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初读感知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描写五壮士
惊天动地
释义:
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
释义:
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
雄伟豪迈。
昂首挺胸
释义:
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大举进犯
释义:
率大军大规模地侵犯。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险要---
险峻
进犯---
侵犯
沉着---
镇静
掩护---
保护
撤退---
前进
屹立---
矗立
崎岖---
平坦
坠落---
升起
反义词:
近义词:
第一部分(1):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 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勇敢
壮士
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
地点
人物
你从课题“狼牙山五壮士”中了解到哪些问题?你如何理解“壮士”这个词的?
句段感知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敌人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壮士形成对比,说明敌众我寡,五位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时间
地点
当时形势
句段感知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先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表示并列关系,这个句子说明五个战士既英勇,又善战,他们在用智慧勇敢地与敌人战斗。
人物群体
句段感知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突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心情。
句段感知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英勇无畏的精神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安全脱身,但他们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走了一条不归路。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顶峰歼敌、诱敌上山、引上绝路放入相应的括号中吗?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位战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从第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引上绝路—明壮志
研读品析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路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怎么选?
文章通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总结全文
狼牙山五壮士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 、 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 、 是描写日寇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练习:根据第一题内容填空。
全神贯注
滚落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