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27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7 17:49:53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上课欢迎各位老师听课指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的一种文体,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包括碑记、游记和杂记)
记游记:
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一般由记叙、描写、抒情组成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 交横,盖/竹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遂藻荇柏jiěsuìzǎoxìngbǎi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分别找出文章记叙、描写、抒情部分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作者的心情如何?作者为什么会深夜出行?出行的目的是什么?思考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反而以山水怡情悦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水一样澄澈清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闲人?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他是闲人?吾兄弟老矣。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