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17: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络”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查找资料,加深对诗的理解,了解诗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作者期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出示:徐悲鸿《八骏图》
马,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今天,我们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就是李贺《马诗》。
2.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字词梳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luò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学生领读,齐读。
(3)识字方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交流、讨论:
加一加: 纟+各=络
换一换: 络-纟+马=骆
字歌
络:各位听我说,网络连你我,朋友在洛阳,格外有收获。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络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左右结构:络 (书写时左窄右宽。 )
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络:运往“各”地的丝(纟)绸。
3.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络”,学生练写。
“络”字,右上是“夂”,不是“文”。
4.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2)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词语释义
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理解诗意
在《马诗》这首诗中,我可以整体的联想:
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品读感悟:
1.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有什么作用?
沙、月
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2.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拓展阅读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à mò yān shān qīng qiū
( ) ( )( )
2.比一比,组一组。
漠( )钩( )沙( )
模( )购( )砂( )
3.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燕山月似钩 燕山: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当金络脑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大漠 燕山 清秋
2.漠(沙漠 )钩(月如钩)沙(沙子 )
模(模型 )购( 购物 )砂(砂锅)
3.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何当:何时将要。
4.快—慢 清—混
课堂小结: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马诗 景—沙如雪、月似钩→思战 以马喻己
志—金络脑、踏清秋→受重用 企望受到赏识、建功立业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已读促学。 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古诗的节奏、韵律都不是很清楚,老师的范读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但范读不能滥用,否则学生都学成了老师的强调,失去了自己。另外,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可以使读书活动丰富而不枯燥。当然,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每次读诗的目的要明确,读书的层次要明显。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逐渐读好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这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也就无需再去指导学生背诵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