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在朗读中发现1、2小节的共同点,仿照1、2小节写写秋天的其它声音。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走进秋天,读题明法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2.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出示图片),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声音》。(出示课题)这个题目要怎么才能把它读出韵味呢?(注意停顿;第二个听是轻声,需要我们仔细地、认真地、安静地去听;“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图片
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这是我们这一册的第二篇略读课文,你还记得略读课文要怎么学嘛?(关注学习提示。)
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些事呢?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一边读一边想象 ③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板块二:初读“秋声”,整体感知
1.我们语文学习一定要以读为先,那就让我们先来一起读读课文吧。
2.这首诗歌中藏着好多有新鲜感的词语,我们开火车再来读一读吧。
唰唰 蛐蛐 蟋蟀
抖抖手臂 振动翅膀 掠过田野
道别的话音 告别的歌韵 暖暖的叮咛 丰收的歌吟 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读完第一行)你知道这两个词表示的都是谁的声音?(出示:蟋蟀,生读词)
(读完第二行)这一行又有什么特点呢?(动作,都是提手旁)
(读完第三行)这一行都是“的”字短语,我们注意“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三:再读“秋声”,想象理解
一、走进诗歌,找找“秋声”
1.默读1-4小节,用横线划出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黄叶“唰唰” 蟋蟀“ ”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二、学习第1、2小节,想象画面,找共同点
1.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黄叶“唰唰”的声音。
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是听到了什么呢?
②再细听,它是怎么道别的呢?
③练习朗读。
预设2:蟋蟀“ ”的声音。
①你听到了什么?
②蟋蟀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生命,它会和阳台说些什么?它会怎么告别?
③练习朗读
2.对比第1、2小节,找到共同点
①开头都是“听听,秋的声音”②事物+动作③拟声词④是什么(想象、比喻、情感)
三、学习第3小节,想象声音,理解难懂的词语
1.指名朗读
2.联系生活,理解想象“叮咛”
(创设情境)大雁马上就要离开白云了,不知什么时候能碰见,也不知能不能再遇见,它很不放心,它会对白云说什么呢?
平时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会怎么叮咛你呢?
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了“叮咛”的意思,相信收到了大雁的叮咛,白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板贴词卡:联系生活)
3.秋的声音是多么动听呀,让我们一起好好听听秋的声音,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1-4小节)
四、理解“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在小朋友们美美的朗读声中,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个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知道它其实指的是什么吗?(秋天的大自然)
板块四:说说秋声,续写秋声
1.在秋天的大自然里,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会发现秋的声音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哪些秋的声音?
2.真是细心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秋的声音,你能学着课件一二两节的样子试着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一小题吗?如果你能做到这三点,那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能摘到三颗星星。
出示三星要求:一星:语句通顺。 二星:写出声音。 三星:写出秋天的特点。
3.请把你的诗美美地读给同桌听一听吧,也请同桌评一评,看看能拿几颗星。
4.秋的声音就藏在我们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里,藏在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里,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五小节吧。
5.秋天的声音多么丰富多么动听呀,我们一起再来合作着读一读整首诗歌。
6.总结:同学们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这么多方法理解词语,学习了这首美美的诗歌,而且我们还一起听到了这么美妙的秋的声音。同学们,秋天现在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再去找找秋的声音吧!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现代诗歌。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树叶飘落、蟋蟀唱歌、大雁鸣叫、秋风等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最喜欢游戏,他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很多新课导入都是采用游戏导入,这样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听声辨物”的游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开始,我就故作神秘,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导入:一位诗人在秋天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2.由扶到放,先读后演。我在备课这首诗时,发现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体会黄叶和大树的依依惜别之情。而第二、三小节写蟋蟀和大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白云是怎样道别。这样由扶到放,先读后演,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以读促悟。
二、成功之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熟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本课时,我在学生熟读第1-3节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如:听听,秋的声音,“哗啦,哗啦”是( )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咔嚓,咔嚓”是( )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滴答,滴答”是( )的声音。让孩子仿造句子进行语言实践,进行仿说、仿写。这不仅是课文的延伸,也为习作教学进行了积累和创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个别词语理解有较大困难,特别是“歌韵”“歌吟”。由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迫于时间的压力,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说教,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得急躁,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重视课本插图的教学。很多插图是课文的另一种补白,重视插图的认识、学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增进学生的情感,努力做到看图联文、看图想文、以图补文、以文解图,切实掌握相关知识。
2.“歌韵、歌吟”意思的理解使我明白:必须懂得换位去思考每一位学生,多说让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让学生消化。在教学中,老师千万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多多鼓励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应该及时启发和指导,发挥主导作用,切不能代替学生的想法,否则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打压的同时,学生也不能彻底理解课文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