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巴中)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2.(2022九上·江油月考)Vc 泡腾片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 C 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 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3.(2021九上·上蔡期末)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b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4.(2022·青岛)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5.(2019九上·淮南月考)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 D.①③④
二、单选题
6.下图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⑤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属于阴离子
B.①③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所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银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08个质子
D.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
三、单选题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化合物的顺序排序的是( )
A.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B.金刚石、煤、冰水共存物
C.水银、液态氧、氧化镁 D.氢气、乙醇、澄清石灰水
8.(2022·黔西)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中药千金藤素(化学式为C37H38N2O6)对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有很强作用,若临床实验成功,将成为新冠病毒的克星。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个分子中共含有83个原子 B.1个分子中含有1个N2
C.碳、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7:6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9.原子团和中的N的化合价依次是( )
A.+3、+5 B.+5、+2 C.+3、-6 D.-3、+5
10.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活性炭能将硬水软化
D.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1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态或固态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C.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14.(2022九上·莒南期中)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15.(2022九上·汕尾月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
C.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16.(2022·常州)敦煌壁画闻名世界,修复发黑的壁画时发生反应 ,则X是( )
A.H2 B.H2O C.H2S D.SO2
17.(2021九上·玉田期中)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g铁和5g铜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
B.因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为10g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都不变
D.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此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18.(2022·鞍山)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19.(2023九上·施甸期末)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汽油、煤油等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20.下列气体制备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KMnO4制氧气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收集CO2气体
D.氧气验满
四、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该仪器 (填“能”或“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填“a”或“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五、填空题
22.下图是部分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空。
(1)A-G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离子符号为 ;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六、计算题
23.将100g含杂质的石灰石(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CaCO3)加入盛有200g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的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64.8g 试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草药中水的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的过程中,只是将豆腐与滤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不符合题意;
C、a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C符合题意;
D、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原子组合成氧气,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和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粒子构成分析,结合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及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活性炭吸附→④消毒杀菌。生活中一般不用蒸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步骤为 加明矾吸附沉降、过滤、吸附、杀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粒子①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错误;
B. 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③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 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银元素的原子核内有47个质子,108是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在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类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单质;煤含有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的单质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C. 水银是由汞组成的一种金属单质,液态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化镁是由氧、镁元素电子称的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乙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千金藤素是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的,1个千金藤素分子由83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千金藤素分子中含有2氮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千金藤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6×6)=37:8;不符合题意;
D、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38):(14×2):(16×6)=222:19:14:48,则千金藤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正确;
B.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错误;
C. 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错误;
D.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途径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态或固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故错误;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错误;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正确;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B. 二氧化锰不是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错误;
C. 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或者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故错误;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催化剂的特点是: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是加快也不是减慢;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千万不能说性质不变,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不能改变反应的最终产量。
14.【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A. 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不符合题意;
B. 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不符合题意;
D.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B、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气密性。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错误;
B. 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故错误;
C.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溶于水 ,不是易溶于水,故错误;
D.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分析。
B、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以求出X。反应前1个Pb,1个S,8个H,8个O;反应后1个Pb,1个S,4个O,4X是8个H,4个O,故X是H2O。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5g铁和5g铜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质量关系为 可知,硫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1:1,因此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为10g,故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都不变,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变,故不符合题意;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则此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8.【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且酒精是易燃的物质,所以不能用嘴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A不符合题意;
B、油的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B不符合题意;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C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火势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分析;
B、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没有液体残留分析;
D、根据打开门窗会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操作,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是 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物新物质生成;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知识判断;
D、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20.【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加热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该稍微向下,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故错误;
B.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C. 收集CO2气体时,不能使用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错误;
D. 氧气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热KMnO4制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大气压原理检验装置气密性。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气体的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21.【答案】(1)集气瓶;不能
(2)A;C;b
(3)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4)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该仪器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有活塞和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2)根据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22.【答案】(1)E;Al3+;F;Al2O3
(2)A与C和B与G
(3)BF
(4)DEG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E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E为阳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F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F阴离子,离子符号为:O2-;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2)元素化学性质与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有2个电子,处于稳定结构;C原子也是处于稳定结构,所以A与C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与G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故B与G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F中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4)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D、G是原子,且原子核外由3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元素;图中E是阳离子,是铝原子失去了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的,所以E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故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DEG。
【分析】(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根据元素化学性质与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23.【答案】(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烧杯里物质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巴中)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草药中水的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的过程中,只是将豆腐与滤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2九上·江油月考)Vc 泡腾片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 C 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 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2021九上·上蔡期末)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b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不符合题意;
C、a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C符合题意;
D、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原子组合成氧气,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2022·青岛)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和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粒子构成分析,结合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及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解答。
5.(2019九上·淮南月考)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活性炭吸附→④消毒杀菌。生活中一般不用蒸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步骤为 加明矾吸附沉降、过滤、吸附、杀菌分析
二、单选题
6.下图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⑤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属于阴离子
B.①③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所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银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08个质子
D.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粒子①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错误;
B. 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③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 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银元素的原子核内有47个质子,108是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在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类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三、单选题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化合物的顺序排序的是( )
A.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B.金刚石、煤、冰水共存物
C.水银、液态氧、氧化镁 D.氢气、乙醇、澄清石灰水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单质;煤含有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的单质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C. 水银是由汞组成的一种金属单质,液态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化镁是由氧、镁元素电子称的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乙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8.(2022·黔西)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中药千金藤素(化学式为C37H38N2O6)对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有很强作用,若临床实验成功,将成为新冠病毒的克星。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个分子中共含有83个原子 B.1个分子中含有1个N2
C.碳、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7:6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千金藤素是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的,1个千金藤素分子由83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千金藤素分子中含有2氮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千金藤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6×6)=37:8;不符合题意;
D、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38):(14×2):(16×6)=222:19:14:48,则千金藤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9.原子团和中的N的化合价依次是( )
A.+3、+5 B.+5、+2 C.+3、-6 D.-3、+5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
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分析。
10.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活性炭能将硬水软化
D.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正确;
B.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错误;
C. 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错误;
D.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空气质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途径分析。
1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态或固态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态或固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故错误;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错误;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正确;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C.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B. 二氧化锰不是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错误;
C. 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或者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故错误;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催化剂的特点是: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是加快也不是减慢;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千万不能说性质不变,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不能改变反应的最终产量。
14.(2022九上·莒南期中)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A. 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不符合题意;
B. 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不符合题意;
D.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B、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气密性。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5.(2022九上·汕尾月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
C.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错误;
B. 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故错误;
C.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溶于水 ,不是易溶于水,故错误;
D.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分析。
B、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6.(2022·常州)敦煌壁画闻名世界,修复发黑的壁画时发生反应 ,则X是( )
A.H2 B.H2O C.H2S D.SO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以求出X。反应前1个Pb,1个S,8个H,8个O;反应后1个Pb,1个S,4个O,4X是8个H,4个O,故X是H2O。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7.(2021九上·玉田期中)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g铁和5g铜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
B.因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为10g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都不变
D.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此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5g铁和5g铜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质量关系为 可知,硫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1:1,因此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为10g,故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都不变,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变,故不符合题意;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则此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8.(2022·鞍山)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且酒精是易燃的物质,所以不能用嘴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A不符合题意;
B、油的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B不符合题意;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C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火势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分析;
B、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没有液体残留分析;
D、根据打开门窗会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19.(2023九上·施甸期末)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汽油、煤油等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操作,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是 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物新物质生成;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知识判断;
D、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20.下列气体制备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KMnO4制氧气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收集CO2气体
D.氧气验满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加热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该稍微向下,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故错误;
B.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C. 收集CO2气体时,不能使用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错误;
D. 氧气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热KMnO4制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大气压原理检验装置气密性。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气体的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四、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该仪器 (填“能”或“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填“a”或“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集气瓶;不能
(2)A;C;b
(3)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4)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该仪器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有活塞和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2)根据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五、填空题
22.下图是部分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空。
(1)A-G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离子符号为 ;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E;Al3+;F;Al2O3
(2)A与C和B与G
(3)BF
(4)DEG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E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E为阳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F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F阴离子,离子符号为:O2-;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2)元素化学性质与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有2个电子,处于稳定结构;C原子也是处于稳定结构,所以A与C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与G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故B与G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F中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4)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D、G是原子,且原子核外由3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元素;图中E是阳离子,是铝原子失去了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的,所以E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故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DEG。
【分析】(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根据元素化学性质与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六、计算题
23.将100g含杂质的石灰石(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CaCO3)加入盛有200g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的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64.8g 试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烧杯里物质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