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质量监测 地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C 7.C 8.A
9.B 10.A 11.A 12.D 13.A 14.B 15.B 16.C
17.(18分)
(1)(4分)
流水侵蚀作用(2分);风力侵蚀作用。(2分)
(2)(6分)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变大,(2分)河流下切侵蚀严重,形成深切峡谷(2分)。
(3)(8分)
形成的先后顺序:变质岩层,侵蚀面,红色砂砾岩层。(2分)
理由: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2分);地壳抬升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不规则的侵蚀面(2分);地壳下沉,沉
积形成红色砂砾岩层(2分)。
18.(18分)
(1)(6分)
冬季(2分)。理由:冬季盛行西北季风(2分);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多冷锋(2分)。
(2)(6分)
越过山地的气流初始温度低(2分);六甲山脉海拔有限,气流下沉增温不明显(2分);下沉过程中持续接纳山坡
近地面冷空气降温(2分)。
(3)(6分)
冷锋过境后盛行偏北风,越过六甲山脉(2分);冷锋过境后气温低,加剧气流寒冷程度(2分);受单一冷气团控
制,多晴天,山脊附近夜晚(受地面影响明显,)快速降温,底层空气密度大,易顺坡下沉(2分)。
19.(16分)
(1)(6分)
该处寒暖流(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2分),下层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表层浮游生物繁殖,
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2分);水温适宜(2分)。
(2)(4分)
范围更小(2分);位置偏南(2分)。
(3)(6分)
信风增强,北赤道暖流增强,(2分)西部海域水温较正常年份高,日本暖流加强(2分),适宜鱿鱼生存栖息地北
移,范围增大(2分)。
答案第 1页,共 1页
{#{QQABbQYAggCIABJAAAgCQwXCCEMQkAACACoGxEAAsAAAwBFABAA=}#}沈阳市第 120 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
科目:地理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组(16 小题,每题 3 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绘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 O 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
丁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戊、己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据此完成小题。
1.图中表示正北方位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当 O点观察者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则
太阳直射在( )
A.21°34′S B.23°26′N
C.21°34′N D.23°26′S
吐鲁番市西南大约 13 公里有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城市遗址,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河心洲上,该河心洲
为一处黄土台地,四周崖岸壁立,台地上是一座没有城培、没有树木的废弃城池,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城
市之一。下图为该城遗址所在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所在河心洲的成因是( )
A.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
C.风力侵蚀 D.洪水冲蚀
4.古人把城址选择在台地上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耕 B.便于商贸
C.军事防御 D.取水方便
5.该城不是用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而是一寸一寸硬掏出来的,是因为有良好的( )
A.气候条件 B.技术条件 C.土质条件 D.地形条件
我国某湖治与河流相通,下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位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QQABbQYAggCIABJAAAgCQwXCCEMQkAACACoGxEAAsAAAwBFABAA=}#}
6.一年中,该河流补给湖泊大约有( )
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7.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渭河平原 D.松嫩平原
上升流的形成与风有着密切关系。沿着与海岸平行方向吹拂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离,使表层海水
离开海岸,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每年某几个月上升流在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最为强盛。下图为
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上升流在爪哇岛南部海域最强盛的季节是(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北半球春季 D.北半球秋季
10.上升流可能使爪哇岛南部沿岸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 B.温度低、盐度高 C.温度高、盐度低 D.温度高、盐度高
11.受上升流的影响,爪哇岛南部海域( )
A.表层海洋生物增多 B.潮汐涨落幅度增大
C.寒潮南下横扫岛屿 D.利于海轮进入港口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0.3~0.7m)上生长着大片以落叶松为主的亚寒带针叶
林,其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针叶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
2
{#{QQABbQYAggCIABJAAAgCQwXCCEMQkAACACoGxEAAsAAAwBFABAA=}#}
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导致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 )
A.干旱少雨 B.暖湿多雨 C.昼夜温差大 D.气候寒冷
13.大兴安岭落叶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是因为( )
A.冻土广布 B.地势起伏大 C.土壤贫瘠 D.冬季风强劲
14.随着冻土融化,我国针叶林的分布( )
A.南界将会南移 B.南界将会北移 C.北界将会南移 D.位置变化不定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 2000~4000 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形成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
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16.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粤东 B.苏北 C.川西 D.陕北
二、综合题(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丹霞地貌是指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拉木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峡内发育的峡谷丹山由峡谷地貌和丹
霞山地貌组合而成,是十亿年前的变质岩上覆盖着五千四百万年前的红色陆相沉积砂砾岩,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内外
力共同作用。图为拉木峡某段岩层关系素描图。
(1)推测该地丹霞地貌形成可能存在的侵蚀作用类型。(4分)
(2)说明该地峡谷地貌形成的地理过程。(6分)
(3)判断该地红色砂砾岩层、侵蚀面和变质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8分)
3
{#{QQABbQYAggCIABJAAAgCQwXCCEMQkAACACoGxEAAsAAAwBFABAA=}#}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六甲山脉地处本州岛南部,呈东西走向,最高峰海拔 931m。每年特定季节,六甲山脉南坡的神户等城市经常盛
行越过六甲山脊而来的“六甲风”。“六甲风”主要出现在夜间,冷锋过境后出现的频次大幅上升。通常情况下,
受焚风效应影响,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而“六甲风”却保持寒冷凛冽。左图示意六甲山脉的位置,
右图示意“六甲风”发生时的剖面气流状态。
(1)判断“六甲风”最常出现的季节,并简述理由。(6分)
(2)说明“六甲风”未出现焚风效应的原因。(6分)
(3)分析“六甲风”常出现在冷锋过境后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鱿鱼是一种暖温性海洋生物,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 35°N~50°N 和 145°E~145°W 海域内,特别是寒暖流交
汇区。鱿鱼栖息地及产量受海洋表面温度影响极大。图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 11 月鱿鱼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
(1)鱿鱼主要分布在北海道渔场附近,分析其原因。(6分)
(2)与拉尼娜年份相比,指出厄尔尼诺年份鱿鱼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的特征。(4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拉尼娜年份(信风增强)鱿鱼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6分)
4
{#{QQABbQYAggCIABJAAAgCQwXCCEMQkAACACoGxEAAsAAAw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