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1 09:47:31

文档简介

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选题(总分50分)
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2012年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光伏应用产业为闽宁镇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还能( )
A.增加年降水量 B.减少风沙威胁 C.增大昼夜温差 D.降低地下水位
2.若应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光伏面板( )
A.正午影子长度较长 B.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C.仰角移动幅度较小 D.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丁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60°N,150°W) B. (60°S,150°W)
C. (60°N,150°E) D. (60°S,150°E)
4. 关于①②两个区域所在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 ②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C. ①位于中纬度、北寒带 D. ②位于高纬度、南寒带
5.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C. 时差的产生 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的纬度为( )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7.该地位于( )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原定于2021年5月20日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因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而推迟到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在文昌(110°E、19°N)航天发射场发射。发射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天舟二号原定发射时间至以后一个月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福州昼夜长短的差距越来越小
C. 福州地区观察到日出东南方 D. 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9. 此次发射任务选择在文昌,可能是因为文昌( )
A. 晴天多,能见度高 B. 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C. 临近大海,发射升空快 D.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
10.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12. 图示光照现象 (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点的纬度是( )
A. 23°26′N B. 23°26′S C. 20°N D. 20°S
14. 能正确反映L这一天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的是( )
A. B. C. D.
15. M这一天( )
A.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最大值 B.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 该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D.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下图为5月15日某时刻在Y市(116°E,37°N)某路口拍摄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的照片。该信号灯在工作时全天朝向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拍摄者的朝向为(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17. 拍摄照片的时间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 5:00 B. 6:00 C. 9:00 D. 11:00
18. 拍摄照片半小时之后,信号灯顶部影子的位置大致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0.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21.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上海某教授去美国参加会议,下图为他在“去哪儿网”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东八区)至纽约(西五区)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
A. 24小时50分钟 B. 15小时55分钟
C. 14小时55分钟 D. 13小时55分钟
23. 该教授到达纽约时,全球与纽约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大于一半 B. 一半
C. 小于三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
A. 7月8日12时 B. 7月7日24时 C. 7月8日6时 D. 7月8日16时
25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7月8日15时 B. 7月8日14时 C. 7月8日20时 D. 7月7日14时
二、综合题(50分)
26、读 “地球光照图”及“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_______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
(2)图中ACB表示晨昏线,其中AC线是_______线(晨线/昏线),这天D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3)如左图乙位置所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由甲位置到丙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图中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________点。
(2)A、B、D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3)这一天北半球昼夜状况是_________,白昼达到一年中_____(最大、最小)值,此后一个月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此后一个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教学楼正午的影子逐渐_______(变短、变长)。
28.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此时,图甲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B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
(3)图甲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中(虚线表示回归线、极圈)适当位置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各2分)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答案
单选题
1-5: BDADA 6-10:CDADA
11-15:DCDDB16-20:BCBBC 21-25:BBACB
1.B 2.D
1.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年降水量会减少,A错误;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的设备可以起到沙障和风障的功能,可减少风沙威胁,B正确;光伏应用产业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减弱了,白天气温降低了,昼夜温差减小了,C错误;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地下水位会上升,D错误。所以选B。
2.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光伏面板正午影子长度较短,A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跟踪调整时长较长,B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更大,仰角移动幅度较大,C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转过的水平角度更大,光伏面板水平转动角度较大,D正确。所以选D。
3. A 4. D
3.读左图可知,左图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表明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局部,丁地的纬度应为60°N,结合自转方向判断,丁地附近的经度值向东递减,因此丁地经度为150°W,因此丁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50°W),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读左图可知,左图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表明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局部,①区域的纬度为60°N-70°N,经度为170°E~180°E,由此判断,①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跨北温带和北寒带,因此A、C错误;读右图可知,右图中②区域经度向东递增,经度为170°E~180°,②区域纬度向南递增,纬度为70°S-80°S,由此判断。②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南寒带,因此B错误、D正确。故选D。
5.A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昼半球和夜半球现象,因此昼夜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都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BCD不合题意。故选A。
6.C7.D
6.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为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由材料可知,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2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说明与北京所在时区相差八个时区,每时区经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8. A 9. D
【详解】天舟二号是5月20日发射的,一个月后是6月20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较快,7月初较慢,从5月20日到6月20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正确。在此期间,福州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昼夜长短的差距越来越大,B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都是日出东北,C错误。文昌的纬度为19°N,从5月20日到6月2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选A。
【详解】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节省发射需要的能源少,还具有射向宽、安全性好、海洋运输便利等优势,D正确。文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A错误。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是海洋运输便利,不是铁路运输,B错误。发射升空快与临近大海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0.A
11. D 12. C
11.我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图中D图表示的太阳光照射时的角度最小,是冬至日时的太阳光照图。故选D。
12.图示光照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3. D 14. D 15. B
【分析】
13.由图“该地区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6月22日”,可知该地区一定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M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M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可以利用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纬度差(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的差值,两地位于同在南半球或同在北半球用减法,位于不同半球用加法),计算出该地点的纬度是20°S,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读图,“L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第一问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20°S,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加上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等于90°,可知南半球的极昼范围70°S~90°S之间,B、D位于南半球,D正确;B图极昼范围在南极圈内,B错误;由图中经度及极昼范围可知,A、C位于北半球,A、C错误。故选D。
15.读图可知,M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A错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B正确。冬至日,该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C错误;冬至日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错误;故选B。
16. B 17. C 18. B
16.根据题意,下图为Y市(116°E,37°N)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为保证太阳能集热板获得最多的太阳能,太阳能集热板要朝向正南方向。因此拍摄者是站着该信号灯的西南方位拍摄,朝向东北方位,B对,ACD错。故选B。
17.根据题意,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信号灯的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偏西,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偏东方向。此日为5月15日,太阳日出东北,当地时间12时在正南方向,当太阳在东南方位时,为当地时间6时-12时之间。由经度可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16分钟,因此北京时间为5:00和6:00时,当地时间分别是4时44分和5时44分,AB错。当北京时间为9:00,Y地地方时为8:44,太阳方位时东南偏东,C对。当北京时间为11:00时,Y地地方时为10:44,太阳应在东南偏南,D错。故选C。
18.根据题意,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正从东南方位向正南方位移动,因此影子会由西北偏西方位向西北偏北方位移动,相比图示中的影子朝向,四地中②地位于西北偏北位置上,符合题意,B对,ACD错。
19. B 20. C
19.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①、②、③、④四地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钟、13小时08分钟,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2小时、38分钟、1小时08分钟,此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因此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③地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若③地为北京,则北京此时昼长夜短,昼长变长,由此推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A错误;根据北京的昼长及变化可知,此时应是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向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而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差异在逐渐加大,D错误。故选C。
21.B河流由西向东流,而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从而使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22. B 23. A
22.起飞时北京时间(东八区)9月20日11:30,此时西五区的时间为9月19日22:30,而飞机到达时,纽约时间为9月20日14:25,两者相差15小时55分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该教授到达纽约(西五区)时,为9月20日14:25,此时,9月21日0时为68°45′E,则全球与纽约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从68°45′E向西到180°,因此是大于全球的一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 C 25. B
24.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根据图中经度和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点所在经线为0°,与其相对的经线为180°。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结合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个小时,再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出A点的地方时是7月8日6时,C项正确。故选C。
25.A点的地方时是7月8日6时,故0°经线的地方时为7月8日6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是120°E的地方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7月8日6时+8小时=7月8日l4时,B项正确。故选B。
综合题
26、(1) 夏至 乙 23°26'N,135°W
(2) 昏线 18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先变慢,后变快
27.(1) 冬至 d
(2) 都为15°/h D>A>B
(3) 昼短夜长 最小
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变短
28.(1) ①. 冬至 ②. (23°26′S,0°)
(2) ①. 12时 ②. 20 ③. 8时 ④. 20时 (3)ABC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