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3~2024年度教育发展联盟
高二10月份调研测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国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
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惨烈与凶险的殊死战役,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
么出发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
都
还原—
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
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
闻
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
翻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
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表现出人类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
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
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剧还存在一些
不足,例如制作不够精良、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
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剑作的长征依旧任重
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苹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
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
【高二10月份调研测试·语文第1页(共8页)】山西2023~2024年度教育发展联盟高二10月份调研测试·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最好做法”错,于文无据。)
2.A(“红军长征那段关键时间”错,应为“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曲解文意。)
3.D(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的时代意义。D项强调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
里行”活动正式开始,并未提及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4.三个。①坚定理想信念: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③依靠人民群众。(“三个”1分,其它三点各1分,意思对
即可)
5.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积极主动地参加不同形式
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③坚定理想信念,不断
追求,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④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直接抒写”错,应为“侧面抒写”。)
7.A(“表现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难”错,应为“衬托出井冈山雄伟奇峻”。)
8.①人的生命(价值)要用其是否有精神信仰来衡量;②人的生命(价值)要由其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来衡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叙述上,从讲解员的视角讲述,使所叙之事显得更加客观、真实:②结构上,使文章构思巧妙,便于向读者讲
述红军故事;③主题上,有助于突出文章赞美红军并传承红军精神的主题;④读者方面,更能触动读者内心,
引发读者共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乃下求之,至于泽胖,方将杖孥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11.B(“意义”不同,第一个表修饰,第二个表承接。)
12.B(“肯定这是位圣人”错,应是“推测这是位圣人”。)
13.(1)希望能听到您的高论,以便最终有助于我!(关键词“幸”“卒”各1分,大意2分)
(2)同类的东西相互汇聚,相同的声音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关键词“固“天”各1分,大意2分)
14.①渔父认为孔子虽然推行仁义,但自身也不能免于陷人祸患,还会危害自己的自然本性。②渔父认为孔子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说出一点1分,说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15.D(“复杂深刻”错,应为“明朗单纯”。)
16.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诗人借西江夜无片云的青天、秋月、帆、纷纷落的枫叶等景物,形象地表
达了怀才不遇之情。②虚实结合。“牛褚”“青天”两句是实,“明朝”“枫叶”两句是虚;“望”是实,“忆”是虚;
“余高咏”是实,“斯人不闻”是虚,虚实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孤独,使情感的抒发更淋漓尽致。③用
典。用谢尚赏识袁宏,使之名声大著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无人赏识的无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每句1分,错、加、漏字该句不给分)
18.①不知不觉②熙熙攘攘③不期而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察觉到。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
常热闹拥挤。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19.B(“美在都市风光”中的“在”是动词。A项,介词:B项,动词;C项,副词;D项,介词。)
20.艺术融入城市,更新了城市的外在面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注人更多人文气息。(①搭配不当。
应将“习惯”改为“品位”。②语序不当。应改为“更新了城市的外在面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注
【高二10月份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