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
题号 一 二 三 评价
错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9分)
邓拓言:“读书的要jué,全在于会意。”读诗也是如此。譬如《蒹葭》, 诗中把晚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惆怅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读这首诗,应该领会诗歌的意jìng,切不能流于表面。又如,柳宗元的《江雪》,作者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广阔背景来烘托主人公的形象,飞鸟绝迹,清寂旷远,渔翁的性格更显孤傲。欣赏这首诗,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想象。诗歌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触着万千读者。诗歌的美,使人 ,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要jué( ) 意jìng( ) 惆怅( ) 渲染( )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2分)
A.心旷神怡 B.狂妄自大
C.信手拈来 D.胸有成竹
(3)下列短语中,与“这首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驱遣想象 B.清寂旷远
C.诗歌的美 D.飞鸟绝迹
(4)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1分)
2.在议论文中,巧用排比句阐述道理,说理会更充分。依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在议论性文段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其构成排比句。(4分)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 ; ……读书,就像轻轻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3.阅读知识卡片,完成《简·爱》的探究表格。(4分)
知识卡片 小说阅读要抓住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推动情节发展,传达作者意图。
冲突的类型 冲突的表现 冲突塑造的 人物形象特征
(1) 示例:洛伍德学校是一个黑暗、压抑的地方,简·爱在这里受尽虐待,但还是收获了与海伦的纯真友谊。 坚强、友善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 示例:简·爱原本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在婚礼上被告知他已有妻子,她感到受了欺骗,毅然地离开了他。 自尊、自强
示例:(2)
人物内心的冲突 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地掐掉爱慕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 ——简·爱的独白 (3)
4.(2022·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模拟改编)班级举行“礼赞祖国航天”黑板报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
(1)小金搜集到下面的新闻材料,请你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0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0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2)小语想在“扬帆起航,逐梦火星”板块放一幅配图,你觉得下图很合适,请把它推荐给小语。(3分)
(3)针对探索宇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班级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3分)
我方认为,探索宇宙弊大于利。探索宇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巨额的钱财,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如“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当场遇难;“哥伦比亚号”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殒命。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22·重庆B中考)阅读下文,完成5—9题。(20分)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道:“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蹿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
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缴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 ”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那往年呢 ”我焦急地问。
“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2021 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4分)
①
②
6.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4分)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电影拍摄】
7.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4分)
8.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 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4分)
【观影互动】
9.电影播出后, 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4分)
(二)(2022·浙江杭州市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3题。(15分)
【材料一】
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节选)
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林峦浑秀,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
舞剧《只此青绿》“火”到一票难求。它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让“我见青山多妩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象。观众随着舞台演绎,穿越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世界,探究一卷山河,何以青绿千载。
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嬉图》“动”了起来。三维动画“复原”了《冰嬉图》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由它触发的一系列文创作品为北京冬奥留下生动印记……
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珍稀古画,离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一些距离。然而近年来,“高冷”古画在创意、技术与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不仅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而且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破解古画在今天的流量密码,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动起来,换一种古画的“打开方式”。
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这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古人因而有徜徉画中山水的“卧游”之说。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比的实现可能。
登录网站“故宫名画记”,千年名作的超高清数字影像令人大饱眼福,无限放缩功能让细节纤毫毕见。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数字副本让珍稀古画的“露面”机会越来越多,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你可以从船上视角跟随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人声鼎沸和车水马龙;也可以随着屏幕上光影颗粒的缓缓移动,亲见《千里江山图》绘制的细节过程,欣赏青绿山水在昼夜不同时段下的景色变幻。
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有人说:古画动了,世界静了。古画所蕴含的文化富矿一经打开,悠远的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沉淀的色彩、饱蘸感情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从前慢”的时代。还有人说:古画动了,身体里的DNA也跟着动了。古人的丹青创作和今人的形式创新两相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古画动起来,不仅是对观众的“循循善诱”,也向创作者敞开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资源。从特色鲜明的国风插画,到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都能看到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对古画素材“数据库”的大胆取用。3D动画形式的广泛运用,更为古画图像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什么是意境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触动之意)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会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选自宗白华《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有删改)
【材料三】
蛙声十里出山泉
凡是看过《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拍案叫好。齐白石用焦墨画出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是用石青点的几个山头,水中共画了六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一头,蛙声沿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具体分析】
10.材料一开头提到三幅古画有何作用 (4分)
11.材料一发布在官网上后,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请你谈谈对这条评论的理解。(4分)
【探究发现】
12.阅读材料二,结合知识卡片,探究文中两首诗词意境呈现的共同方式。(3分)
知识卡片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迁移运用】
13.如果要让白石老人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起来,应该如何设置 请运用材料一中让古画“动起来”的方法、材料二中“意象与意境”的角度来阐述。(4分)
三、写作(4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一曲高亢激越的《怒放的生命》不知激荡了多少人的心,让多少精神颓唐的人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相信你也一定不想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而想要怒放自己的生命吧。
请以“我想要怒放的生命”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1.(9分)(1)(4分)诀 境 chóu xuàn(每空1分)
(2)(2分)A “心旷神怡”意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信手拈来”意为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结尾句是要表明诗歌的美给人的影响,应用“心旷神怡”。
(3)(2分)C “这首诗”是偏正短语,选项的短语类型分别为: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因此选C。
(4)(1分)将“感触”改为“感染”。
2.(4分)示例: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结合题干可知,本题要求补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作答时,选取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写出该作品对自己的激励作用,注意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形式,构成排比句。
3.(4分)(1)(1分)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2)(2分)示例:简·爱寄居在舅妈家时,经常受到表哥的欺负。某次表哥发现她看书,殴打和辱骂了她,她奋起反抗。
(3)(1分)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有多种类型。第(1)题,由示例来看,“冲突的表现”写出了洛伍德学校这一环境的特点,以及简·爱在这里的遭遇,体现的是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第(2)题,冲突类型为“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小说中,简·爱与表哥、舅妈、学校司库等都有矛盾冲突,写出体现他们之间冲突的一件事情即可。第(3)题,简·爱的独白表现出对罗切斯特情感的变化,由对其爱的克制到对其爱的复活,表现了人物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形象特征。据此作答即可。
4.(8分)(1)(2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2)(3分)小语你看,这幅图片设计成车票的样子,出发地是“地球”,目的地是“火星”,乘客信息为“天问一号”,“已检票”的圆形图章表示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踏上了前往火星的旅程(答出关键信息即可);(1分)右上角“抵达”代表天问一号已经成功着陆火星;下半部分是天问一号在星空背景下飞行的图片,给人直观的印象。(1分)整幅图片构思新颖独特,内容紧扣“扬帆起航,逐梦火星”的主题,作为配图最合适了。(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3分)示例:我方认为,探索宇宙利大于弊。探索宇宙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宇宙,为人类开发资源,开辟新的家园,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同时,探索宇宙表现了超越自我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探索有牺牲、有流血,但是探索者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社会发展而前进的脚步,难道不应该是永不停止的吗 (观点1分,理由任写一点1分,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拟新闻标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新闻的导语。【注意】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作答时,从导语中找出关键信息,采用“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形式压缩导语,拟写新闻标题即可。本则新闻的导语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第(2)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要求把图片推荐给小语,作答此类试题,观察分析图片的构图要素描述图片内容,要注意要素齐全,不要遗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注意]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微到语言流畅、逆辑清晰说明图片构思与板报主题相符,适合作为板报的配图即可。第(3)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明确正方观点,反方的观点是探索宇宙弊大于利,所以正方的观点应该是探索宇宙利大于弊;然后,针对反方的观点进行反驳,从人类探索免不了牺牲,探索宇宙可解决地球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等角度阐述探索宇宙的积极意义。表述时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
5.(4分)①父子争吵离家(2分) ②翻看手机短信(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与概括。作答时,首先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明确层意。第①—③段记叙了儿时过年乐事;第④—⑦段写“我”与父亲之间发生争吵,“我”赌气离乡;第⑧—段写“我”在异乡打拼三年的艰难和对家的思念;第—段写“我”决定回乡,父母去车站接“我”;第—段写“我”到家后翻看手机短信,明白父母因不会用手机,三年来的年末都会在车站等“我”而悔恨流泪。然后根据导图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根据“儿时过年乐事”和“三年异乡打拼”可将①空答案锁定在第④—⑦段;“父母车站迎接”对应第—段,根据箭头指示方向,不难将②空答案锁定在第—段。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妙招技法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这类试题实质是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由此可归纳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锁定答题区域,用摘抄、整合和归纳法筛选答案。
(1)摘抄法: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位置,摘抄原句回答即可。
(2)整合法: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的简单相加,而是把握本质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共同点。
(3)归纳法:对文章内容分析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力争要点全面。要想将“点”答全,必须抓住题目中的暗示信息。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列序号分点作答,力求规范。
6.(4分)儿子回来了,带给母亲喜悦与温暖(或儿子没回来,母亲感到冷清与孤寂);(2分)表达了母亲急切渴望孩子回家的心理(或表现了孩子对于父母的重要性)。(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意蕴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先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把握句子表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分析句子深层含意。“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的言外之意为“你没回来的时候,感觉很冷”。结合第段对车站环境的描写,可知环境冷清;结合下文回家路上他人打招呼说的话和父母每年年末都会来车站接儿子的情节可知,儿子离家的这三年,母亲感到冷清与孤寂,也表现出儿子回来带给母亲的喜悦与温暖,同时表现出母亲渴望孩子回家的急切心理。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7.(4分)镜头交错拍摄,一方面解释了“我”离家出走的原因,(1分)另一方面将儿时的快乐和三年异乡生活的辛酸进行对比,突出家庭的温暖,(1分)解释了“我”决定回家过年的原因;(1分)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更能吸引观众。(1分)
【解析】本题依托拍摄镜头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文中对儿时过年的情景的描绘集中在第①—③段,蒸馒头、做灯笼、捡鞭炮等过年往事充满了欢乐和温馨。“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集中在第⑦—段,根据“尝尽冷暖”等词语和对“我”打工经历、窘迫生活境况的描写可知,这三年中“我”饱尝艰辛,深感挫败且十分想家。从内容上看,这样写交代了“我”离家出走的原因和“我”决定回家过年的原因。从结构上看,交错拍摄,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家庭的温暖。从表达效果上看,可以避免情节的平铺直叙,吸引观众。
8.(4分)应补上的镜头:三年来,每当临近过年时,父母都到车站等“我”回来的情景。(2分)描绘示例:瑟瑟寒风中,父母翘首以待,每当一辆客车停下,他们就会非常急切地走到车旁,用渴盼的目光搜寻着从车上下来的每一个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段“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及第段“我”和母亲的对话可知,在“我”离家的三年中,父母因为不会使用手机而没有读到“我”的短信,因此每年年末都会在车站等“我”,接“我”回家过年。据此联系父母等“我”回家的心理,发挥想象作答即可。
9.(4分)①理解“我”的行为。“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不愿回家过年,是有自尊、有追求的表现。(2分)②不赞同“我”的行为。亲情是一种纯粹的情感,父母从来不以有无成就看待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会徒增父母的思念和担心。(2分)(要求:从“理解”和“不赞同”两方面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结合文中对“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描写,可知“我”是一个有自尊、有追求的人;但是从结尾部分来看,父母并不会以有无成就来看待孩子,亲情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子女不回家过年会徒增父母的思念和担心。据此辩证分析即可。
10.(4分)这三个例子都是最近的热点话题,展示的场景都是万众瞩目的,容易吸引读者关注;(2分)三个典型例子中古画的创新呈现形式不一,让读者感受到了古画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生活的样子,激发了读者想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阅读欲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开头的作用。材料一开头介绍的《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冰嬉图》都与社会热点相关,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古画原本离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遥远,但是通过科技手段,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呈现出活泼、有趣、亲切的一面,让大众读者感到新奇、有趣、亲切,激发了读者想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阅读欲望。
11.(4分)①古画各种形式的“动”,打开了人们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让人们更有兴致地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古画带来的美。②提升了普通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真正达到心灵的“宁静”。(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的含意。作答本题,要扣紧关键词“动”和“静”来分析。结合上下文可知,“动”是指古画通过舞剧、最新的科技手段等方法产生了动态形象,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能够接触并体会古画中的意蕴;“静”是指人们在接触、欣赏、感受古画时,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内心安静下来,达到心灵的“宁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3分)都是前几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1分)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密切相关,(1分),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结合题干所给知识卡片可知,意境是“情”和“景”的融合,因此要找到两首诗词中写“情”和“景”的诗句,进而分析两首诗词的“情”和“景”,即意境上的共同点。结合两首诗词的内容、材料二中“前三句全是写景……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和“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枨触(触动之意)无边的诗境”可知,这两首诗词都是前几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情和景交织在一起,产生诗境,产生美的意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4分)示例:运用数字绘景、3D复现技术、全息投影等各种科技手段,(1分)呈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的画面;六只活泼的蝌蚪,让人不禁联想到山间的无数青蛙,蛙声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了动人的交响曲。(2分)沉浸式地感受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无尽热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由材料一可知,可以采用数字绘景、3D复现技术、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让《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动起来,看到小蝌蚪的游动,听到蛙鸣,亦可从水中感受潺潺的流水,这种沉浸式体验带给观众不同的享受由材料二可知,可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来阐述画面,抓住景物描绘画面,在描绘中体会情,表达情将两者结合起来设置画面即可。
14.(4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考生可写成抒情散文,抒发内心对怒放的生命的渴望;也可写成议论文,阐述为什么想要怒放的生命;还可写成记叙文,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叙述,抒发内心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对顽强生命的赞美;等等。
【佳作示例】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都会激情澎湃,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创造生命的奇迹。【点评】开头引用歌词,扣紧题目,引出下文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像科比一样怒放的生命。科比从小执着追求梦想,永不放弃。他不惧枯燥乏味的训练,一次又一次重复同一个动作,一次又一次瘫倒在篮球场上,饱尝失败之苦,只为磨炼球技。厚积薄发,他终于成为篮坛叱咤风云的人物,获得数不尽的荣誉,赢得千万人的掌声。他可能不是篮球赛场上最有天赋的人,但肯定是最勤奋、最执着的人。正是这种勤奋和执着,让他完成生命的怒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像史铁生一样怒放的生命。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突然之间沦落到要在轮椅上度日,后来又患上尿毒症,这样的不幸降临到谁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所以,他开始质疑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 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坚定了生的信念,他相信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是灵魂的残疾。他以自强不息的斗志支撑自己,将苦难熔铸成一朵朵艺术的奇葩。这就是怒放的生命,我想要的怒放的生命。【点评】本段以史铁生的事例,论证了要用自强不息的斗志完成生命的怒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像袁隆平一样怒放的生命。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未改变。发展杂交水稻,缓解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做出中国贡献,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的生命就像一支巨大的火炬,既照耀当下,又照耀后人。这,也是我想要的怒放的生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世上万物都在怒放着自己的生命。生命短暂,如果不尽情怒放,就对不起生命本身;生命珍贵,如果不尽情怒放,就无法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多彩,如果不尽情怒放,就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妙与精彩。【点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和谐,富有感召力。生命是上天赋予的,同时又属于自己,我们唯有怒放生命,才能真正拥有它、享受它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只要尽情怒放生命,不但会拥有一片绿色,而且会拥有整个春天。【点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收束全文,蕴含深刻,富有哲理,深化主题
【名师总评】 本文开头引用材料,首先由听到歌曲《怒放的生命》时的强烈感受直接点题——“我”想要怒放的生命;然后选取三个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我”想要的怒放的生命;最后进行呼吁总结。全文结构清晰,说理严密,很有说服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