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难点: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顾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旅程,挥笔写下了恢弘豪迈的《七律 长征》,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2.请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长征》。
品读感悟:
(一)快速阅读全诗, 分析下列诗句: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哪几个字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
远征难
(3) 用哪几个词回答了红军面对艰难困苦时的表现?
不怕 只等闲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了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
难
(2)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困难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形象高大不高大?是啊,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腾”突出奔腾气势。
“走”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采用什么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2)“寒”“暖”应该怎样理解?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三军”指的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积极、乐观、向上“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3)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二)小组交流讨论:(1)归纳课文的主题?(2)说一说,课文的写作特点?
交流、归纳:
1.归纳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写作特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 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 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三)全班讨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来激励和鼓舞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千难万苦。
拓展阅读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翻译:天上挂着七色的彩虹,而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苍翠的群山仿如层层军阵。
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苦战,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五岭逶(yī yí)迤腾细浪
(2)乌蒙磅礴(bé bó)走泥丸。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3. 比一比、组一组。
济( ) 著( ) 约( ) 崖( )
挤( ) 睹( ) 芍( ) 涯( )
脐( ) 堵( ) 钓( ) 睚( )
课堂练习:(答案)
1. yí bó
2.(1) 金沙水拍云崖暖
(2)更喜岷山千里雪
3.济南 著作 约会 悬崖
拥挤 目睹 芍药 天涯
肚脐 堵住 钓鱼 睚眦
课堂小结: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诗。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 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 语言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