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2 09:23:09

文档简介

2023年宜荆荆随高二 10月联考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D C B D A A C A A B C
1. B。五帝之一的尧放弃个人意志,服从部落上层和百姓的要求,这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民
主制发挥效力的典型案例,故选 B 项;尧属于部落联盟首领,当时中国尚未出现世袭君主制,
故排除 A 项;结合禹的传说可知,鲧并不是因为贤明而受到推崇,故排除 C 项;材料并未体
现神权对部落决策的干涉,故排除 D 项。
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云梦县出土的秦简
中的《为吏之道》对吏的道德模范作用和为基层地方提供教化的作用要求颇高,为吏职赋予
了三大职能:法律执行者、知识传授者和道德表率者,故选 A 项,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
“官位世袭制度”和“地方监察体制建设”,排除 C、D 两项。
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的“正统之争”贯穿始终,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维护前代帝
王陵墓的做法,意在证明其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故选 D 项。A、C 两项不是主要动
机;材料中孝文帝维护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不是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B项错误。
4.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
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传奇《枕中记》
中的主角卢生折射出当时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故选 C项。当时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仍是
儒家伦理纲常,排除 A项;材料没有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材料无
法体现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排除 D项。
5.D。材料中的“巡抚”是中央集权的产物,而后期再次产生的“近官”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故 D 正确。巡抚、近官并不是监察体系中的官员,排除 A 项;B 选项是材料部分意义,但未
涉及材料后半部分,意思不完整,排除 B 项;“巡抚”一开始并非是地方官,且“近官”也
不是地方官,排除 C项。
6.C。根据材料信息“君权”“民权”“君主立宪”等并结合 19 世纪末中国历史可知,梁
启超的这些主张旨在通过制度之变实现救亡图存,故选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等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并非推翻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A 项错误;B 项表述本身有误,故
而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无从体现,D项不选。
7.B。据题意可知,清末教育改革中要考虑传统科举制下读书人的出路安排,说明当时的教
育转型局势复杂,困难重重,B项正确;对传统读书人进行妥善安排并不能说明改革措施较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 第 1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为完善,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改良理论占据舆论主流,排除 C 项;材
料体现的是教育改革,并不是延续中体西用思想,排除 D项。故选 B 项。
8.D。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表格中的三位人物都是湖南籍革命家,去世后都安葬
回湖南,这是落叶归根的文化传统,公葬归葬体现了政府对革命家的宣传,故选 D项。辛亥
革命和护国运动无法同时涵盖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排除 A、C 两项;此时是 1 91 7 年,当
时是北洋政府,而国民政府是由国民党建立的,时间是 1927 年,排除 B 项。
9.A。根据材料中“工农革命军”“又分谷子又分田”可知,该民谣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建立之初的土地革命情况,此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中国民主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
市的革命道路,推动民主革命出现了新生机,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工农革命军”可知,
民谣反映的现象发生在井冈山会师之前,会师后称为工农红军,排除 B 项;秋收起义时土地
革命还没有展开,且是以攻打长沙等大城市为主,排除 C 项;中央苏区时期已称“工农红军”,
而不是“工农革命军”,排除 D 项。
10.A。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53 年至 1956 年(中国)。1953 年,党和政府指
出,要进行系统化的民主法治建设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 年,党的
八大指出,必须加强人民民主法治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秩序,从这些信息可知,新中国
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举措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A 项正确;材
料虽然有关于人民民主法制的信息,但并未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
出强化法律的根本地位,排除 C 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项。
11.C。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后,贵族依然保留较大的世袭特权,因此日本的官制
改革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故选 C 项。材料中的改革并不能确保决策合理性,只能一
定程度上提升,A项错误;材料介绍的是日本官制改革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得出提高
政府行政效率的结论,B 项错误;日本的官制改革吸收了一定科举制的内容,平民也有一定
机会通过科举当官,这有利于提升社会阶层流动性,D 项错误。
12.A。雅典是民主政治下,全体公民可通过陶片放逐法对将军进行审判,而雅典军队由公
民组成,因此将军处罚下属时容易怕遭到公民审判而影响违纪处罚力度,因此材料现象反映
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选 A 项。材料现象不能证明雅典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雅典民
主政治有一定的法制基础,B项错误;材料现象并不是司法审判,而是将军处罚违纪的下属,
C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的权力滥用,并不能得出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的结
论,D项错误。
13.A。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势力和新兴市民
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逐渐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并且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加强
对司法和军事等权力的掌控”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以国王为代表的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联
合起来,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并且国王加强了对司法和军事等权力的掌控,说明随着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国王权力加强,故选 A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 14-15 世纪,1689 年《权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 第 2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均与题干时间
“12-13 世纪”不符,B、C 项错误;12-13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并未衰落,D 项错误。
14.B。由材料可知,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重新颁布了宪法,对王权进行了一定限
制,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需要,故选 B 项;传统的专制政体并未被恢复,故排除 A
项;国王在当时依然掌握大权,大革命的措施并未恢复,故排除 C 项;拿破仑的独裁体制并
未被继承,故排除 D项。
15.C。根据材料可知,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政治博弈,体
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故 C项正确。三权分立的体制并来被破坏,总统想要扩张权力、限制
国会立法,最终受到制约,因此不能说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也不能说总统权力已凌驾国
会之上,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解释权,最高法院也无权通过
新法案,只有对法案的审查权,通过议隶属于立法权,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15 分)
(1)原因:儒学得到提倡(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孔子作为圣人和先师得到尊崇;科举
制的实施和备受重视;统治者标榜文化昌盛;重史、重名传统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
可)
影响:有助于重学风气的传播;激励了贫寒士人对阶层跨越的追求;发挥了社会贤达的
榜样效应;(2分,答出两点即可)但也带来了对功名利禄的过度崇拜;束缚了学子的学术视
野;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成为文化控制的手段之一。(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同等评分)
(2)共同目的:提高行政效率。(2分)
进步性:在政党活动方面保持中立;注重专业领域的技术才能;无过失则不因政府换届
而调职。(5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5分)
17.【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14 分)
(1)变化:由在革命斗争中培养干部到通过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培养干部;由服务军事斗
争为主到服务经济建设为主。(4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
(任意两点4分)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重视理论学习和教育;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干部制度建设;完善干
部任免、奖励机制;重视提升干部经济管理水平。(任意三点6分)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 第 3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18.【欧美地方自治与国家治理】(14 分)
(1)蕴含因素:
经济:城市工商业发展,货币地租和地主制经济流行,瓦解封建庄园经济,推动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
政治:封君封臣体制,多元政治力量并存客观上有助于王权扩张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自治城
市宪政管理的初步尝试,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奠定基础。
文化:城市文化出现,城市大学兴起,推动世俗教育的发展,打破教会的文教垄断。
社会生活:世俗化价值观形成,推动人文主义产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四个角度每
个角度任意一点得2分,共8分,注意角度要完整)
(2)影响:
积极:影响了美国初期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邦联和联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美国的民主
制度和社会秩序。
局限:过分强调地方自治,容易导致国家意识淡薄,带来州际分裂隐患,影响联邦政府的治
理效能。(6分,积极一点2分共4分,局限2分)
19.【皇权观念变化】(12 分)
示例:
论题:“官家”称谓体现宋代皇权观念世俗化。(2分)
论证:首先,唐末五代的血雨腥风使各藩镇政权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自立为王的现象屡
见不鲜,皇帝更换之频繁让人应接不暇。五代强权政治的历史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
改变了人们的皇权观念。从此,皇权观念不再像前代一样高高在上,而是逐渐走下神坛,为
其向世俗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化、职业化,平
民社会发展起来,出现很多世俗化的称谓,比如“酒家”“店家”“商家”“医家”等等,“官
家”就是做官的人。最后,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为统治阶层输送了大量出身平民的人才,
这一群体登上历史舞台导致整个统治阶层的皇权观念也有了世俗化倾向,使“官家”称谓在
统治阶层中传播开来。(8分)
总结:综上所述,“官家”作为皇帝称谓现象的出现,显示出宋代皇权观念不再是君权神授
的“天子观”和注重功业的“皇帝观”,而是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2分)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 第 4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2023年宜荆荆随高二 10月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 年 10 月 10 日上午 08:00-09:15 试卷满分:100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相传,五帝之一的尧出于“方(违)命圮(同)族”的忧虑,本不同意让鲧去治水,但面对四
岳(相传为重臣羲和的四个儿子,分别在四方任职)、百姓的“强请”,尧也只能顺从。这说明,
传说时代末期的中国( )
A.君主权力尚未集中 B.原始民主发挥功用
C.尚贤观念深入人心 D.神权干预部落决策
2. 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官箴竹简《为吏之道》对吏的道德模范作用和为基层地方提供教化的作用
要求颇高,为吏职赋予了三大职能:法律执行者、知识传授者和道德表率者。由此可见,《为吏
之道》( )
A.明确了秦对吏的教化要求 B.代表了秦朝官员管理水平
C.打破了长期官位世袭制度 D.强化了地方监察体制建设
3.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
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
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 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 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4.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
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
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 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1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5. 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领地
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
现了( )
A.政府监察体系的强化 B.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中央对地方的不信任 D.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6. 19世纪末,梁启超将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演变为“三世六别说”,认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
民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阐明了“君权”与“民权”相嬗的原理,初步形成了“君权与民权”
为框架的君主立宪的宪政模式。梁启超这些主张旨在( )
A.推翻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 B.实现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有机结合
C.通过制度之变实现救亡图存 D.扩大“中体西用”观念的社会基础
7. 1905年,由张之洞领衔上奏的《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倡议,办新式教育仍应“尊经学”,
且“崇品行”,并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培养师范人才,对科举制下传统读书人妥善安排出路,这
表明当时( )
A.清廷科举制改革措施较完善 B.教育转型局势复杂矛盾重重
C.改良理论仍然占据舆论主流 D.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一定延续
8. 下表最能用于说明( )
长沙岳麓山民国初年部分英烈公葬归葬简介表
人物 逝世时间/地点 归葬时间 籍贯
蒋翊武 1913年于广西就义 1916年 湖南常德澧县
蔡锷 1916年病逝于日本 1917年 湖南邵阳
黄兴 1916年病逝于上海 1917年 湖南长沙
A.辛亥革命的动荡延续 B.国民政府注重宣传英烈精神
C.护国运动的曲折发展 D.文化传统与革命理想的结合
9. 民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工农革命军来了,又分谷子又
分田。”这首民谣反映了( )
A.民主革命出现了新生机 B.井冈山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C.秋收起义得到民众支持 D.中央苏区不断扩大并巩固
10.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 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治,巩固社会
主义建设的秩序"。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B.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强化了法律的根本地位 D.维护了国家治理的体系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2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11.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
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
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
制改革( )
A. 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 D. 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
12.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雅典将军对军事违纪处罚的权力:将军有权对违反军纪的下
属处以拘禁、驱逐或罚金,甚至是死刑。但是,将军们因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通常在执行违
纪处罚时有所顾虑,从而大大削弱惩罚的效力。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 )
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C.司法审判有较大随意性 D.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
13.12—13 世纪,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
同利益驱使下逐渐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并且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加强对司法和军
事等权力的掌控。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王权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展
C.国王统而不治建立宪制 D.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市民阶层壮大
14.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宣称,立法权由国王和议会共同掌握,
国王不能独自颁布法律或设立税种,法律的倡议权及批准权归国王所有,但两院可以通过“请
求”国王而提出一项法律草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A.恢复了传统政治体制 B.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C.恢复了大革命的措施 D.继承了拿破仑的独裁体制
15.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 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
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
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
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3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 1300 年,科考 700 多榜,共产生近 600 名文状元。历代皇帝都会将殿试
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并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表彰,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
帝选贤任能,以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其中,北京孔庙约保留了 195 座进士题名碑,
主要为明清两代石碑,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
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名字都能在碑林中找到。
——摘编自叶小秋《北京遇见状元碑》
材料二
西方学者对文官制度的看法
看法 出处
如果建立政治(指狭义的竞选模式下的政党政治)控制行政的管理模式,
[美]弗兰克·约翰
行政就是低效率的。因为行政有其特定的领域,如技术的和科学信息的收
逊·古德诺《政治与行
集以及纯粹行政或人事管理……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长
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
期任职且有能力的文职官员来完成。这些官员将在政府中扮演着半科学、
(1900 年)
半司法和半商务性质的角色
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仅要使行政组织按照等级结构组织起来,而
且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 [德]马克斯·韦伯《经
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 济与社会》(1921~1922)
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
——据石庆环、王禹涵《透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于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孔庙“状元碑”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状元”崇
拜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要求改进文官制的共同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西方文官选用标准有何进步性。(7分)
17.【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14分)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对于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于是党决定将 210 万野战军变成工作队。1949 年,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军队干部应当
全体学会接受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领导工人、动员组织
青年、管理工业和商业、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此后,解放军所到之处,大量官兵
被留在地方工作,大量干部人才前往东北、西南和西部地区支援党的解放与建设工作。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4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材料二
如下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多项文件加快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
新中国干部制度: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 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工作,
会的决定》(1949 年)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
《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
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
年)
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1952 条例包括总则、奖惩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奖
年) 惩程序以及附则共 6 章 42 条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 年) 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
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
《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
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
(1953 年)
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正确利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6分)
18.【欧美地方自治与国家治理】(14分)
材料一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大小贵族达成封君封臣契约。随着西欧工
商业的复兴和繁荣,10—11 世纪起欧洲城市兴起,如伦敦、巴黎、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通过与
封建主谈判或通过金钱赎买等形式赢得自治权。自治城市大多设有自治员、市长和城市法庭,有的
城市还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并拥有相应的法治文化。从 13 世
纪起,货币地租成为西欧许多庄园的地租形式,地主制代替领主制,农奴制逐渐消失。14 世纪,德
意志北部城市的商人组织长期垄断着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成为政治上的特殊势力,西欧出现以
教士为领导、由世俗文化教育为主体、以学者为骨干的高等教育机构,出现近代高等教育体系雏形。
罗马法开始复兴,一些政治学家、思想家大力呼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西欧城市成为新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中心,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摘编自陈小律《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5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材料二
1620 年秋天,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号”的大帆船搭载着若干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新大陆。
他们在上岸之前签署了《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他们长期扎根
在北美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基于自然法的市民
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
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
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但遭到了居民的反对,居民以宪法
为依据,开展“家乡自治”运动。
——整理自(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蕴含了哪些近现代文明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地方自治对美国国家治理的影响。(6分)
19.【皇权观念变化】(12分)
材料
在古汉语中,“官”含有公共、公有的意思,所谓“官天下”有“公天下”之意。宋度宗时,御
史刘黻对皇帝说:“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摘编自吴钩《宋朝皇帝为什么称为“官家”》
一天,(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万乘之尊的皇帝问到这样的问题的确让身为臣子
的赵普为难,他沉吟了好长一会儿,最终说出了影响深远的四个字:“道理最大。”
从神化的“天子”到圣化的“皇帝”再到职业化的“官家”,历史发展到宋代,神圣不可动摇的
皇权已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潜在的变化。
——摘编自王育济、范学辉《宋太祖传》
宋代帝王不再以象征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称谓相标榜,而是喜闻乐见于
与“酒家”“店家”“商家”等相类似的称谓——“官家”。“官家”貌似只不过是较高贵的职业类别
而已。
——摘编自孙军凯、杨蕤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 33 卷第 6 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官家’称谓与皇权观念”的话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 第 6 页
{#{QQABLQyEogiAABBAAQhCUwVACEGQkAGCAAoGBEAIoAAAQ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