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10: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
题号 一 二 三 评价
错题
一、积累运用(23分)
1.阅读语段,回答下面问题。(7分)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人墨客好像都摆脱不了qī惨的命运。在这样的命运面前,使有人选择了隐逸,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自杀,如睥睨天下的屈原;有人选择了抗争,如狂放不羁、性直刚毅的嵇康……他们放弃了雕liáng画栋的房屋,选择了竹庐草屋;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大志,但现实让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这样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睥睨(  )      怯懦(  )
qī惨(  ) 雕liáng画栋(  )
(2)我可以用成语“     ”替代语段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2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①  有些人会说:说话好听,善于社交……但我认为,真正高情商的人,说话会让人舒服,做事能让人安心,在权衡利弊后仍选择善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② 光鲜的外表和外在的成就, ③ 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教养。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对他人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才能收获一直寻觅的融洽的幸福。
(1)依次填入②③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如果  就
C.不是  而是 D.不仅  更
(2)在下面横线上为①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3.小语同学学完本单元后,对剧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她改写《清明》的一个片段,请你帮她补充完整。(4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物: 行人  牧童       时间:        
天气:              地点: 路上
行人: 牧童:
4.(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读剧本,完成下面题目。(8分)
剧 本 题 目
  自习课。空调发出呼呼的声响,但教室里依然有些闷热。同学们正在奋笔疾书,王老师在讲台上改着数学作业。佳佳悄悄埋下头,看起了课外书。 扬 扬 (用胳膊肘顶了顶佳佳,低声地)老师过来了。 佳佳慌忙藏书,拿笔假装做题。 王老师 (走向佳佳,面带微笑)什么好书 给我看看。 所有同学都把目光集中过来。 佳 佳 (挠挠头,把书递过去)《明朝那些事儿》,介绍明朝历史的,能增长知识,语言也风趣生动。 王老师 这是语文书推荐阅读的名著吗 佳 佳 (红着脸,额头上沁出汗珠)不是…… 王老师 (严肃地)“五个一百工程”推荐书目里有 扬 扬 ( ① )本来可以有,但是真没有!大家哄笑起来。 王老师 (白了扬扬一眼,转过头来,盯着佳佳)时间这么紧张,马上就要中考了,多做点儿习题! 佳 佳 (站起来,鼓足勇气)王老师, ② 。 王老师 (把书还给佳佳,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既然这样,大家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可以读点儿好书,也算是一种调节吧。 (1)根据情境,补全①处的舞台提示,并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情境,补全②处的人物对白。(3分)
(3)班上组织毕业联欢晚会,同学们打算把这个小剧本搬上舞台,让佳佳、扬扬和王老师本色出演。佳佳很开心,王老师也愉快地答应了,可扬扬死活不肯,说丢不起那人。如果你是佳佳,会怎样劝说扬扬参演 (3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2021·浙江丽水中考节选)阅读下文,完成5—8题。(17分)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节选),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 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己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拴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祟,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快喝一场……在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
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桌子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翅,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渍,桌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半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壶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狮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他用手在舞台上膝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习难,故意揶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乙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乙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乙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乙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伸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耍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己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戏剧冲突】
5.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4分)
【戏剧语言】
6.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4分)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7. 新风向 开放性试题 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些呆板 请说明理由。(4分)
【戏剧评议】
8.剧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5分)
(二)(2022·重庆A中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9—12题。(16分)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 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图1 碎片化信息     图2 结构化知识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
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
2.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1.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3、图4。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 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9.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3分)
1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找出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  ) (2分)
A.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B.结构化思维有助于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
C.“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
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是其中一种方法。
11.材料三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一部分在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5分)
12.以下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它进行梳理。材料三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答题时可不画方框。(6分)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三)整本书阅读。(4分)
13.小语在《简·爱》读书会中分享了下面这首诗,认为它体现的爱情观与简·爱所持的爱情观是一致的。请你结合《简·爱》一书的内容具体分析。(4分)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三、写作(40分)
14.按要求作文。(40分)
假如你是一个有思想的物体(包括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请以“没想到我如此……”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与开头衔接自然连贯。600字左右(开头部分不计入总字数)。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1.(7分)(1)(4分)nì nuò 凄 梁(每空1分)
(2)(2分)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任答一个即可)
(3)(1分)删去“在……面前”或“使”。
2.(4分)(1)(2分)C
(2)(2分)示例: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补写的语句能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即可)
【解析】本题依托文段考查关联词语选用、句子的衔接与连贯。解答第(1)题,考生应仔细阅读文段内容,厘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光鲜的外表和外在的成就”与“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教养”两个分句之间存在并列关系。A、B、D三项中的关联词分别表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递进关系。由此可判断答案选C。解答第(2)题,一定要结合横线后的句子及标点。分析可知,横线后的句子阐述的话题是真正的高情商。①处横线后的标点是“ ”,意在提示考生填写一个问句。分析文段的结构可知,横线上所填内容应领起下文阐述的话题,由此不难判断应填“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之类的句子。
3.(4分)【示例】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剧本中的舞台提示与台词拟写。作答时,首先要熟悉剧本的形式特点,明确人物后面主要是拟写台词,要写出动作、神态等舞台提示,并要加上括号。然后从诗句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即可。
4.(8分)(1)(2分)【示例】舞台提示:笑嘻嘻地,望着王老师。理由:扬扬说出的话风趣幽默,意在缓解紧张的气氛,他此时的状态应是轻松、自然的。(舞台提示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我已经完成作业了,这是一本好书,不仅可以让我增长见识,(1分)还可以为我缓解备考中的压力。(1分)而且您也一直告诉我们要劳逸结合呢(1分)
(3)(3分)示例:扬扬,我们即将毕业,往事都将变成回忆,这件事是同学们印象很深刻的,也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况且老师当时也理解了你的行为。现在我们把它搬上舞台,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怎么会是丢人的事情呢 如果没有你的参与,该有多可惜啊!真心希望你能参与进来!(劝说内容2分,称呼、语言简洁得体1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补写舞台提示的能力。首先,要了解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的文字。然后,根据前后语境及现场氛围进行补充。扬扬的话意在缓解紧张的气氛,所以可以设计舞台提示为“笑嘻嘻地,望着王老师”。最后,围绕缓解紧张的气氛阐述理由即可。第(2)题,考查补充人物对白的能力。首先,联系上下语境,尤其是下面“把书还给佳佳,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这句舞台提示,说明佳佳的话说服了王老师。然后,据此写出对白即可。作答时注意语言简洁得体,理由合理且充分。第(3)题,考查口语交际(劝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须注意几点:①分清对象,态度诚恳。从对方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出发,说恰当的话。②注意场合,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③有理有据。分析对方做法、想法的不当之处,进行劝说。[注意]可适当引用一些名人事例或名人名言④言之有“礼”。劝说时语言要委婉得体。作答本题,要结合情境,充分地阐述理由,劝说扬扬加入演出即可。
5.(4分)(1)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2)两掌柜相争十吊钱(答案没有顺序之分,可互换)(每小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根据已给出信息锁定答案所在区域。第(1)题,根据“何半仙索钱三十吊”及情节发展,可以锁定答案在“第一幕 表演”的第13—14段;第(2)题,根据“孔乙己向鲁迅讨钱”及情节发展,可以锁定答案在“第一幕 表演”的第15—21段。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即可。由“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可知,蓝皮阿五私吞了十吊钱。据此作答第(1)题。根据少年鲁迅上场后,两个掌柜在争吵,“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掌柜乙“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可知,两个掌柜为了十吊钱相争。据此作答第(2)题。
6.(4分)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解析】本题考查深入挖掘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能力。从给出的示例看,就是将神态更加具体化、细节化,把瞬间的表情用丰富具体的语言叙述出来。根据剧本内容,可以将两个掌柜的“疲倦”借助动作和神态表演出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4分)示例一:我认为不呆板。(1分)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1分)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他们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跳嚣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2分)
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1分)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2分)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根治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根据观点阐述理由即可。如认为不呆板,可结合“第一幕 剧情”和鲁迅的生平背景进行分析。鲁迅小时候家道中落,受尽白眼,看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故他性格冷静且富有自尊心。在舞台上,鲁迅的表现符合他的性格特点。此外,鲁迅的冷静镇定与两个掌柜形成强烈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鲜明、丰富。如认为呆板,可从情节入手分析。鲁迅上场后,没有什么动作,很容易让人只关注有冲突的人物,忽略了鲁迅的存在,这让鲁迅形象黯淡,因此没有凸显鲁迅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展示出他想要根治民族劣根性的愿望和志向。
8.(5分)该题采用分层赋分:
(1)我认为是喜剧。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阐述理由。(0—1分)
示例:两个掌柜相互争论,最后互相协调,十分好玩。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分析。(2—3分)
示例:何半仙、掌柜、孔乙己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式有喜剧效果;两个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互相争执,互相推搡,最后互相协调,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2)我认为是悲剧。
第一层:角度单一,只是笼统地阐述理由。(0—1分)
示例: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被人坑害,非常可怜。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少年鲁迅很可怜。孔乙己断了腿,向别人讨钱,很可怜。
第二层:有两个角度,能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2—3分)
示例: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数落老主顾,为此上演了一出滑稽戏,他们拿救命的钱当儿戏,令人叹息。
第三层:有两个以上角度,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4—5分)
示例: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稽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孔乙己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也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解析】本题考查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即可。此题若回答是喜剧,满分为3分;若回答是悲剧,满分为5分。认为是喜剧,需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喜”的内容。文中的喜剧内容有:“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等人物出场方式和两个掌柜争执典当价格的过程等。认为是悲剧,需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出“悲”的内容。文中的悲剧主要体现在蓝皮阿五连孩子的救命钱都要私吞;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稽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孩子是身体生了病,大人是心灵生了病,整个社会都病了,这是时代的悲剧。作答时,要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阐述理由。
9.(3分)对散乱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使之变得有规律、成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作答本题,抓住材料一最后一句对“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的阐述,并结合“结构化知识”的特点“有规律、成体系”,不难归纳整理出答案。
10.(2分)D A项,根据材料二中“作用1”的“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一句可知,应是先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后,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故A项逻辑关系错误。B项,根据材料二中“作用2”的“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利于他人理解”可知,“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表述不符合文意。C项,根据材料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一句可知,选项“二者不能兼用”表述有误。答案选D。
11.(5分)①举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分条陈述,富有条理;③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④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答到三点得5分)
【解析】本题考查写法探究和启示。阅读材料三“自下而上找结构”这部分内容可知:首先,材料以“白菜”“香蕉”等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化抽象为形象,举例贴切;其次,在介绍“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的步骤时,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分条列出,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然后,在介绍每一个步骤时,先提炼一个四字词语,使重点突出;最后,从整体来看,这部分也使用了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如“一是……二是……三是……”。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12.(6分)正确分解到第二层得3分,正确分解到第三层得6分。
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依托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答时,首先分析单元说明中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可归为“课文内容”“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可归为“艺术特色”“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可归为“阅读目标(效果)”。由此可知,“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说明”应为第一层级,即主题;“课文内容”“艺术特色”“阅读目标(效果)”应为第二层级;各部分包含的具体内容为第三层级。然后据此用树状结构对其进行梳理即可。
13.(4分)①简·爱并不追求虚荣的爱情。她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毅然离开他,放弃了改变家庭教师身份和地位的机会,并不依附于他。②简·爱追求平等的爱情。面对罗切斯特的试探,她指出彼此的精神是平等的,表明她追求尊严、人格的平等。这是一种“站在一起”的体现。③简·爱追求患难与共的爱情。当罗切斯特破产和残疾后,简·爱主动回到他身边,分担他的困苦,两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简·爱爱情观及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考生要调动名著《简·爱》的情节,重点理解简·爱的爱情观,即独立自主、精神平等、患难与共等;然后,阅读这首小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中的爱情观;最后,将其与简·爱的爱情观相比较,提炼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诗中“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指的是独立自主,不追求虚荣的爱情;“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指的是精神平等;“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指的是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在名著中找出体现简·爱这些爱情观的情节,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14.(4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情境类作文题。提示语设置了写作情境,并要求考生以“没想到我如此……”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因此,这道题必须要写成叙事类文章,同时要以第一人称“我”行文,写出“我”对自己认知的变化,发出“没想到我如此……”的感叹。
“我”是一个有思想的物体(包括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这提示考生写作时要将“物体”拟人化,赋予其思想。“我”可以是物品,如一支笔、一部手机等;“我”可以是动植物,如一朵花、一条狗等;“我”还可以是外星人。
“没想到”暗示“我”对自己的认知是有变化的;“如此”一词暗示这个变化之大,让“我”忍不住感叹。因此,写作时文中要有体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此外,文章的主题思想要积极向上。
【佳作示例】
感谢自己的坚强
没想到我如此坚强。【点评】开篇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坚强”,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是一棵小草。早上醒来,微风吹拂,送来阵阵凉意,一只蝴蝶在我的头顶上飞舞。看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满心欢喜。
那时,我还是一颗草籽儿。一只小鸟把我扔到了一座山上,我滚到了一个小土坑里。从此,我每天努力地汲取土里的营养和水分,努力地生根、发芽。有一天,一场大雨过后,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正好砸在我的身上。我被压得喘不过气,十分难受。【点评】“滚”“砸”“压”一系列动词运用准确生动,表明“我”的处境艰难但是,我忍受着痛苦,慢慢地生了根,并努力地向地面生长。我生长的这片地方,没有充足的氧气,大石头把土压得硬硬的,我每向上长一点儿都要费好大的力气。终于,我的头碰到了那块石头。我使劲儿向上顶,可是石头坚硬无比,我的头皮都被磨破了,也没能把石头顶起一丝一毫。更不幸的是,几只小蚂蚁来到了我身旁,开始咬我的根,我疼得浑身抽搐。很快,我有些绝望了,心想:算了,还是放弃吧。于是,我无力地躺下,不想再挣扎了。【点评】心理描写逼真贴切,表现了遇到挫折时的沮丧之情
躺在黑暗中,我想起最初的梦想,又有些不甘心。于是,我发疯般地把自己的残根伸进土层下方,疯狂地汲取营养。随后,我小心地将头探到石头的边缘,尝试向外生长。
每天,我忍着钻心的疼痛,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外生长。终于,我触碰到了薄薄的土层,仿佛看见了灿烂的阳光。我激动地奋力向上一顶,终于破土而出!我看到了翠绿的小草、高大的树木、蔚蓝的天空,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我惬意地闭上眼睛。
微风吹来,我随之轻轻摇曳,再次触到大石头,它仍是那么坚硬,我心中却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欢悦和骄傲。【点评】获得成功后的欢悦,和前面的沮丧心理形成鲜明对比
没想到我如此坚强。大雨冲刷,巨石压顶,蚂蚁啃咬,我都没有放弃。不然,我怎么能看到这美好光明的世界呢 我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坚强。
【名师总评】 想象丰富,细节生动。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细节描写得生动传神,描绘出“我”努力生长的样子,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我”的坚强。线索明晰,情感真挚。本文主体内容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面对困境不放弃的坚强品质。情感真挚,凸显了文章主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