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测试卷--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测试卷--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0: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A B C D
2.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处于水平平稳,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将 (  )
A.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还是处于水平平稳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质中,在久置于空气中且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 (  )
A.NaOH  B.Na2CO3 C.NaNO3 D.NaCl
4.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以下关于酸、碱的理解和运用不正确的是 (  )
A.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来鉴别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
B.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的原理
C.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NaOH易潮解,易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5.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苹果汁的酸性强于酸雨的酸性
B.小苏打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厨房清洁剂的碱性弱于小苏打水的碱性
D.酸雨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有二氧化碳
6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水生成
7.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正负电荷中和 B.蚊叮虫咬的中和
C.环境保护“碳中和” D.抗体对病毒的中和
8.试管内壁残留的下列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石灰水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生成的蓝色固体
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
D.盛放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9.对于反应“X+H2SO4FeSO4+Y”,下列关于X与Y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X可能是Fe B.X可能是Fe2O3
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H2CO3
10.如图为H2SO4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指示剂可能为无色酚酞试液
B.活泼金属可以是Fe
C.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反应后溶液变黄色
D.若碱溶液为Ba(OH)2的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
11.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B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C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则硫酸过量
D 氯化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12.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若将少量的NaH与足量CuSO4溶液混合,其生成物是 (  )
A.Cu(OH)2和H2 B.Na2SO4、Cu(OH)2和H2
C.NaOH和Cu(OH)2 D.NaOH、Na2SO4和H2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D.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14.40 g溶质质量分数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 g溶质质量分数2%的稀硫酸混合,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不确定
15.向盛有一定质量未打磨的铝片的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2分,共34分)
16.(4分)小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2)若在测量石灰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填“大”或“小”)。
17.(10分)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   (填“a”或“b”),使用此装置优点之一是         (答一点)。
(2)实验Ⅱ中,试剂X由澄清变浑浊,则试剂X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实验Ⅲ中刚开始的实验现象是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8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物质F的用途是 (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19.(12分)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后同)滴入        中,理由是                 。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14分)关于碱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碱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碱的物理性质。
(1)有的碱易溶于水,如氢氧化钠;有的碱不溶于水,如    (填一种)。
【任务二】碱的化学性质。
(2)使指示剂变色。向紫甘蓝提取液中分别滴入三种常见的液体,颜色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小组同学将炉具清洁剂滴入紫甘蓝提取液中,现象为       。
(3)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作用。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为了探究其是否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小组同学进行图1所示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得注射器内液体与二氧化碳接触后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图1三颈烧瓶中先注入的液体是     ;图2中ab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de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1  图2  图3
(4)与酸作用。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少量的氢氧化钠与草酸反应生成草酸氢钠(NaHC2O4),过量的氢氧化钠与草酸氢钠进一步反应生成草酸钠。小组同学用草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用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3所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g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填化学式)。
21.(14分)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小组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来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探究Ⅰ】相同条件下往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 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50 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以上3个实验的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1)由图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
【实验探究Ⅱ】(1)往装有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为8.2~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大家作出猜想三,认为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的原因是          。
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
四、计算题(共8分)
22.(8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0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C A D B C B A B B C A C
1.D
2.B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质量增加,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
3.B 久置于空气中且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成分中有NaOH和Na2CO3;若全部变质,成分中一定含有Na2CO3。所以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
4.C 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来鉴别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A正确;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B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溶解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雾,不是白烟,C错误;NaOH易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要密封保存,D正确。
5.A 苹果汁、酸雨的pH均小于7,均显酸性,苹果汁的pH小于酸雨的pH,故其酸性比酸雨的强,A正确;小苏打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错;厨房清洁剂、小苏打水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小苏打水的pH,故碱性比小苏打水的强,C错;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其pH<5.6,D错。故选A。
6.D 反应物不一定都溶于水,例如氢氧化镁不溶于水,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A不正确;中和反应不一定生成沉淀,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产生沉淀,B不正确;中和反应不生成气体,C不正确;中和反应一定生成水,D正确。
7.B 正负电荷中和、“碳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中和,都不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蚊虫毒液显酸性,可以用显碱性且无腐蚀性的物质进行中和,缓解疼痛。故选B。
8.C 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物质,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A正确;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B正确;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C错误;盛放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D正确。
9.B 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X可能是Fe,A对;X不可能是Fe2O3,因为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B错;氢氧化亚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Y可能是 H2O,C对;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Y可能是H2CO3,D对。故选B。
10.A 由于酚酞试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指示剂不可能是酚酞试液,A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位于H前,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正确;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后溶液变黄色,C正确;若碱溶液为Ba(OH)2的溶液,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正确。
11.B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A对;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能是硫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B错;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表明硫酸过量,C对;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D对。故选B。
12.B 若将少量的NaH与足量CuSO4溶液混合,NaH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最终生成物是Na2SO4、Cu(OH)2和H2。
13.C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A错;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是氧化物,B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属于碱,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C对;一氧化碳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用碱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气体,D错。故选C。
14.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两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H2SO4+2NaOH Na2SO4+2H2O
98 80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故选A。
15.C 稀盐酸先和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刚开始不产生气体,A错误;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铝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氯化铝质量不再变化,B错误;盐酸和氧化铝、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Al2O3+6HCl2AlCl3+3H2O,
102 219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消耗氧化铝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因此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直至减小到0,但不是一条直线,应该有折点,且折点前的线段更“陡”,C正确;稀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氧化铝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变小一些,铝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继续增大,增大幅度更小一点,D错误。
16.(1)肥皂水 (2)小
17.(1)a 方便观察实验现象(或节约药品)
(2)Ca(OH)2 (3)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18.(1)HCl (2)作燃料(合理即可) (3)3CO+Fe2O3 2Fe+3CO2 不属于
【解题思路】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A为HCl。A可转化为B和C,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E为氧化物,推测B为氢气,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D为氧化物,可以与A(盐酸)和E(一氧化碳)反应,则D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为Fe2O3或CuO等,F为固体,能与D反应,可以转化为E(一氧化碳),则F为碳。
19.(1)等于 (2)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随着滴入溶液量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合理即可) (3)NaCl、NaOH 蓝
【解题思路】(3)由题图可知,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 mL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钠之外还有氢氧化钠。
20.(1)氢氧化铜(合理即可) (2)溶液显绿色 (3)水 加入的水占据一定体积,导致烧瓶内气体体积压缩,压强增大 2NaOH+CO2Na2CO3+H2O  (4)NaOH NaOH和Na2C2O4
【解题思路】(1)不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氢氧化铁等。(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碱性物质,可以使紫甘蓝提取液变成绿色。(3)bc段压强减小的幅度较小,说明气体减少的幅度较小,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会导致气体快速、大量减少,使压强快速减小,因此先注入的是水。水刚被挤入三颈烧瓶内尚未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水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导致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ab段曲线上升。de段压强迅速减小,说明此时已将氢氧化钠注入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4)由图3可知,最初溶液的pH小于7,呈酸性,随着X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终溶液呈碱性,故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g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g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氢氧化钠、草酸钠,化学式分别为NaOH和Na2C2O4。
21.【实验探究Ⅰ】(1) 放热 小于 (2)H+、OH-
【实验探究Ⅱ】(1)滴加稀盐酸 (2)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实验验证: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原因分析:8.2~14
【解题思路】【实验探究Ⅱ】(2)作出猜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此,大家作出猜想三,认为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实验验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有碳酸钠,猜想三错误。原因分析:依据题意可知,酚酞在pH<8.2 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为8.2~14的溶液中呈红色,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8.2~14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22.(1)Na2SO4、CuSO4(2分)
(2)解:与CuSO4反应生成9.8 g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10 g=20 g,设20 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2分)
80 98
x 9.8 g
(1分)
x=8 g (1分)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分)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解题思路】(1)由题图可知,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0 g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原有的CuSO4和反应生成的Na2SO4。(2)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其中与硫酸铜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10 g=20 g,反应生成Cu(OH)2沉淀9.8 g,由Cu(OH)2的质量可计算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可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