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都江堰中学:谭秋菊欢迎老师们指导设计理念以学案为基础
以史实为主线
以材料创设为思维载体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
以学生活动为实现方式
以教师重新整合教材为前提 说课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一: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学案(根据课标老师自己整理的一个以填空为主的预习作业学生大概十分钟完成)(二)教师准备
1:老师准备与思考题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究完成。
2: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梳理二:教材分析
(一)根据课标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必修(1) 第1专题第三课,上承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下启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只有充分的学好了这一节才能够联合第二节和第四节把整个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融会贯通。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占有很大篇幅。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关于政治制度涉及面较广,教材讲述的五方面内容主要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内容丰富,充实,这需要老师很好的调控。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无疑增加教学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3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 依据新课程标准,依据都江堰中学高一学生的特点,依据人民版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 从汉代到元朝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及特点
教学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待养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对历史基本一片茫然,他们对古代专制皇权的认识一般都是观看影视作品得来的。所以教学中要突出基础同时学生又有对中国古代史探究的内在需求,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也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四:(一)教法:
学案导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探究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法 (二)学法:
课前: 自学—学案—质疑
课堂: 合作—讨论—总结
补充史料创设情境
指导探究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内容“法令出一”(已将该知识整合在第二节百官公卿学习)请学生读材料回答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二)君权和相权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宋、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1、汉朝?
2、唐朝?
3、宋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
影响?趋势:
君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阅读第三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思考:(1)为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汉武帝对此有何调整?
(2)秦汉以后历朝都设有监察机构。你是如何认识封建社会监察机构的作用和实质的?
1、目的:2、概况:3、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汉朝(汉武帝时代):唐朝:宋朝:秦朝:4、认识:由学生完成概况的填写元朝:(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明初至清末:东汉到元朝(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都察院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特 点形成发展科举制察举制世官制 选官制度先秦时期方式:官位世袭
标准:门第方式:
标准:方式:
标准:评 价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回答使官吏来源被贵族
垄断,不利于有用
人才的选拔(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特 点形成发展科举制察举制世官制 选官制度先秦时期方式:官位世袭
标准:门第西汉汉武帝时形
成,魏晋南北朝
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方式:以官举士
标准: 德才
门第隋唐以后,成为主要
选官制度;明清时期
发展为八股取士;
1905年废除方式:考试选拔
标准:才学(主要是考试成绩)评 价教材P15使官吏来源被贵族
垄断,不利于有用
人才的选拔(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集释》材料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3、科举制:考试选官(1)实质: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2)积极性: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五)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区划行省的设置板块因为在老师的教材整合下,学郡县制时已经整合为地方行政制度学习过,这里只需要花少许时间回忆,快速填完下表秦汉唐宋元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 : 2:汉:
3:唐: 4:宋:
5:元: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代:郡、县(2)汉代:州、郡、县(3)唐代:道、州、县(4)宋代:路、州、县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区划(5)元代:行省、路(府)、州、县(六)课堂小结问题抛给学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总结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总特征——加强皇权,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
1、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2、地方:逐渐趋于分散,绝对服从中央
3、监察系统和选官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7):板书设计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古代监察制度
1:目的2:概况
3:评价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2:察举制
3:科举制一:君权和相权
1:秦 2: 汉
3:唐 4:宋四:地方行政制度
1:秦2:汉
3:唐4:宋5元:1立足于课程标准,关注主干知识。
2从分体现课堂合作探究,师生探究生生探究。
3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变教材为材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4注重知识之间联系与知识体系的构建。六:教学反思打乱教材体系高一学生是否能接受?会不会造成学生知识混乱?第二就是新教材需要学生大量的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我们的教学里面也设计了那么多活动,而我们一堂课只有40分钟,那么多的活动如果都做得很到位的话那么教学进度是否能保证?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意思一下活动,又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到底怎么操作恳请专家和同仁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