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精品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精品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1 21: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情境导入
观看日本由来的视频
你知道日本的历史 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帮课堂同步精品专辑
第11课
古代日本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素养目标
01
02
03
从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日本兴起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时空演变的主要历程。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相关文字、图片等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
认识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主要民族及其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特点,感悟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素养探究一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兴起
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段,说一说日本兴起、统一的时间。
兴起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汉朝时与中国已有交往,与中国有“通使”关系。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神武天皇
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
素养探究一
6世纪前的日本
2.日本的管理
问题一:阅读课本P52,谈谈大和政权是怎样统治全国的(社会结构)?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私有民
生活其中
私有领地
贵族
部民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治部等。
性质:奴隶制国家。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素养探究二
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问题一: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概括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原因、找出时间、改革者?
材料一:7世纪时,日本依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世界上下五千年》
1.原因:
①内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和国统治出现危机。
②外因: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时间:
3.改革者:
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646年
根本原因
素养探究二
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内容
问题二:阅读教材,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素养探究二
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意义
问题三:阅读教材,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
自上而下政治改革
意义
①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②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思考: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素养探究二
大化改新
4.大化改新的启示
问题四:小组讨论:日本民族的特质,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九州
材料1: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国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材料2:710年日本仿照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要积极改革创新;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唐都长安
奈良平城京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素养探究三
幕府统治
1.庄园的形成
问题一:阅读教材,归纳日本庄园的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一)庄园
1.原因: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2.特权: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素养探究三
幕府统治
2.武士和武士集团
问题二: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说一说武士集团成立的目的、性质和主要代表?
1.目的: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2.性质:
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3.集团代表:
源氏武士集团、平氏武士集团
源氏
平氏
击败
幕府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素养探究三
幕府统治
3.幕府的统治
问题三: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积极:
消极:
延伸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影响
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
翼的文化土壤。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素养探究三
幕府统治
4.武士道精神
问题四: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概括武士道精神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花属樱花,人惟武士”—日本俗语
特点: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不是国家。
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年轻时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写在扇上,交给近侍说“你把此扇让他看,再将那家伙做何反应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并不知道是谁写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乃是无礼者。令他切腹。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实质: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素养提升
和平友好、相互学习、合作共赢……

元末明初
清末
民国
遣唐使、鉴真东渡
戚继光抗倭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新中国
1972年中日建交
拓展题: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拓展题:结合所学,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两国关系?
素养提升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2世纪末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0世纪
646年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7世纪
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开始“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
日本
考点突破
1.(2023 绥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卡德纳斯改革
2.(2023 湖北)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B
B
考点突破
3.(2022 益阳)“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4.(2022 昆明)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A
B
思维创新
古代日本
6世纪前
的日本
大化改新
庄园和
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
部民制
背景
中国文化影响;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等
开始
646年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班田制等
影响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形成
原因;特权“不输不入”;影响
武士
集团
保护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并逐渐形成军事集团。
建立
特点
1192年源赖朝“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镰仓。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近700年。
武士道
武士效忠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