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15:52: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另外本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到当下“清廉”主题教育,具有极强的思政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大意。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对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现实,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该“出淤泥而不染”,理解廉洁清正之风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并且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
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2)翠细红袖 中央,青荷莲 杂 。——唐·李康成《采莲曲》
(3) 绿 含新粉,红莲落故 。——唐·王维《 居即事》
(4) 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 红妆明。——宋·邹登龙《采莲曲》
(5)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唐·杜甫《暮春》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在我国宋代,也有一位特爱花的人——周敦颐。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当年,他还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造了一个“莲池”。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赏莲自吟,并写成了《爱莲说》——这篇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心志的文章。
(二)作者简介及题解
1、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教师补充:(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2、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深入文本细致探究
1、初读文本,感知文音
①自读,将文中的需要注音的字注音。同桌互相听读,纠字音。
②指名学生读,纠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何读留听录音)。
③听录音读,正字音及节奏。
④对长句及语气语调,全班集体研讨。
⑤全班齐读。
需要注意的字音:
敦(dūn)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噫(yī)
2、精读文本,疏通文义
①结合注释,调用积累,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②师生就个人不能完成的句子进行互帮互助。
③教师对个别语句及词义做点拨教学。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部贯空外部笔直,不横生藤曼不旁生枝茎。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闻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赏读文本,体会文质
①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
[资料]晋代的陶渊明(365—427)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29至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据说,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而陶渊明却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把冠印一丢,走了。他就这样一个人。在41岁以后,他便远离尘世,在一偏远山村过起了隐居生活,进入隐居时期。他在很多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显示出他不愿流于世俗;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他悠然自得的心境;他向往着 “晨夕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呢?(避世,隐居,做隐士等)
②自李唐来,为什么世人盛爱牡丹?
[资料]
⒈刘禹锡诗《赏牡丹一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无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⒉白居易诗《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皇帝种植)。贵妃娇欲比,侍女妒羞看(贵妃、侍女与牡丹比美)……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有钱人与无钱的贫穷的读书人也爱)。”
⒊白居易诗《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以俗,人人迷不悟。”晚春路上走的人都是去买牡丹的,家家爱牡丹,人人沉迷于此。
李唐王朝把牡丹这种显富贵的花定为国花。人人都竞相喜爱这种富贵之花,说明他们有怎样的品德呢?(随世,随波逐流,喜爱富贵等)
③讨论:为什么周敦颐不喜爱菊花和牡丹,却偏偏喜爱莲花呢?请在书中找理由。
点拨: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暗含着作者怎样的追求?
【预设】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的生长环境。
以此表现君子出世,处尘世而不蒙尘俗,修身洁行,不妖不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体态。
是说君子不受“俗染”,净虚动直,君子不受“惑染”,不入歧途。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的香气。
则是说君子声名远播,卓然傲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的风度。
君子令人羡慕,不可狎侮。
小结:莲正是这样的一种花,故莲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借莲表达了自己愿做向莲花一样的君子的志向。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联系老师补充的周敦颐清正廉洁的品格,深刻理解作者洁身自好的追求。)
师: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生: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师: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旨‘
生: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明了自己对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
4、迁移文本,感悟文思
走进文本,我们感受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这也正是他笔下清正廉洁之风的一种体现。走出本文,我们不禁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今我们的国家不断推行清廉之风。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关于清廉主题的警句或故事与大家分享吗?
【预设】学生分享,教师补充:
1、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2、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3、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这些名言警句让我们看到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中华民族就已经深深刻下了“廉洁”的烙印,在这深厚的文化根基的培植下,也演绎出了许多“廉洁之风”的美好故事。
廉政故事分享:
1、 深得民心“海青天”——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2、不私 钱杨继宗——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 守,深得民 。 次, 名太监经过那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 ,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 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 了。回京后,在明英宗 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 是不私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3、无限忠诚陈友风——全国道德模范 物泽县迤车镇索桥村的主任陈友风如是说:“在基层 作的14年中,我 直保持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 作上有作为。对党、对国家、对 民 限忠诚,时刻保持着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努 提 素质,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 。 命不息,奋 不已,为建设和谐迤车尽 微薄之 。”
4、感动中国朱彦夫——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也是如此:88岁的他,作为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四)汲取力量 踔厉奋发
“清廉之风”从未远离,自古至今都有楷模在书写“廉洁”的人生,践行“清廉”的承诺,我们不仅要在《爱莲说》中感受莲花优美的姿态,更要学习她高尚的品格,做一个像周敦颐一样的的君子,站得直,行得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殆!让我们再次齐读本文。
(五)作业设计
学习本文之后,你对做人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议论类的微写作,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六)教学反思
《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是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先生所写的一篇流传千古的佳文。文章不长,只有119个字,可是却立意高远,主旨含蓄丰富。因此,要阅读好这篇古文并理解其中的深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篇文章自然是借花喻人,作者希望自己向莲般的君子一样拥有高洁的品质。所以我更注重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我想从莲花和君子的角度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周敦颐这种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和他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也很符合思政教育的导向,所以在教学最后的部分,我联系到当下大力推行的“清廉”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们穿越时空,从文言走入现代,加入自己的思考,真正领会到“清廉”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