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 “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
3. 课文按照时间的的顺序写了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难点课文按照时间的的顺序写了几件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 出示:李大钊照片
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有谁知道介绍一下吗?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李大钊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 。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4.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字词梳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zhì bì pā dèng pì chǒu xuē mó
稚 避 啪 瞪 僻 瞅 靴 魔
xínɡ hnɡ jùn bǎng kěn páo zhí
刑 哼 峻 绑 啃 袍 执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学生领读,齐读。
(3)识字方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交流、讨论:
A.加一加:目+登=瞪 目+秋=瞅
革+化=靴 口+亨=哼
衤+果=裸
B.换一换:袍-礻+扌=抱 僻-亻+辶=避
瞅-目+钅=锹
C.谜语识字:
止字在上面,月字在下边,左边有一口,咬时得用力。 谜底:啃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稚、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左右结构:稚、啪、瞪、僻、瞅、靴、刑、哼、峻、绑、啃、袍、执(书写时左窄右宽。 )
半包围:避、魔
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刑:“开”刀(刂)。
靴:“革”新带来变“化”。
3.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哼、执”,学生练写。
“哼”字,右下部不要写成“子”。
“执”字,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斜钩。
4.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2)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三、 词语释义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牺牲生命,也就是被害。(被难)
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幼稚)
严厉、严肃。(严峻)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会意)
惊慌、害怕。(恐怖)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沉着)
(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一拥而上)
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这篇课文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朗读的基调是悲痛的,语速适中,语气要低沉。
4.小组合作,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几件事?
交流、明确:
(1) 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
第二件事情(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
第三件事情(第19—29自然段):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kǒng bù xiàn bīng hán hú
( )( )( )
2.我会辨字组词。
骏( ) 瞅( ) 袍( )
峻( ) 锹( ) 抱( )
课堂练习:(答案)
1.恐怖 馅饼 含糊
2.骏(骏马 ) 瞅(瞅一瞅) 袍(旗袍)
峻( 险峻 ) 锹( 铁锹) 抱(抱着)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作业布置:
把生字、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课后反思】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各组的代表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这样学生就打通了李大钊与我们的时代隔膜,体会学生与作者对“父亲”有几乎一样或相同的感受了。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顺风顺水了,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关键词句,采用换词或换句的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感知人物,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