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三章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三章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1 16: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1.掌握燃烧的条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在掌握燃烧的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灭火原理和方法,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和爆炸,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学 习 目 标
自主探究
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它能给人类带来温暖,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1)物质是否可燃? 将蜡烛、煤块、火柴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将沙子、石块、水泥砖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蜡烛、煤块、火柴燃烧
蜡烛、煤块、火柴是可燃物
沙子、石块、水泥砖不燃烧
沙子、石块、水泥砖不是可燃物
一 燃烧及其条件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2)物质是否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未被烧杯罩住的蜡烛正常燃烧,被烧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
未被烧杯罩住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被烧杯罩住的蜡烛未与空气(氧气)接触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3)物质是否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各种物质是否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室温下存放一支蜡烛和煤块,再用火柴分别点燃这支蜡烛和煤块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不燃烧,点燃后的蜡烛燃烧,火柴不能点燃煤块
室温达不到蜡烛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燃能达到蜡烛燃烧的最低温度,用火柴点燃达不到煤块燃烧的最低温度
燃烧条件的实验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铜片的作用和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铜片导热,热水提供热量并使水下的白磷隔绝氧气
深入探究
本来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下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此温度称为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下表是一些常见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着火点(或着火点的温度范围):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250~330 320~370 700~750
某物质在一定状态、形状和一定条件下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一般只能升高或降低温度,但不能升高或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能归纳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相同特点吗?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程度
缓慢氧化——
进行的非常缓慢,很不容易察觉的一些氧化反应
(钢铁生锈、食物腐败、橡胶老化、酿酒、酿醋、呼吸作用)
缓慢氧化也产生热
自燃——
注: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但缓慢氧化不一定 都会自燃。
缓慢氧化产生的热越积越多,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后引起的自发燃烧
1.燃烧都是化学反应。
2.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
3.燃烧不一定都有O2参加。
4.燃烧不一定都要点燃。
都有新物质的生成!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如镁能在氮气中燃烧。
如白磷能自燃(所谓的鬼火)。
辨一辨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例,分析其灭火原因。
用湿抹布盖灭燃着的酒精
隔绝氧气
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用水灭火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三者只需其一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因此不能表述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应该表述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讨论:你能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成语吗?
釜底抽薪
火上浇油
煽风点火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
增加可燃物会使燃烧更旺
促进空气流通使燃烧更旺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3页知识视窗
现象:高蜡烛先熄灭,
低蜡烛后熄灭
该实验对我们在火灾中逃生有什么启示?
探究实验
火场逃生自救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检查站
1.为什么生煤炉时,需要用小木条等引燃物?
2.为什么扇子扇燃着的煤炉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熄灭?
煤在空气中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煤的着火点比较高(>700 ℃),短时间的引燃或加热不能使温度上升到煤的着火点,所以需要用小木条等引燃物引燃。
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由于扇进了大量的空气,使煤燃烧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蜡烛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用扇子扇时由于空气流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会使烛心周围的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另外蜡烛燃烧的是汽化的蜡烛蒸气,空气流动带走蜡烛蒸气,因此一扇就熄灭。
检查站
(1)电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
(2)石油气瓶泄漏着火。
(3)家中有人不慎引燃棉被。
(4)废纸篓起火。
(5)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种遇到火灾险情。
讨论:一旦发现下列火患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在安全的前提下,关闭石油气瓶阀门,小心地把石油气瓶移离火源。
用水把棉被上的火浇灭,移开其他可燃物。
用水把火浇灭,移开其他可燃物。
必须冷静,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人员密集,失火时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在混乱中发生挤伤、踩伤事故。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安全出口方向和采取一些紧急避难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迅速转移到阳台利用绳索逃生等。
加油站、油库、面粉厂、煤矿矿井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爆炸的条件是: ① ,
② ;
③气体的体积
有限空间
急速膨胀
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末)
爆炸的产生:易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当它被引燃时,会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积大量的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关系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不同点:反应现象和剧烈程度不同。
爆炸的利弊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如厂房、矿井爆炸;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定向爆破拆除楼房、开山采矿等。
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面粉 9.7g·cm-3
煤粉 35g·cm-3
H2 4.0% ~ 74.2%
天然气(CH4) 5% ~ 15%
石油气(丁烷) 1.8%~8.5%
CO 12.5% ~ 74.2%
爆炸极限
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易燃和易爆物极易着火燃烧,甚至引发爆炸,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如硫黄、白磷、酒精、汽油、煤气、炸药等。
2.认识一些相关的安全图标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 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消除静电的设备,要配齐充足、有效的消防器材,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和防爆型装置
存放要求 分类存放,不要混存;不能堆得太密、过高,应留有通道;注意防火、防晒和防漏;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对容器的要求 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醒目的警示性标志,并标明物质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
运输要求 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工作人员要求 严禁烟火,人走电断,经常进行防火检查,认清图标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便不易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课 堂 达 标
A
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
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
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
氧气
3.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A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D
5.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A
6.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入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
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步骤①中b通入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入O2,燃烧 
4P+5O2 2P2O5 
7.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H2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 ~ 74.2%
CH4 5% ~ 15%
CO 12.5% ~ 74.2%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