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2课时 物质的微粒模型
A基础知识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原子与离子都在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 ;固体很难压缩、很难分割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
。
2.冰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那是因为固态冰中的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它们按一定的次序整齐地排列,水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 。
B基础练习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2.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
4.飞上天花板的氢气球过了几天后,慢慢萎缩,掉落地面。这主要说明( )
A.氢气微粒在不断运动 B.氢气微粒之间有空隙
C.氢气微粒质量很大 D.氢气微粒非常小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很难拉断,说明原子之间存在引力
B.气球很容易被压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两端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起大钩码不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能力提升
6.一九一五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100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首次参加,把山西汾酒带去参展,展期过半,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伤心至极的汾酒商人,高举一瓶汾酒摔在展厅,片刻酒商、酒鬼闻风而来……这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B.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空隙,因此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变化
D.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空隙: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③>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8.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
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9.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10.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这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1.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填空。
(1)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 。
(2)酒精擦皮肤上一会就消失了,感觉凉凉的,说明 。
(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 。
(4)封闭在注射器里的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说明 ;但压缩到一定程度会使活塞反弹,说明 。
12.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选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用微粒观点解释:夏天自行车轮胎暴晒后容易爆胎。原因是 。
13.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他只是将蔗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杯子中,没有进行搅拌。隔一会儿,他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蔗糖放入水中,没有进行搅拌。
(1)隔一会儿,可以观察到糖块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2)同时发现杯中液面 (填“不变”“升高”或“降低”)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14.利用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中,甲烧杯中的现象是 。
(2)实验2:两支胶头滴管分别装有约1mL浓氨水,将B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几分钟。实验现象为 ,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是 。
D拓展提高
15.李明被老师安排做一个冰糖溶于水的生活小实验,如图所示,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冰糖为何溶解?
(2)冰糖溶解后,液面为何比原来液面低?
参考答案
A基础知识
1.不断运动;空隙;相互作用力
2.较强;振动
B基础练习
1.D 2.D 3.D 4.A 5.D
C综合提升
6.B【解析】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布在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闻到了酒香。
7.A【解析】A.③是冰的状态,①是水的气态,故水分子间的空隙:①>③,故说法正确;B.在状态①是气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液态水分子运动速率;状态③是固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小于液态水分子运动速率,即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③,故说法错误;C.状态③是固态,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D.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8.B【解析】A.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水就变甜了;故不正确;B.大米和沙子都是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微粒构成,肉眼看得见;故正确;C.高锰酸钾分子在水分子的不断运动下,很快运动到水分子间,水就变成了紫红色;故不正确;D.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当水分蒸发后,氯离子和钠离子重新结合成固体氯化钠。故不正确。
9.C【解析】分子之间的空隙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
10.D【解析】A.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B.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故选项错误。C.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故选项错误。D.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11.(1)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2)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蒸发时带走了一部分热量;(3)分子很小;(4)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有斥力【解析】(1)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2)酒精擦皮肤上一会就消失了,感觉凉凉的,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蒸发时带走了一部分热量。(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分子很小。(4)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但压缩到一定程度会使活塞反弹,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12.(1)①B和C;②分子种类;(2)温度升高,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解析】(1)①在A、B和C中,BC是同种分子,且在127℃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27℃,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故填:BC。②从图中可见,氢气和氧气在27℃时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故填:分子种类。(2)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分子空隙变大,体积膨胀容易爆胎。
13.(1)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不断运动;(2)降低;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糖和水都是由相应的分子构成,分子间有空隙。把糖放入水中,通过分子的不断运动,糖分子会分散到水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糖块会逐渐消失,而液面也会略有下降。
14.(1)溶液变红色;(2)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色,并且B比A中的先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解析】(1)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实验2中,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色,并且B比A中的先变红色,两个实验对比可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D拓展提高
15.(1)分子在不断运动,冰糖分子很小,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冰糖就溶解了;(2)由于构成水和冰糖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溶解时相互穿插到空隙之中,所以充分溶解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会降低 【解析】(1)往水中加入冰糖,水和冰糖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在不断运动,冰糖分子很小,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冰糖就溶解了;(2)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当两种物质混合溶解时分子之间相互穿插,运动到分子之间的空隙中去。所以混合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会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