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3.2 哦,香雪(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3.2 哦,香雪(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14: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必修上册
哦,香雪
铁凝
1.掌握整体领悟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 《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作者介绍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写作背景
《哦,香雪》的有关评价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孙犁眼中的《哦,香雪》
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老作家孙犁给铁凝的一封信)
一、解题
下面的“哦”字读什么音,表示什么意义?
1.哦,我懂了。 / 哦,我想起来了。
(ò,叹词,表示领会、醒悟。)
2.哦,见了面要叫叔叔好。
( ò,叹词,表示提醒。)
3.哦,我听你的。 哦,我走了。
(ò,叹词,表示承诺、应答。)
4.哦,是怎么回事?
(ó,叹词,表示将信将疑。)
5.哦,会有这样的人?
(ó,叹词,表示疑问、惊奇。 )
标题中的“哦”:
(1)表示领会、醒悟:
ò,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ó,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相符。
二、文体介绍
环境(背景)+人物+情节=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主要描写了那些人物?
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背景—— 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 台儿沟
人物—— 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三、初读课文,理解深意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落后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文明
四、感知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群姑娘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扰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去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都山外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只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个人造革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给她们带来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甚至花色繁多的纱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 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
共性:都向往现代文明,向往新生活
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4.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因为她同桌总是把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她想拥有和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5.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不是。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下车的时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6.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7.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找到文章中有关对香雪描写的句子和段落,并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
内心:纯真无邪
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咱们的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 “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外表:美丽清纯的
淳朴自尊
女同学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渴求进取
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
坚毅执着
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1)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
(2)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3)渴求进取
(4)淳朴自尊
(5)坚毅执着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不回避苦难但能看到苦难背后作为底色的善。”
7.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香雪的心路历程:
安于现状
好奇
迟疑
渴望
执著
大胆追求
这种变化是什么带来的?
火车/改革/社会在变
五、品味小说的语言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皱褶”一词就突显了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程度不可想象。
2.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了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3.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扎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再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了台儿沟的小。
4.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有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讲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5.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 。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了火车巨大快速强势的特点,写出了乡村姑娘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6.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两个动词从速度等方面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暗喻现代文明的冷漠。
7.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
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8.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仿佛一分钟…”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9.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10.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里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11.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拓展迁移
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
这篇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
小结
“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同时又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闭塞联系在一起的,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存多久呢?香雪和她的伙伴们,连同整个台儿沟,在走向新时代的路途中,将会经历怎样的变故呢?
延伸
20年之后,香雪的小村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奇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作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在几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那几年她们这样告诉我。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也有个别的女性,因了懒和虚荣,自愿或不自愿的出卖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