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4.4.2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呼吸作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4.4.2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呼吸作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1 10: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2课时 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呼吸作用
A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 ,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 和 ,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每一个 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的 ,还有一部分转变成
散发出来。
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
表一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场所 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进行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化学过程 吸收CO2和H2O,放出O2 吸收O2,放出CO2和H2O
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1.农田或花盆里浇水后(或下大雨后),土壤往往会板结,形成硬壳,会妨碍根的 。
2.刚收获的粮食、油菜、花生等,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尽快晒干。这是因为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会消耗大量的 ,呼吸作用散发的热量还会引起温度升高,甚至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3.从果树上采下的水果仍然是活的,还在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水果要贮藏在通风的地方。
B基础练习
【考点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
B.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增加氧浓度用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C.呼吸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活的植物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②绿色植物只有夜间进行呼吸作用
③干种子没有呼吸作用
④呼吸作用能够产生水和能量
⑤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⑥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来进入或排出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3.在如图所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
A.利用了氧 B.释放了热量 C.生成了水 D.释放了二氧化碳
【考点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
4.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当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正好相等时,光照强度为图中的( )
A.n1 B.n2 C.n3 D.n4
5.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B.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绿色植物细胞中,甲、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甲和乙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6.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B.如果种植过密,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D.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三】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7.蔬菜、水果低温冷藏的目的是( )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防止细菌侵入
8.刚采摘的玉米如果未及时食用,几天后甜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玉米种子进行( )
A.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B.呼吸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C.光合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D.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9.某同学参加研学体验活动时,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B.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
C.花盆底下留孔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C能力提升
1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11.如图所示实验中,3小时后往瓶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是( )
A.甲变浑浊,乙无变化 B.甲无变化,乙变浑浊
C.甲、乙变浑浊 D.甲、乙无变化
12.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收割的小麦堆放在麦场,如不及时晾晒,麦垛内部温度会明显升高,原因是( )
A.氧气浓度增高 B.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C.种子吸收太阳能过多 D.麦粒呼吸产生热量
14.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农田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冷藏蔬果——抑制蔬果的呼吸作用
C.田间松土——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D.晾晒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15.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气体等条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恒定
B.及时擦干温室薄膜(玻璃)上的水膜,以防止透光降低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
D.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16.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17.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6℃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 B.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
C.12℃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D.贮藏到第6天时,20℃条件下呼吸速率最快
18.在晴天环境下,研究人员对栽种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算。如图所示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测定统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从0时到6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B.6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C.18时,密闭玻璃温室的氧气浓度最高
D.植物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光合作用
19.如图是某一晴天,某一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段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升高气孔张开
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从c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h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20.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储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多于乙 C.甲少于乙 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21.如图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发生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 )
22.如图所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的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C.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D.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
23.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24.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
(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D拓展提高
25.某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从同一水生植物上摘取长势、质量相同的三个叶片,编号为1、2、3,1号直接烘干称重为a克,2、3号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分别置于适宜光照和黑暗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向水中通入空气,5小时后取出,烘干称重分别为b克、c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c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质量 B.a+c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C.b-c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D.b-a是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
参考答案
A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活细胞
4.生命活动;热
三、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1.呼吸作用
2.有机物
B基础练习
1.A 2.C 3.A 4.A 5.D
6.C 7.B 8.A 9.A
C综合提升
10.D【解析】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b是煮熟过的种子,A错误:B.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曲线下降,不是萌发的种子,B错误。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c曲线表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C错误;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少,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D正确。11.A【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3小时后往瓶里注人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人试管,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12.D 【解析】A.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丁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检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不符合题意;C.装置丙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不符合题意;D.装置甲已经把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丙不遮光,植物因为缺乏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
13.D 【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种子内的有机物,释放热量。刚收获的潮湿种子,呼吸作用非常旺盛,释放了大量的热,使种子堆放后发热,温度升高,严重时导致种子发霉甚至腐烂。必须将种子尽快晒干,使种子内的水分减少,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
14.C 【解析】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故A正确;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B正确;C.田间松土,保证土壤透气,促进根部的呼吸,C错误;D.晾晒粮食,减少水分,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D正确。
15.A【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因此提高尽夜温差可以增产。而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恒定,夜间温度较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量反而下降。故符合题意;B.及时擦干温室薄膜(玻璃)上的水膜,以防止透光降低,增强透光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不符合题意;C.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故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B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A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17.C
18.C【解析】AB.0时到6时,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植物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到6时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也就是说6时,也进行光合作用,AB错误。C.当温室内氧气浓度最高时,则温室内CO2浓度最低,由曲线可知,18时的温室内CO2浓度最低,氧气浓度最高,C正确。D.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要进行,因此植物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时进行,D错误。
19.C【解析】A.ac段植物二氧化碳不吸收但释放,说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是蒸腾作用。A错误。B.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升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过多,所以气孔会闭合,同时影响了光合作用。B错误。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D.植物从C点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g点是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到h点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20.C 【解析】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是单一变量,现在甲、乙处理方式不同,只考虑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甲和乙的光合作用时间都是10秒,但是乙光照5秒,再黑暗处理5秒,有足够的时间把它在光照下产生的中间产物用完,从而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而甲却因为光合便于堆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因此在光照强度和光照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乙制造的有机物相对多一些。
21.D 【解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白天有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见D的表达是正确的。
22.B
23.(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2)P点前
24.(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
D拓展提高
25.D【解析】A.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质量是b-c,A错误;B.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是是a-c,B错误;C.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是a-c,C错误;D.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b-a,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