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2 11:13:06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她怎样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及自己的感受,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提示: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词语听写。
2.集体回顾: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抓住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
3.教师过渡,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感悟“幸福”
1.快速浏览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填空:第 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 ,是因为她 。
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引导学生分别赏读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憧憬——温暖
①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再合作交流。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敢”抽出火柴吗?(不敢。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要是再浪费火柴,爸爸可能打得更厉害。)小女孩为什么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太冷了,太需要温暖了,哪怕是挨骂挨打也顾得上了。)
③第一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④这段话中,哪些是小女孩的幻想?(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多么舒服啊!)
⑤删去这部分内容好吗?(不好。)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衣衫单薄,赤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有什么感觉?(多么温暖,多么舒服,多么幸福!)
过渡: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这几句想象的话里了。如果把它删去了,这么多美妙的感受就都没有了,小女孩的幸福感受也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⑥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的残酷。
过渡:此时,小女孩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落到残酷的现实面前。这时候,小女孩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失落、难过……)美妙的憧憬和残酷的现实对比,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⑦指导朗读整段话,注意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2)第二次憧憬——满足
①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再合作交流。
②第一次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烤鹅。)
③读一读小女孩想象的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墙壁变得像薄纱一样透明,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地向小女孩走来……)
④这神奇而美好的想象,源于什么?
过渡: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然而——
⑤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⑥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失望,难过……)
⑦指导朗读,注意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3)第三次憧憬——快乐
①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再合作交流。
②这一次,小女孩想象到了什么?(美丽的圣诞树,树上的蜡烛,美丽的彩色画片……)然而现实是什么情景?(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4)第四次憧憬——关爱
过渡:夜深了,雪更大了,街上一个人也没有了,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感到越来越冷,于是,她用僵硬而颤抖的手擦着了第四根火柴……
①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再合作交流。
②小女孩为什么会想到奶奶?(奶奶是世上唯一疼她的人。奶奶去世之后,她再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关爱了。)
③一次次的憧憬,一次次的失望,就在这时,这个世上唯一疼她的人出现了。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惊喜,激动,恳切……)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④指名学生自由朗读小女孩看到奶奶时说的话,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⑤想象说话:小女孩好不容易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除了说这些,她可能还有好多好多话儿想讲给奶奶听,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⑥全班齐读小女孩的话。
过渡:千言万语来不及诉说,火柴又一次快要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女孩留住奶奶吧——
(5)第五次憧憬——安宁
①教师紧接着朗读第9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比较小女孩这一次擦着火柴与前四次有什么不同。
过渡:看到了奶奶,小女孩的心里充满了喜悦;知道幻觉会消失,她心里又充满了担忧。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着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
③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实现了。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④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小女孩死了。)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非常可怜,令人同情。)
⑤但是,作者却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如何理解这两个“幸福”的含义?
明确:第一个“幸福”指她得到的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第二个“幸福”指死亡,只有死亡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死亡对她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⑥指导朗读,读出丰富的感情。
小结:小女孩是不幸的,在这个冷酷的现实世界里,她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小女孩又是幸福的,她终于不用再忍受饥饿、寒冷、痛苦,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读到这里,我们既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感到深深的同情,又为她最终的离去而满怀欣慰。这是是含泪的微笑啊!一起读一读最后这句话。
三、探究主题,提升“幸福”
过渡: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题目中的“小”,小小的女孩,小小的火柴,却创造了大大的憧憬和幸福,有哪些憧憬?(大火炉,大烤鹅,高大的圣诞树,高大的奶奶。)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对幸福的追求。
明确:越是因为寒冷,小女孩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得到满足;越是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痛苦,她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概括来说,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幸,她就无比渴望内心的幸福;越是没有,便越是渴望拥有。
2.思考:小女孩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幸福”?
预设: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走进故事情境当中进行感悟,想象自己如果遇到同样的不幸,会是什么心情,从而感悟小女孩对不幸命运的隐忍,和在苦难中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明确:身处苦难,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怨天尤人,有人报复社会,但也有人心怀渴望,用隐忍的姿态开出一朵美丽的小花。小女孩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仍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最终她们来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这份信念,同样也是小女孩获得幸福的关键。
四、拓展阅读,品味写法
1.比较阅读安徒生其他童话故事的结尾,感悟安徒生童话创作的特点。
明确: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故事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结尾,除了给人欣慰的感受以外,这种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情。
2.想象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跟同学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课堂上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教学中,我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很容易通过自读自悟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的幻想,通过现实的“不幸”与梦想的“幸福”的对比解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和她对美好的渴望;同时,在感情朗读中深化学生的认识,勾起他们情感深处的同情,激起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和意志。《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因而,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们要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力”的情感脉络,从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还会面带微笑的凄美画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体会安徒生给予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再联系实际,体会小女孩在苦难中的隐忍,和相信美好、相信未来的信念,心存希望,既珍惜幸福,也不惧苦难。在读悟的过程中,我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让学生对句中的两个“幸福”谈谈自己的理解,再回顾整篇文章,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火柴,其实是在点燃心中的希望,点燃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透过作者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我们同样体会到了她面对的寒冷、饥饿和痛苦,激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同情和善良。这些情感让我们明白,生活在幸福年代里,更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应有一颗爱心,去关心和同情一些弱势群体;而我们自己,也应具备在困窘与艰难中坚定无畏的人生态度。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1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板块一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简介单元学习要点: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交流)
2.你们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指导写“柴”字,边写边提示:此木为柴,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
4.你们认识火柴吗?针对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几、卷、挣、晃、划、喷”是多音字,可以利用字义进行读音辨别;“柴、颗”等字可以结合形近字进行比较识记;“忽、燃”等字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此外,“火柴、衣裙、蜡烛、火焰”等词语可以结合图片识记。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词。相机指导归类识字。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板块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词语,读句子,认识本课多音字“挣”“几”“晃”“喷”。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了。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
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照故事发展顺序,1-4(卖火柴);5-10(擦火柴);11、12(被冻死)。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
2.再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试试用小标题概括各层次写了什么。
示例:卖火柴(1~4)——擦火柴(5~9)——捏着火柴梗死去(10~11)
三、示范引领,体会“不幸”
过渡:读完这个故事,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学生齐读第1~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交流。
品味寒冷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预设:“冷”交代天气,“冷极了”说明程度,“雪”提示季节——冬天,更突出“冷”,“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层层递进,表明这是一个又黑又冷的冬天的夜晚,让人感受到寒气逼人,冷得可怕。引导学生分析完词句后,可以让他们把这种感受代入句中再行朗读。
方法拓展: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和小女孩的不幸。
品味孤独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1)别人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温暖,团聚,快乐……)
(2)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感觉?(寒冷,孤独,无助……)
品味惊吓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预设:“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说明小女孩受的惊吓程度之深。“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是她受惊的原因。马车高大、横冲直撞,小女孩弱小、跑得慢,一“冲”一“吓”,让人体会到小女孩面对意外时内心的恐惧。鞋子哪儿去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被男孩捡走了,小女孩无力讨要。
品味冷漠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从三个“一”,你想到了什么?(她已经在街上卖了一天的火柴,冻了一天,饿了一天,走了一天,累了一天,却没有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回应。)
(2)从两个“谁”,你又想到了什么?(“谁”指任何一个人、每个人,不管是衣冠楚楚的绅士,还是优雅高贵的女士,不管是巡逻的警察,还是摆摊的小贩……,没有人理会卖火柴的小女孩。)
(3)比较朗读,你觉得哪句话更好?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从别人的角度)
? 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硬币。(从小女孩的角度)
明确:第二句话只交代了结果,读者并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文中的意思是说,小女孩辛辛苦苦卖了一整天,却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4)联系第1自然段的“又冷又黑”,你觉得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小女孩不仅身体经受着寒冷的折磨,内心也被这世间的冷漠伤害着。)
品味恐惧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1)“她觉得更冷了”,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冷”有几层意思?(第一层:天气愈加寒冷恶劣;第二层:内心非常寒冷,没有人理会,有家不敢回。)
(2)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她的家是什么样子?(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她的家贫穷寒冷,跟街上一样冷。)
(3)人们常说“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可是,从一个“灌”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灌”表明风大,房屋破旧。小女孩家境贫寒,没有温暖的住所;回家一定会被打,更享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分析完词句后,将感受代入文中再行朗读。
3.出示小女孩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并梳理小女孩点燃火柴的过程。
过渡:看,茫茫黑夜,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可怜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太需要一点温暖了,哪怕不是炉火,只是一根火柴点燃的微光呢?所以,她点燃了自己手中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同学们,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五次。)她分别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板块三 初读课文,感受悲惨
1. 由图及文,感受可怜
(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如:可怜、悲惨、孤单、美丽、穷苦、善良。
2. 自由读1-4自然段,画出表现“可怜”的语句。
(1) 提示:时间,天气
引导理解:一年的最后一夜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是团圆温暖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小女孩本应该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可是,此刻她在街上干什么?
(2) 外貌、动作、神态
3. 朗读感受,读出处境的悲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 小结引导:风雪交加的夜里,小女孩没有保暖的鞋子,只能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没有可以吃的食物,只能饿着肚子在街上冻着;没有可以遮蔽风雪的房子,只能哆哆嗦嗦地蜷缩在墙角里。让我们再次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交流后回读板书: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悲惨)的小女孩。
5.再次看图,此刻,如果有一件棉衣在你身上,有一双鞋子在你家中,有一份食物在你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引导: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衣物、食物拿来帮助小女孩,这是多么可贵的同情心哪。读一读这些句子,句子中一定有一些细节深深地刺痛了你,找到那些细节,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刺痛了你。
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朗读。预设:抓住句中细节,如,“马车飞快地冲过来”“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谁也没给过”“不敢回家”“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感受小女孩无人关心,没人疼爱,孤独可怜。
6.课堂小结。
走进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悲惨、孤单的小女孩。这样寒冷的夜里,小女孩最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②语言运用: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了解作者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④审美创造: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联系实际,故事导入。
1.播放音乐《往事》),引出童话
2.作者简介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连环画,播放音乐《往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这篇童话是谁写的 (安徒生)(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3.安徒生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图片,对比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出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2.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汇报作者介绍
3、学生打开课本,自由阅读。
活动意图: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出示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同时使学生对安徒生也有所了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同时,标注生字、生词,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2、3: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3.出示课件4: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出示课件5: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同桌互读,课件上的词语。小老师教读,齐读。
3.同桌合作: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小组合作学习:给课文划分段落。并交流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活动意图:
学习生字、生词,为学习课文打基础。通过初读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三:学习课文,感受残酷和悲惨。
1.学习首段,感受残酷。
2.略学尾段,感受悲惨。
教师活动:
1.了解大意,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出示课件6,结合词句,深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2.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用“   ”画出相关语句。
3.从“饿”字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还有写“饿”的词句吗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了她的可怜。这些是书中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也能说明小女孩的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
5.揭示学法,导学重点句。出示课件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6.运用学法,学习重点句。
(1)出
7.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学生活动:
1.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出来 (可怜的小女孩!)
2、用“   ”画出相关语句。
讨论:这四个句子在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
3.(“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抓住“一整天、一根、一个”)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学生阅读交流
5、讨论:
①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拖鞋大)
②哪些词语表现出拖鞋很大
③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6、讨论:
7、出示课件11:图片,训练说话。
(1)指名口述。
活动意图:
通过精读第1~4自然段,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及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通过“冻死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同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象       渴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②语言运用: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③思维能力:了解作者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④审美创造: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当时社会中穷苦孩子的同情,从而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环节一: 抓住“幸福”,解读命运。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抓住“幸福”,解读命运。
教师活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抓住“幸福”,解读命运。出示课件1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也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最后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 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 (火柴)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 (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 (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 (
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自始至终,她有没有抱怨过 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哪怕是幻想的微小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死她的手里,她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她没有拥有真正的幸福 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①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②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大年夜她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3、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大家边听边想,有没有几个标点符号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 (感叹号)读一读带感叹号的句子。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想拥有温暖)
4.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他几个段落。
5、合作交流。
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语。(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她为什么微笑 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 (火柴)
环节二: 精讲细品,读悟得法
1.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
1.(出示课件14)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2.领悟安徒生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力量。
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3.(出示课件15)想象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1、我们和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
2、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生平
3、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请同学们轻声读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地方,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板书设计: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象       渴望
第一次:寒冷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饥饿 烤鹅 食物
第三次:痛苦 圣诞树 欢乐
第四次:孤苦 奶奶 爱抚
第五次:受罪  和奶奶在光明快乐中飞走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