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
3. 通过事例来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
难点:通过事例来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检查
首先,听写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彻底 司马迁 泰山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炊事员 送葬
2.回顾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这简简单单的口号,经过五六十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散发着如此大的魅力呢?
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毛主席的演讲词去感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吧!
出示课题:为人民服务
品读感悟
(一)交流学习第1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勾画,然后进行交流。
预设1: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批注感受: “革命”一词,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
预设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切)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批注感受:开篇点明主题,“完全”和“彻底”说明了革命队伍除了为的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语言简洁有力,有很强的感染力。
预设3: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批注感受:这句语指出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
(二)阅读第2自然段
1.引导思考: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预设:引用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的事,但是他的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思考:说出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我们”要欢迎批评。
第二句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2.预设:毛主席的演讲中为什么提到李鼎铭先生
李鼎铭先生是党外人士。在演讲中提到李鼎铭是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个观点。
5.本段使用很多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
小结: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 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怕困难”
(2)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怕牺牲”
(3)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五)学习第5自然段
预设1: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批注感受:这句话说要把开追悼会制度推广到农村去。
预设2: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批注感受:这句话点明开述解会的意义是寄托痕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六)难点探究
毛主席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为了人民利益牺牲的事例,说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探讨,然后回答。
拓展阅读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国长城。他们的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疲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迭。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课堂练习:
阅读理解: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3.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形成鲜明对照。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作业布置:
课后,通过网络或报刊,查询当代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在下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进行演讲,可以介绍先进人物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也可以阐明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看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课文讲的道理,让学生联系他们熟悉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例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雷锋、焦裕禄、林秀贞等;在如何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问题上,都可以举出一些生动感人的事例,帮助学生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