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12:18:24

文档简介

{#{QQABQQQEogAAAAAAAQhCQwGgCAKQkAECACoGREAIsAAAAQNABAA=}#}
{#{QQABQQQEogAAAAAAAQhCQwGgCAKQkAECACoGREAIsAAAAQNABAA=}#}
{#{QQABQQQEogAAAAAAAQhCQwGgCAKQkAECACoGREAIsAAAAQNABAA=}#}
{#{QQABQQQEogAAAAAAAQhCQwGgCAKQkAECACoGREAIsAAAAQNABAA=}#}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C(A.“文化分化是文化融合过程的结果”错,原文说的是“似乎都是”。B.“是为了说明为文明提供滋养的外来文化处于消融的状态是文化融合的根本前提”错。是为了说明“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动地吸纳另一种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规章制度,而是吸纳可以转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断”。D.“作者否认发明家们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巨大推动作用的观点”错。作者并未否认发明家的作用,只是在强调“在人类历史上,现代机器文明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
2.(3分)A(“打乱了四季的节律”错。原文强调了钟表还提供了一个所谓的客观的宇宙秩序,并不是打乱了四季的节律。)
3.(3分)B(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现代机器文明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有把它放置于长期、多元的历史背景中才能让人理解”,故一项单独的技术不可能改变一个时代。)
4.(4分)①欧洲当时还没有确立自身的文明形式,更有利于接纳新的文明形式;②欧洲自身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等文明更有利于机械文明的发展;③中国传统文明更强调伦理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技术的发展。(答出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3分,三个要点4分。)
5.(4分)①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关闭国门(措施),因为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分析);②立足国情,消化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措施),这样可以促进技术变革和文化创新(分析)。(每个要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 D(“是因为‘我’当时太小,而当铺门槛和柜台太高,‘我’得爬进去,还得用尽力气才能把东西递上去”错误,“我”怕当铺的那个大门,主要是因为“我”每次来都是要典当家里为数不多的东西,还有可能被拒收。)
7.(3分) C(“那些黄土路静寂得像是没有头儿”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6分) ①小说以“我”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童年的三个生活片段,真实地展示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一个穷人家的生活状况,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读来催人泪下。②小说从儿童视角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用儿童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去感知世界,小孩子的懵懂语气,却透出浓浓凉意。读来令人心碎。③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叙述其悲惨的童年生活,便于抒情,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将读者带入“我”的人生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每个要点2分)
9.(6分) ①“我”第一次见到月牙,是在父亲凄惨死去的晚上;当时的“我”觉得月牙儿“带着寒气”“微弱”“酸苦”,“我”为自己的饥寒、无人理睬而自悲自怜,对父亲的去世懵懂无知。②“我”第二次看到月牙儿,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母女俩上坟回家的路上;这个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让“我”觉得有些冷酷无情。③“我”再一次看到月牙儿,是在典当完家里所有的东西,拿着母亲最值钱最珍贵的银簪却没当来钱的时候;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我”感到无助和悲伤。(每个要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DF
11.(3分)C( “受宫声数引”中,“引”即乐曲体裁之一,《王阁序》中的“恭疏短引”的“引”是一种文体,类似序。因此,两者意思不同。)
12.(3分)A(文中所指是这个学习过程烦杂且令人操劳,然而古代求学的人必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而不是“古代求学的人认为,要做到六艺兼修是非常艰难的”。)
13.(8分) (1)(4分)因为音乐可以用来感化人心,从而使人得到教化,所以说“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盖,因为,1分;所以,用来……,1分;化,得到教化,1分;句意1分。)
(2)(4分)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感到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既而,不久,1分;学琴于友人,倒装句,1分;乐,以……为乐,1分;句意1分。)
14.(3分)①曾巩所谈音乐是礼乐,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1分)②曾巩的文章侧重从思想教化的角度来谈音乐对人的影响;(1分)③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因此他侧重从生活感受的角度来谈音乐对人的影响。(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 C
16.(6分)①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化用了前人的诗文名句。②《南乡子》“槛外长江空自流”以景结情,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③《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①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忧劳可以兴国④逸豫可以亡身
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⑤万里归船弄长笛⑥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 登快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4分)A.只有名胜古迹才是真正的旅游资源B.激活旅游资源中的文化留存(每处2分,意思接近即可)
19.(6分)①语序不当。“广泛被接受”改为“被广泛接受”③成分残缺。“原有文旅消费过程” 改为“ 对原有文旅消费过程”⑥句式杂糅。“根据这一点说明”改为“这一点说明”或“根据这一点”(正确指出序号1分,正确修改1分,3处共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0.(3分)①“远”表示距离较远,重叠后表示观望的距离很远,足见大唐不夜城的整体风貌;②“阵”表示声音起伏的频率,重叠后表示观众的惊叹声迭起,足见演出的精彩;③“连”表示说话的频次,重叠后表示老人对西安美食赞不绝口,十分喜爱。(每处1分)
21.(4分) A处运用整句(排比句),(2分)节律明快,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大唐不夜城历史与文化内涵。(2分)
B处运用散句,(2分)灵活生动,写出了游客的幸福与快乐。(2分)
22.(3分)第一处表示解释说明,解释 “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是什么;第二处表示声音的延长,写出市井之中叫卖声的特点。(每处1分,写对两处给满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术能够精通弓箭(武功)之事,还应当擅长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御术能够胜任车马之事,还应当懂得驱驰(策马快跑)的分寸。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应该辨明字体并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数术并非仅仅是布列算筹罢了,还要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吉、凶、军、宾、嘉五种庄重礼仪的规定多至三千余种,六乐的礼节仪式真可说是微细繁多啊。噫!这是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古代求学的人必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但在礼节中学习射箭御马之术,在乐曲中学习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习,长大后在朝廷参政时,对于各项军事技能本来就已修习好了。他们在家有私塾、在乡里有学校、在京都有国子学,学问上有老师的教导,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衣食住行上有节制,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文。乘车时有和谐的銮铃之声,行走路时有悦耳的佩玉之声,闲居时则有《雅X颂》之乐相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原因,琴瑟不会离开身边。他出入进退、一举一动、所见所闻,礼仪规范都深入他的内心,这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细致入微的原因呀。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诗》中兴发情感,在《礼》中建立规范,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因为音乐可以用来感化人心而使人得到教化,所以说“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过去舜命變主管音乐之事,以教育贵族子弟,说:“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而不傲慢。”可见,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够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所以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可片刻离身,难道它们是虚设无用的吗
材料二:
我曾经得了过度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能医治好。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感到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弹琴(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达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一会儿又发生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凄伤而急切;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而和谐。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而大风雨又在夜晚来到;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乌、雄乌和睦地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弦。它能够用耳朵听出来,用手弹奏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内心的忧郁,抒发幽思,则感动人心,是极为深切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