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7 14: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师生共同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 遂:于是,便 至:到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3.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4.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多,因此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能力。)
  二、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多些介绍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中哪一个词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 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苏轼心情如何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旬。苏轼要养活一家老小,好像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麻植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是闲人吗
  大致明确“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这里的“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2.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提示学生揣摩下列句子,边读边品,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提示:为什么独寻张怀民
  补充资料: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荡,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显示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有失意的落寞,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3.学生齐读四句话,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直接从“闲人”一词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在整体把握作者情致的基础上,再逐句抓住重点字词品读作者的情感。教学中,始终要将读和悟紧密结合,并且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探究的气氛。)
  四、品味写景的妙处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有这样一种赏景的心情,看看作者眼中的景致又是如何。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有表情地诵读。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提问: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学生想象画面,思考。
  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美;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美景了。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人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3.学生背诵此句。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赏析文中景物描写,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
  五、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的美景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呢 读写景句子。
  抓住“空明”突出心的干净、澄澈如水。
  2.心静如水,多好的评价啊。设若教师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续一句诗文,大家来看看哪一句最合适。
  ①丛中蛙鸣一片。②院外遥闻几声狗吠。③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④空中流萤飞舞。
  (学生先独自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探究。)
  师:正如大家的意见,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苏轼描写的夜景是宁静淡雅的,这4句中任何一句添加进去,都打破了这种气氛。作者在这时候的心情就像他描写的景色一样宁静、深远。
  3.指导朗读,学生尝试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①讨论本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怎样的情味
  ②有感情地背诵短文。
  (这一环节旨在探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主要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创设一个续写的情境,学生通过交流、争论、思考、分析、选择来体味文章的意境,进而进一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
  六、联系现实,体会作者情感
  1.徜徉于两篇美文中,我们也由衷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大家也经常有机会接近大自然,为什么我们的眼中却不曾发现这样的美景 常人有什么杂念呢 或者说心里忙什么呢
  (学生联系自我,结合现实自由做答。)
  2.司马迁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往往利欲熏心,心被名利塞住了,心盲了,致使有眼无珠看不到美景。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啊。我们来看看外国人对苏轼的评论吧,大家一起念。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3.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师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
  第二句,苏轼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三句,苏轼告诉我们,要“胸中廓然无一物”。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德国有位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 “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意,到处都有美。我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地去领略生活。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可惜人们只是匆匆而过。后来有有心人在路边插了一个标语牌,上写大字:“慢慢走,欣赏啊!”在此,我也送给大家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把这句话也放在我们人生的路标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豁达,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4.全班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本环节主要是想唤起学生的体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感受到人拥有乐观的心态的可贵,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的小结旨在引导学生明确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去感受,用怎样的方式去发现。启发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七、布置作业
  1.诵读两篇短文。
  2.这两篇短文意韵隽永,富有诗情画意,就其中一篇写一段读后感。
  3.搜集一些写景名句、名篇准备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25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感慨 山川之美 古来共读
  仰视:高峰如云; 俯视:清澈见底 层次分明
  平看:两岸石壁; 青竹翠林 视听兼融
  绘景 晓: 雾将歇,袁鸟乱啼 动静结合
  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达多样
  感慨 期与谢公比肩 自豪
  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 月色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抒闲人情怀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