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关注人物的言行,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董存瑞的人物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难点:关注人物的言行,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董存瑞的人物品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你知道董存瑞吗?
出示:董存瑞介绍。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参加八路军后,多次立功。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被桥形暗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冲到桥下,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时只有19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董存瑞,一起了解他的英雄壮举。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生词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指土地剧烈摇动。(震撼)
喷射,由内而外地强烈放射出。(迸射)
隐蔽不露的地堡。(暗堡)
真诚而殷切。(恳切)
爬着向前行进。(匍匐)
形容声音清脆洪亮。(嘹亮)
作战时用作掩体的壕沟。(战壕)
昂:抬头。首:头。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昂首挺胸)
整体感知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 小组合作,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课文描写了什么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可分成几部分(编拟小标题)?
交流、明确:
(1) 课文描写了什么事?
董存瑞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为了炸毁敌人的暗堡, 奋不顾身,壮烈牺牲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可分成几部分(编拟小标题)?
本文是以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暗堡封路;请求炸堡。
第二部分(5—6)冲向暗堡。
第三部分(7—8)舍身炸堡;解放隆化。
品读感悟: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董存瑞的优秀品质的?请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表现董存瑞优秀品质的相关句子。
关注环境描写的语句。
出示: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时,“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喷出”说明火力之猛,“几条火舌”可看出火力之大和强。
董存瑞去炸暗堡的路上,“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
“交织”是指相互交错,空隙很小,“交织成一道火网”,说明火力不仅猛、大、强,而且还很密。
这两次描写突出了战斗环境的恶劣,衬托了董存瑞完成任务时的艰难和危险。
体会董存瑞的语言。
出示: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从董存瑞请求任务时的“坚决”态度中,体会到董存瑞是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是在战友已经倒下的情况下,是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请求炸暗堡的任务的。
②“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为了新中国”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董存瑞告诉战友不要考虑他的生命;另一方面是点明他自己之所以这样献身,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也希望战友们勇敢战斗。
虽然两句话仅十七个字,却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表现出董存瑞舍身的思想准备。
观董存瑞的“行”。
出示: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 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 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一会儿……,一会儿…… ”中体会到董存瑞在敌人密集的炮火面前,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只是想着如何才能接近暗堡完成任务,是继前面对做出“舍身”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后,行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猛”字突出了英雄董存瑞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这两处描写都突出了董存瑞不顾生命安危,宁可舍身也要炸掉暗堡的决心。
察董存瑞的“神态”。
出示: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董存瑞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钢铸一般的脸”,用“钢铸”形容董存瑞此时脸部的神态,可看出英雄人物视死如归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一秒钟、两秒钟……”
思考:“秒”的时间是快还是慢?在这里是表示什么?
这样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英雄人物的顽强毅力,因为每一秒钟对于董存瑞来说都是毅力的考验。所以紧接着文章写道:“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在这样的以“秒”计算的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我们的英雄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从“像巨人一样挺立着”和“坚毅的光芒”可看出英雄为革命舍身的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拓展阅读
监狱里的锻炼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连死也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你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他的道理讲得很透,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作,也都开始锻炼身体,投入更艰苦的斗争中去。
课堂练习:
根据拼音,写汉字。
kěn qiè bèng shè zhàn háo liáo liàng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道路 ( )的斜坡
( )的红旗 ( )的火花
课堂练习:(答案)
1.恳切 迸射 战壕 嘹亮
2.(前进)的道路 (光滑)的斜坡
(胜利 )的红旗 (仇恨 )的火花
课堂小结: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的解放,董存瑞用血肉之躯为战友们开辟了前行的道路,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胜利的希望。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作业布置: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里人或邻居的小伙伴听!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重点感受从董存瑞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我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批注。体会董存瑞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中感受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舍身为国的精神。最后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