1分)
1.1【示例】
阶段:元朝时期、清朝时期。(2分)
说明: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在澎
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653 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金
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清朝乾隆皇
帝统治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6分)
2.(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北击匈
奴;修筑长城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4分)
(2)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和地方、
中原和边疆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示例: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
愿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
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分)
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 7月 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一步。(2分)
3.(1)内容: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
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融洽。(4分,任答其中 4点即可)
积极作用: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
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4分,任答其中 4点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政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分)民族关系:宋朝民族政权
并立;元朝民族交融不断加深,形成新的民族(回族)。(2分)
(3)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陆的大
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3分,任答其中 3点即可)
4.(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分)主题:秦朝巩固统一。(2分)
(2)治理原则:因地制宜。(2 分)历史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加强了对边疆
地区的行政管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 2 分)
(3)“制度安排”: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分)认识:应始终坚持各民族团结、
平等和共同繁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应不断创新。(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