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
1.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徐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旅在古文字中是这样的,你看到什么?两个人就代表了许多的士兵,他们站在哪里?站在迎风飘扬的军旗下面,它的本义“军旅”的意思,后来又引申为旅客、旅行的旅。(指向课题)。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书空它的右下部分。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谜底:蟋蟀)
2.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看图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是重点研读课文乃至学习全文的基础。
四、关注旅行历程,体会人物心情
先默读课文7~1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红头语言的句子,
体会它的心情,再大声读出相应的语气。
1.交流并出示句子。(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还有没有补充的?)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2.读着这些句子,你体会到红头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是的,红头一开始被牛卷到嘴里很害怕拼命地求救,当它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里,就更加害怕了,觉得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绝望得哭起来。虽然红头一再地鼓励它,它还是非常地悲哀,声音也越来越微弱。
3.你能读出它心情的变化吗?
▲前两句谁来读?直接读语言,不读旁白。这位同学读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是的,突然间面临死亡的威胁,红头可是拼了命地叫了起来,所以声音要大点。(拼命叫了起来、感叹号显示红色)
△你还关注到这两个省略号,你是学语文的高手。(省略号、感叹号显示红色)
△老师再提醒你一点,如果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就更入情入境了,谁能超越他,准备好,开始你的朗读吧!
△太棒了,谁也能这样读。我听出了红头的害怕,还可以读得更好,谁来试一试,掌声送给他。谁也能这样读。
▲你看,我们关注提示语、标点符号再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就能读好人物相应的语气。
▲用上这样的方法,继续读下面的句子?
这位同学了不得,已经掌握了这样的读书方法。谁也来了不得地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红头的内心,你会读得更好,谁再读读这句话。)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红头的无助与害怕。
▲当无穷无尽的草缠绕着红头,它的世界天旋地转,力气越来越小,声音越来越微弱,谁接下去读这两句?谁再读。
▲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这些语言,齐读一二句,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四五句。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红头突遇危险时的复杂心情。五、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课文复述做好准备。
六、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旅”“管”“等”“命”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旅”的左边“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最后一笔捺是主笔,要舒展。“管”的“官”下部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等”的“土”最后一横最长。“命”的人字头要写得舒展,单耳旁的竖要紧靠竖中线。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难点之处详尽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借助亲子阅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主动阅读的良好氛围。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点: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设计说明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将一个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深厚的情谊”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准备“青头”“红头”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板块一:以趣导入,带疑朗读
1、谈话导入。
师:假期啊,咱们都喜欢旅行。说说看,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
生:我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师:感觉怎么样呢?
生::我感觉特别美,我还在哪里吃了大餐哦。
师:美丽的风景、美食都让你印象深刻。还有谁来说?
生:我去了上海迪士尼。我觉得那里很好玩,我在那里玩了一次还想玩第二次。
2、学写“旅”字。
师:是啊,旅行让咱们的生活更加地丰富多彩。哎,难怪有一个小家伙啊跑到牛肚子里去旅行了一番。真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咱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特别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瞧,课题里面的这个“旅”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块写。
师:“旅”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左边写紧凑些,右下部分的笔顺咱们一块说。
师生齐说笔顺。
师:最后这一捺要写舒展才好看。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写一个“旅”字。
生写,师评价: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握笔姿势都挺标准的,如果能够把头稍稍抬高一点就更好了。
3、齐读课题,引发思考
师:我们把“旅”字写好了。谁来读读课题?
生:《在牛肚子里旅行》。
师:读得真准确,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全班一块读。
生齐读课题。
师:看着这个课题,你的脑海里冒出了怎样的小问号呢?
生1: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番呢?
师:我也想知道呢,还有谁想说?
生2:它怎么到牛肚子里去的?
师:有意思。
生3:是它一个人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吗?
生4: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4、带着问题读课文
师:结果怎么样呢,孩子们。你们都是善于动脑筋,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翻开课文35页。完成学习任务一。我看哪个小朋友耳朵最灵,听得最认真。小眼睛看老师。
师说学习任务一要求。
师:听到的小朋友朝黄老师点点头!(生点头)好,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2.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的会写字。
旅、咱、偷、救、命、拼、扫、胃、管、乎、流、泪、算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咱、偷、拼、扫、流、泪
左右同宽:旅、救
(4)课件出示:命、胃、管、算、等。(从字义上加一张学生算题的图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学生自己总结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练写,同桌评议,再次练写。
(6)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细嚼慢咽”除了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吃饭习惯去理解。“蹭来蹭去”可以用动作演一演。(出示和这两个词语相关的情景图片)
3.多音字认读。
课件出示:
1.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2.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1)指名读上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相机指导。
(3)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多音字小练习吧。
课件出示:
1.他答( )应一会儿告诉我这道题的答( )案。
2.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我们应( )该及时作出应( )对。
3.他一骨( )碌爬起来,才发现胳膊已经骨( )折了。
指明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掌握多音字在不同情境下的读音。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算”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注意对学生的多音字辨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理解多音字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2.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在捉迷藏中,红头不幸被牛误吃到肚子里,在牛的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的故事。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在默读课文中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去默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课文复述做好准备。
五、五、聚焦拯救过程,感受真挚友情
1. 将红头从害怕、绝望、悲哀中拯救出来的是青头,这个拯救的过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它们是患难与共的朋友。谁读这个活动要求。
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好课文7~18自然段中描写青头的语句,想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从 这些(个)词语感受到,当红头 时,青头 。这就是好朋友。
交流体会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开始学习吧。
2.咱们一起来交流吧!先读句子,再谈感受。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同伴遇到危险,青头很着急。这就是好朋友。
请你着急地问一问,你也来问一问。随即他是怎么做的?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
△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是的,红头被卷到牛嘴里,青头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地运用知识、教它方法,这就是好朋友。
△谁来读读这段文字!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抓住这些动作,你会读得更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当红头随着一团草,进了牛肚子,青头又是怎么做的?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是的,青头还是不顾一切地运用知识、鼓励红头,这就是好朋友。谁也来鼓励鼓励红头
△红头不知道青头说的这些对它有什么用,继续鼓励着。
△绝望中,青头的鼓励一直萦绕在红头的耳边,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正是这些鼓励的话语让红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当红头再次来到牛嘴里,青头又是怎么做的?
▲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关键时刻,青头想方设法、拯救红头,这就是好朋友。
△同学们,你可知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稍有不慎,就会怎样?你又感受到什么?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拯救自己的朋友,真是最要好的朋友。难怪课文的一开始说: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3. 蹭着蹭着,大黄牛的鼻子就痒了,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喷嚏,谁来打一个。再用力点,谁再打一个。真有力!我们一起打一个,把红头喷出来了!红头终于得救了!它高兴地流下了眼泪。青头笑眯眯地叫它把这当作一次旅行,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啊?
4.这篇课文正是通过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把红头旅行的历程和青头拯救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请三个人分角色读一读7—20自然段,三位同学请到前面来,让我们一起捧起课文再次感受这场惊心动魄的旅行历程和充满关爱的真挚友情。
5.读了这个故事,大家对牛胃的构造及吃食方式有什么了解呢?
相机出示牛胃图。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是消化食物的。
相机出示“反刍”知识。其实呀!这就叫——“反刍”。《百科全书》里就是这么说的,请听录音。
6.张之路爷爷将“反刍”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像这样的故事就叫科普童话。板书:科普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