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2.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3.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 4.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5.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及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6.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 要点回顾 一、空气的成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_______,生成固体,而又不生成_______,恢复常温,使得瓶内的压强_______,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被消耗的_______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了大量的_______,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了_______刻度。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①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 ②有关氮气的性质:氮气_____________、氮气_____________等。 (5)误差分析:①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____________,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______。 ②装置漏气,冷却时会使装置外空气______,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______。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瓶内温度偏______,压强偏______,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偏______。 ④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慢,会使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______集气瓶。 2.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主要用途氮气______①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用作___________ ②制造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稀有气体______①化学性质稳定,用作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作______ ③氦气化学性质______、密度______,可用来制造______二氧化碳______植物__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呼吸作用:(1)燃着的木条在空中比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得______,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______。 (2)呼出气体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空气______使澄清石灰水______,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_。 (3)向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会有______,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______。 4.空气污染:(1)常见的污染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______,空气质量越差。 (3)防治空气污染采取的措施:工厂废气______,______才能排放;实行煤炭____________,改变能源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____等;使用______汽油;植树造林等。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分子 1.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如水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在_____________中分子本身_______改变。 3.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分子_______物质的_____________不变。 4.分子的特性: (1)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____。 (2)分子之间有_______,气体分子之间间隔_______,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间隔_______;(3)分子的_______和_______都很小。 5.分子运动的实验 (1)向浓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没有变色,B烧杯中溶液变为________色。 实验分析: A中的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气_______运动到B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分子在______________。 (二)原子和离子 1.原子构成___________,原子也可_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_,如汞是由___________直接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__变化,而原子本身________发生变化,原子是___________变化中的___________微粒。 3.原子的特性:原子也在___________运动,原子之间___________,原子非常___________。 4.原子的构成 (1)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 =_________;质子数______等于中子数。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上。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___个电子,最外层电子不超过_________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____个)。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___,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___,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 6.相对原子质量:以___________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___________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7.离子 (1)当原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核外电子从而带上___________以后,转变成离子。 (2)原子___________电子带___________,形成_____离子,原子___________电子带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离子。 (3)离子也是_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如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三、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 (1)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即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总称。 (2)元素只有__________,而没有__________的意义。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地壳里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多到少的顺序)。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其次是碳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元素。 3.元素的分类 __________元素名称中有“钅”字旁(金、汞除外);固态__________元素名称中有“石”字旁、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__________”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__________”字头。 4.元素符号 (1)书写:用一个字母表示时要__________写,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第一个字母__________写,第二个字母__________写。 (2)意义:宏观表示__________;微观表示__________;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该符号只能表示__________。 5.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一格,每一格中提供了该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的__________数相同,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从左向右依次增加“__________”(第一周期除外);每一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__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 四、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______和______。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______。 2.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单质,氧气、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单质。 (2)化合物: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氨气等。 (3)氧化物:仅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是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__________等。 本单元热点题型 一、空气的组成及所含成分的用途 例1 (2019·山东烟台中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解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错误。 答案:B 跟踪练习1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C.液态氮气是很好的制冷剂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2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3)若实验中将红磷换成镁条(提示: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实验能否成功? ,因为 。 (4)若实验中将红磷换为硫粉,实验能否成功? ,因为 。 (5)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选择的药品应符合的条件是 。 解析: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由此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依据这个实验原理,选择药品时需要:①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所以不能选择镁,因为镁不仅可以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测出氧气的含量;也不能选用硫,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冷却后集气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 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 (2)水面升高至“1”刻度处 1/5 (3)不能 镁条燃烧不仅消耗了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 (4)不能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5)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跟踪练习2 (实验探究题)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甲 图乙 (1)选用汞、磷、铜等物质均可以完成该实验,选择反应物的依据是 。 A.反应物是固体 B.在空气中反应且只消耗氧气 C.燃烧有明显现象 D.生成物不是气体 (2)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只能在实验结束后,推测得氮气是无色气体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皮塞弹出 D.乙比甲更节约能源 (3)能否将实验装置中的红磷换成碳粉 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例3 某市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并初见成效。 A.电动出租车 B.垃圾清扫车 C.喷水雾汽车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较多,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解析:(1)电动出租车出行时不排放尾气,从而减少空气污染;垃圾清扫车能减少垃圾的量,同时减少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喷水雾汽车是向空气中喷水,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粉尘或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2)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二氧化硫(SO2)等。(3)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强企业排污管理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 答案:(1)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或清扫路面,减少扬尘或降低空气中粉尘或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2)SO2(或CO或NO2或O3) (3)abc 跟踪练习3 下表是空气质量指数与质量指数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质量指数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1)某日,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5~72。根据以上信息,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为_________。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物质暂不列入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 D. 可吸入颗粒物 四、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4 (2019·湖南益阳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 NO 与NO2 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10 mL H2O 与10 mL C2H5OH 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B错误。 答案:B 例5 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升温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在4 ℃时密度最大 B.在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C.水可以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 D.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解析:由图像可知,一定质量的水在4 ℃时的体积最小,所以在该温度下,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B错误;由图像可知,由0 ℃到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高于4 ℃时,水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可见水不能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C错误;无论水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错误。 答案:A 例6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正确;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B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正确;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D不正确。 答案:D 跟踪练习4 (2019·福建中考)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 >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5 (19-20·南宁月考)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4)用左图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右图中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下所示,其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五、微粒结构示意图 例7 如下所示是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从其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 是( )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②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C.②表示原子 D.①表示阴离子 解析: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的弧线层数不同即核外电子层数不同,A 正确;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 不正确;在②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C正确;在①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D正确。 答案:B 跟踪练习7 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原子易失电子 B. x只能为7 C. M为金属元素 D. x为8时,M为阴离子 六、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例8 (2019·天津中考)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 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下面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 ,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B C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解析:(1)氟的元素符号为F,镁的偏旁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 个电子,易得到1 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 个电子,易失去2 个电子,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3)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 个电子,C所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选C。(4)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3周期。 答案:(1)F 金属 (2)MgF2 (3)C (4)3 跟踪练习8 (广东中考)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一、1.(1)氧气 气体 减小 氧气 (2)白烟 一个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约占空气体积的1/5 难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5)①不能完全消耗 小 ②进入集气瓶 小 ③高 大 小 ④逸出 2.78% 稳定 食品充氮包装 合成染料 制造炸药 氧气 0.94% 焊接保护气 霓虹灯 很稳定 很小 探空气球 0.03% 光合作用 3.(1)旺 高 (2)能使 变浑浊 不能 变浑浊 高 (3)水雾 低 4.(1)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细颗粒物 颗粒物 臭氧 (2)高 (3)处理 达标 综合利用 结构 水电 核电 无铅 二、(一)1.构成物质 水分子 2.不发生 化学变化 发生 3.化学性质 不变 化学性质 4.(1)不断地运动 (2)间隔 大 小 (3)质量 体积 5.(1)无 红 (2)红 分子 不断运动 (二)1.分子 直接 物质 汞原子 2.发生 没有 化学 最小 3.不断地 有间隔 小 4.(1)①正 ②核外电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正 ⑥负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 (3)原子核 5.①质子 ②电子数 ③原子核 ④电子层 (1)2 8 8 2 (2)小于4 失去 大于4 得到 6.一种碳 1/12 相比较 7.(1)得到 失去 电荷 (2)失去 正电荷 阳 得到 负电荷 阴 (3)构成物质 钠离子 氯离子 三、1.(1)相同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一类原子 (2)种类 个数 (3)质子数 2.(1)氧、硅、铝、铁 (2)氧 (3)氮 3.金属 非金属 氵 气 4.(1)大 大 小 (2)一种元素 一个原子 若干个原子 5.(1)门捷列夫 (2)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①原子序数 ②元素符号 ③元素名称 ④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 1 增加 相同 四、1.组成 性质 组成 2.(1)同种 铜(合理即可) 金属 碳(合理即可) 非金属 (2)不同种 硫酸(合理即可) (3)两种 氧 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跟踪练习 1.D 解析: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70%,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液态氮气汽化吸收热量可做制冷剂;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 2.(1)BD (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C (3)否 碳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为消耗密闭体系内的氧气,利用压强差的变化(体积减小)来测定氧气含量,因此选择的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占据密闭体系的空间(如固体)。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因而不需要任何实验就可知氮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故A分析不合理;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燃烧生成的热使气体膨胀,使装置中的气体减少,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故B分析合理;乙中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中气体膨胀,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皮塞弹出,故C分析合理;乙和甲都需要加热才可使红磷燃烧,无法区分哪个更节约能源,故D分析不合理。 (3)碳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从而对实验结论造成影响。 3.(1)良 二级 (2)B 解析: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空气污染物。 4. A 解析:据图示可知,①是气态的水,②是液态的水,③是固态的水。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要大于液态、固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A 正确。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B 错误。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不会静止不动,C 错误。图示中的三个状态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 错误。 5.(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2)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两种试剂加反了 (4)更环保、更节约 解析:(1)胶头滴管的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3)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两种试剂加反了。(4)用左图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右图中装置相比,优点是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6.(1)原子 分子 (2)A 解析:(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过氧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7. D 解析:若M 为原子,则x=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A错误;若M为离子,x为8,B错误;M 的核电荷数为17,为Cl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错误;x=8时,核外电子数(18)大于核电荷数(17),为阴离子,D正确。 8. C 解析:硒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x=34,解得x=6,A 错误;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错误;由题给示意图知硒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4,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D 错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