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彻底、泰山”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难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 出示:照片张思德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1944年9月8日,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进行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演讲,看看毛主席阐述怎样的观点。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4.《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景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生前为毛主席警卫班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奉命到南泥湾挖窑烧炭,被塌落的炭窑埋住。被救出时锨把顶着他的胸腹部,鲜血从嘴里流出,已经牺牲。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要求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召开追悼会。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进行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张思德牺牲时年仅28岁。
5.文体知识
(1)演讲和演讲词: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
(2)演讲词的特点:
一、要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
二、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三、要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行间应该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
字词梳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chè qiān tài pò pī biāo xī chuī zàng
彻 迁 泰 迫 批 标 牺 炊 葬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学生领读,齐读。
(3)识字方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交流、讨论:
A.加一加:木+示=标 牛+西=牺
火+欠=炊 扌+比=批
B. 换一换
标-木+阝=际 牺-牛+氵=洒
迫-辶+氵=泊
C.谜语识字:草头弄底,中间一死,表示何意,掩埋遗体。谜底:葬
B.字歌
炊:点火起炊烟,石斧把柴砍,张嘴吹口气,又到人喜欢。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彻、迁、泰、迫、批、标、牺、炊、葬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左右结构:彻、批、标、牺、炊(书写时左窄右宽。 )
上下结构: 泰 、葬(书写时上小下大。)
半包围:迁
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批:手(扌)在 “比”左侧。
标:“二”“小”树(木)。
3.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彻、泰、牺”,学生练写。
“彻”字,中间不要写成“土”。
“泰”字,下部不要写成“水”。
“牺”字,右部是“西”,不是“酉”。
4.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2)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三、 词语释义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山名,在山东省。 本文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泰山)
大雁的毛。 本文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鸿毛)
泛指全国各地。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完全而无所遗留。(彻底)
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这是一篇演讲稿,朗读的基调是慷慨激昂、坚定有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高昂些。
4.小组合作,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课自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课文5个自然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交流、明确:
1.自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2.课文5个自然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1自然段:明确“我们的队伍”的性质。
第2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
第3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
第4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
第5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课堂练习:
1.给加点选出正确的读音。
tài shān hóng máo xīng wàng wǔ hú sì hǎi
( ) ( ) ( ) ( )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关心—( ) 爱护—( ) 帮助—(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方法 ( )的哀思
( )的勇气 ( )的目标
课堂练习:(答案)
1.泰山 鸿毛 兴旺 五湖四海
2.关心—关爱 爱护—保护 帮助—帮忙
3. (正确)的方法 (默默)的哀思
(坚强)的勇气 (奋斗)的目标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我们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作业布置:
把生字、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课后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的朗读基调是慷慨激昂、坚定有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高昂些。所以,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然后通过“读---想---谈”的教学模式来交流、探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去研究,主动地获得学习,感知课文5个自然段的内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