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架起学生智慧的桥——《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理解“火车”、“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2.借助情境,感知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学习香雪身上的优良品质,品味这场成长之旅。
01
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正处学生时代,心中或许有许多超乎自己能力范围,然而却不惜用尽自己所有零花钱而得到的东西吧,现在大家可以想一想,目前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问题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预设):一部手机、一个篮球、一套手办等等。
师:大家想一想你们想要的这些礼物实现的可能性大吗?
生(预设):大,只要我努力学习、帮父母做家务、平时节约自己的零花钱还是可以实现的。
师:同学们想要的东西在自己看来都很昂贵,但是想到得到这些礼物以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条件来看,还是不难的。那大家肯定想不到,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仅仅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却不惜走三十里的夜路外加肩负家庭收入来源的四十个鸡蛋,看同学们一脸诧异,会疑惑这个铅笔盒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吧?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部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香雪。现在请大家默读全文,初步掌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谁,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板书题目)
02
是谁,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生(预设):从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一列火车。
师:有没有同学再补充使答案更具体一点?
生(预设):是这列火车在台儿沟停留的一分钟。
师:很好,看来有同学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读完小说,火车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火车)
生(预设):火车给台儿沟的女孩们带来了快乐,她们每天梳洗打扮,盼望着火车的到来。
师:她们为什么那么盼望火车的到来呢?
生(预设):对火车好奇,觉得火车是神秘的。
师:很好,这里提到因为对火车的好奇心理,使香雪和她的姐妹们每天定点守候火车的到来。火车的到来给台儿沟带来了什么变化?
生:姑娘们可以用鸡蛋、核桃、大枣换台儿沟所没有的挂面、火柴、发卡等,这里我觉得火车在慢慢改变着台儿沟的落后。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洞察力,那这里我们可以说火车是一种进步的象征,作者开篇用大量笔墨说明台儿沟是多么的落后,多么贫穷,连火车都不愿意在这停留,那当一种进步的列车来到落后的台儿沟时,势必会引起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物资向往,这也是香雪们不隔一日来等火车的原因,火车引起了她们对现代都市的好奇和想象,但她们通过火车却也只能远远仰望那“金圈圈”“手表”,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获得一些像挂面、纱巾、发卡这些小物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火车与台儿沟相遇,两者之间出现着明显的不对等关系。同学再次阅读课文,细读有关火车的片段,找出不对等的证据。
生(预设):从作者对火车的描述如“闪亮的铁轨”、“绿色的长龙”“钢筋铁骨的巨龙”,而对台儿沟的则用“贫弱”、“小”极尽台儿沟的落后,从这里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平等。(PPT呈现关键词和句段)
师:很好,这是一个角度,台儿沟贫穷的就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作者用拟人手法,侧面流露出火车所代表的进步对台儿沟贫穷的嘲笑和不屑。(呈现“不停不停”)除此之外,还有补充吗?
生(预设):从文中“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他对台儿沟,表现出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从这里可以看出火车上的旅客对于香雪们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也是不对等的。
师:值得表扬,同学们已经可以自主对部分文本进行细读,从表面的文字看出作者背后所表达的深意。老师在这里再提示一点,作者在文中说,火车在台儿沟停留的一分钟是五彩缤纷的一分钟,大家认同吗?大家想想通常我们在一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一分钟听不完一首歌;学不了一个知识点;甚至现在很多人一分钟之内都不能起床,而就是这样的一分钟却牵动着女孩们一天的神经。这样看来,这一分钟短的让我们心疼,而这些女孩们更让我们心疼。这是一群怎样的女孩呢?现在就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去看看这列火车上都有什么博取了少女们的关注?
03
是谁,博取了少女的关注?
师:同学们细读与香雪和其姐妹相关的片段,设想这样一个情境,如果我们现在就坐着这列火车来到了台儿沟,在这一群漂亮姑娘中,你会最先注意到谁?
生(预设):香雪。
师:同学们,不能因为题目是香雪大家就把焦点全放在香雪的身上呀,再认真地读一读。
生(预设):凤娇(问其原因),比起香雪,凤娇的性格更外向,她说的话也很多(让同学们找出凤娇在文中的对话片段)
师:那现在假使你就是凤娇,你能不能情景代入,还原一下这个对话场景,(师生配合,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凤娇泼辣、热情的性格特点)那吸引凤娇关注的事物是什么?
生(预设):“金圈圈”“手表”“纱巾”还有“北京话”。
师:与此对比,吸引香雪注意的是什么?
生(预设):“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铅笔盒”。
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点,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预设):相同点:不管她们喜欢什么,都是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不同点是因为香雪是学生,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所以她关注的是书包和铅笔盒。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香雪是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人,香雪想要铅笔盒难道仅仅因为她是学生吗?文中围绕铅笔盒写了哪些事?
生:香雪在学校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自动合上的塑料铅笔盒而被同学们嘲笑;香雪因为想和车上的旅客换铅笔盒,一不小心误入火车被带到三十里外的西山口。
师: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再来看,香雪与凤娇所追求的是一样的吗?
生:凤娇想追求的是生活物质上的,而香雪想要的是和同学们的平等,她觉得只要有了铅笔盒,就能和同学们一样,这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师:说得好,那有没有同学认为香雪只是受了同学们的嘲笑便要用四十个鸡蛋去换一个铅笔盒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呢?看到同学们也有点头的,那大家看课文中当香雪得到铅笔盒的时候,她心中在想什么?
(展示“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她那样觉得新奇……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从这里我们看出,香雪不仅仅是因为想获得与同学们的平等,她是把铅笔盒作为一个知识的象征,一个改变命运的宝盒子,她关心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自尊,还有想要改变台儿沟落后面貌的心愿。
师:如果火车上的你可以跟台儿沟的女孩们交朋友,你最想和谁成为朋友?听到同学们有说凤娇,有说香雪,下面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先以凤娇为例。
生:喜欢凤娇,觉得她热情,性格外向,并且对朋友很仗义。
师:热情、性格外向我们上边也分析到了,对朋友仗义,在哪里体现?
生:最后香雪误上火车,凤娇和姐妹们始终等着香雪,可以体现出她们的善良,对朋友很仗义。
师:对了,可见人家不是塑料姐妹花,那这也是其他几个女孩所共有的形象特点(台儿沟女孩,善良,单纯,热情),那你们喜欢香雪什么呢?(板书:香雪)
生:自尊、渴望知识、勇敢,从她可以为了铅笔盒不惜走三十里夜路可以看出。
师:还有吗?
生:我喜欢她的纯朴、自强、有梦想,她在与火车上旅客交易时,那种单纯——“你看着给吧”,这一点很令我感动。还有虽然火车上姐姐都说把铅笔盒送给她了,她却仍然把鸡蛋留下,也能体现出香雪的淳朴和自强,她不愿意白拿别人的东西。有梦想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她希望以后通过知识来改变台儿沟的落后。
师:太精彩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在香雪身上学到了不少,并且还联系了生活实际,很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为他鼓鼓掌吧。(展示:香雪:勇敢、自强、纯朴、有梦想)
师:香雪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就香雪误入火车,走三十里夜路回台儿 沟这一行为,大家有没有别的看法
生(预设):我觉得这一行为是有些危险和冒险的,我们即便再喜欢一件东西也应该理性一点,不能太冲动,万一香雪在路上遇到危险,她的家人该有多伤心呀!
师:真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同学们已经是高中生了,在决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不然冲动行为的背后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香雪这一行为既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也有我们需要批判的地方,大家再读课文,看一看香雪身上还有其他方面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生:摇头,沉默不语......
师:看来大家漏掉了一个细节,看文中最后“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什么?
生:香雪身上有迷信的一面。
师:答对了,我们现在应该相信科学,这种迷信是属于旧中国的糟粕,应该摒弃,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物时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不能只看到她身上的优点,对于其缺点我们应该自觉远离,这就是孔子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那根据这个理念,大家还能不能找出香雪身上其他缺点吗?
生:香雪是一个从来不骗人的、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清纯的女孩子,但是为了铅笔盒却内心生出骗母亲的想法,这也是不对的。
师:同学们真细心,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火车不仅给台儿沟带来了改变落后的希望,带来对现代文明的憧憬,同时这种现代文明也在无形中冲击着这里人们一些本有的纯朴和善良。
生:除了上边同学们所说的,我觉得香雪铅笔盒这一行为其实是有一点虚荣的心理的,比如文中说:“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师:好,同学们就应该这样敢于质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在品读小说时应该带有批判的眼光,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
火车载上了香雪到三十里外的台儿沟,这一情节想必也是同学们在阅读时最紧张的时候,如果让我们来选择,我们会选择在西山口住一晚还是选择在黑夜和大山里走三十里回台儿沟,下面同学们阅读相关段落,思考是什么给了香雪勇气,坚定了她一定要回去的决心?
04
是谁,给予了香雪勇气?
师:同学们首先找出香雪下了火车时的心理变化。
生:一开始害怕,接着不再害怕,然后犹豫停下,最后坚定冲去。
师:很好,同学们都发现了香雪一开始也害怕,一个小女孩在漆黑的大山里走着,害怕是无可厚非的,那是什么让香雪不再害怕呢?
生:铅笔盒。
师:对,我们已经分析铅笔盒象征着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那我们这里可以说是知识的力量让香雪坚定地冲向隧道。香雪认为有了铅笔盒,就什么都能搞定吗?大家觉得她能够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生:可以,因为香雪是努力的,她对铅笔盒的坚定正如同对自己梦想的坚定一样,我相信她可以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对梦想的坚定确实是促使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仅仅是知识的力量,坚定了她回台儿沟的决心吗?大家再次阅读小说,看能不能找出其他的蛛丝马迹?
生:香雪最后看到姐妹们在迎接她,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我觉得台儿沟的姐妹们也给了她勇气。
师:同学们观察能力很强,相信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被她们的情感所感动了吧,这里台儿沟的姐妹(即台儿沟的人)其实代表的就是整个台儿沟和一直庇护香雪及乡人们的大山。(展示“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她那样觉得新奇……”“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大山给人的感觉是严峻又温厚,正如父亲对我们的爱一样,默默无闻却很安心,无论我们走向多远的未来,他始终在背后守候着我们。这场冒险的火车之旅,其实也是香雪人生路上的成长之旅,使她从之前初遇火车时像只受惊的小鹿一样到敢于一个人穿过漆黑的隧道得到自己想要的铅笔盒,她克服了害怕,扫除了犹豫只留下了坚定、自信。她成长了。(板书:成长)
师:小说作者铁凝曾说“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们相信香雪最终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但走出大山之后,山外的世界,火车的另一头,虽有精彩,但坎坷也一定少不了。面对大城市的丑陋,香雪能否坚定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善良的本质,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以香雪走出大山后……”为题目,续写一个小故事,字数不限,大家尽情发挥自己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