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 2.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知道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5.通过交流和讨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6.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要点回顾 一、身边的化学 1.身边的化学物质:与_________有关的物品,如牙刷、食品袋,作燃料的_________,食品中添加的_________,建房子要用的_________,飞机用的特种_________等。 2.保护环境处理“三废”要用到先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治病用到的西药基本上是_________的物质。现代农业离不开_________,现代交通需要新的_________等。 3.化学课的学习内容:_________,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化学对_________的影响,_________的方法。 二、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及用途 仪器名称图形主要用途注意事项____ 用作______试剂的反应器, 在常温或______时使用加热后不能______,防止__________用于盛放____________滴瓶上的滴管与______配套使用,不能__________ 用于____________液体用过后应立即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____用作______和______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______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_____上,使受热均匀____用于___________不能______,不能作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______时使用加热时需要垫上__________用于____________防止______和______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试管______,把盛有药品的______或______送入试管______,试管再______起来。块状药品可用______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操作要点:瓶塞要______、标签要______、 瓶口要____________。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要用______,读数的方法:量筒______,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保持______。滴加少量的液体用________________,滴加试剂时,要保持滴管______在试管口正上方,不可把滴管____________,不可将滴管______或______。 3.进入实验室不能______药品;不要把鼻子直接凑到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______任何药品的______。实验剩余的药品_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______。 4.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如下图所示均为错误操作。 A B C 注意事项: A: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__________________;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用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 C: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用___________。 酒精灯中酒精的量不能超过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夹从试管______往上套,夹在试管______,试管与水平线成______角,试管口不要______,要用酒精灯的______加热。 5.仪器的洗涤 洗涤时要先将试管内的废液____________,注入半试管水,振荡洗涤。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______旋入,转动或上下移动刷洗;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项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_____生成________的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________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区别变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一般是物质的________发生变化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例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等注意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现象只是帮助判断化学变化的产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列举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
四、物质性质的探究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铜片是______色的固体,在空气中加热逐渐变为______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步骤 观察与问题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与结论_______表达与交流。在以上各环节中,______是中心环节。“实验与事实”的环节包含了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热点题型 一、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解析: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A正确;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合成得到新的物质,B错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C正确;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D正确。 答案:B 例2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 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解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C 跟踪练习1 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 (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 (2)汽车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 (4)当你走进冷饮店,各式冰激凌、饮品使你驻足; (5)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1)(5) B.(1)(3)(5) C.(1)(4)(5) D.(1)(2)(3)(4)(5)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3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玉米腐烂 B.蜡烛熔化 C.金属生锈 D.天然气燃烧 解析:玉米腐烂过程中,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金属生锈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例4 (2019·安徽中考)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织布、耕田和灌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A、B、D 错误;生火过程中木柴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正确。 答案:C 例5 (2019·山东潍坊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是鞭炮爆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落花的腐烂变质,“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高温分解碳酸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上述过程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雪花积压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跟踪练习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一定属于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物理变化中没有能量的变化跟踪练习3 (2019·长沙中考)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烟花燃放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跟踪练习4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词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日照香炉生紫烟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三、物质的性质 例6 不锈钢电热水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利用了金属的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具有耐腐蚀性,说明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 答案:D 跟踪练习5 (19-20 河北邯郸期末)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_____ (3)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_____ (5)蔗糖易溶于水。_____ (6)冰雪融化。______ 四、科学探究 例7(2019·湖南湘西州中考)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解析: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到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答案:B 例8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的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 5352 750约1 800钠97.8883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解析:(1)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发现其燃烧时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发现其燃烧时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发现其燃烧时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3)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木炭在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没有火焰,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此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答案:(1)气态 (2)沸点 有 (3)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跟踪练习6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观察与问题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解释与结论 跟踪练习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一支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比较__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图1 图2 (3)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2所示,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3 A.蜡烛燃烧前密闭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密闭装置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五、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 例9 (2019·贵阳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解析: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答案:A 例10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溶液 C.加热液体 D.向试管中加入粉 末状药品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试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B 例11 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B.小明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C.小王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解析: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A错误。实验室中三不原则:不品尝药品、不直接闻气体气味、不用手接触药品,B错误。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容易使人中毒,不安全,C错误。当未指明用量时,固体只需盖满容器底部即可,D正确。
答案:D 跟踪练习8 (2019·安徽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 闻气味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跟踪练习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酒精灯打翻着火,立即离开 C.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跟踪练习10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I的名称 (填字母,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用的仪器是 。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一、1.塑料 天然气 防腐剂 水泥 合金材料 2.化学技术 化工产品 化学合成 高效化肥 化学合成材料 3.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组成 性质 变化规律 社会生活 科学探究 二、1.试管 少量 加热 骤冷 炸裂 滴瓶 液体药品 滴瓶 加热 胶头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 洗净 烧杯 配制溶液 较多量试剂 加热 石棉网 量筒 度量液体体积 加热 反应容器 锥形瓶 较多量试剂 加热 石棉网 试管夹 夹持试管 烧损 腐蚀 2.(1)平拿 药匙 纸槽 底部 慢慢竖立 镊子 (2)倒放 向着手心 紧挨着试管口 量筒 放平 凹液面的最低处 水平 胶头滴管 竖直悬空 伸入试管内 横放 倒持 3.用手接触 容器口 尝 味道 既不要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拿出实验室 指定的容器内 4.(1)添加酒精 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火柴 用嘴吹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酒精灯容积的2/3 (2)1/3 底部 中上部 45度 对着人 外焰 5.倒入废液缸 试管刷 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 三、没有 新物质 有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 发光 放热 变色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木材制成桌椅、冰的融化 树叶腐烂、纸张燃烧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灯泡通电发光 镁带燃烧 四、2.紫红 黑 铜+氧气氧化铜 3.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反思与评价 化学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跟踪练习 1.D 2.C 解析: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氧有颜色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黄泥水沉降有沉淀现象,但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碳酸氢铵受热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B错误。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正确。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变化,例如水受热蒸发,D错误。 3.B 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烟花燃放、粮食酿酒、光合作用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D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含有物理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④日照香炉生紫烟。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1)③ (2)① (3)④ (4)② (5)③ (6)① 解析:(1)中描述的是空气的颜色、气味和状态,是物理性质。(2)中描述的是酒精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3)中根据其中的“能”字判断描述的是氢气的性质,这种性质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成了氯化氢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性质。(4)中描述的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5)中描述的是蔗糖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6)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6.B 解析:可根据表述特征来辨析科学探究的环节。“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环节。 7.(1)软 小 (2)a 外焰 (3)a 不能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未完全散去,影响实验结果 (4)AC 解析:(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硬度比较软,密度比水小。(2)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a;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密闭装置内不是只有氧气,A错误;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B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部分氧气未反应,故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有氧气等气体,C错误。 8.B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A不符合要求。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B符合要求。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C不符合要求。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D不符合要求。 9.C 10.(1)锥形瓶 (2)AC 解析:(1)标号I的仪器是锥形瓶。(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选用的仪器是量筒,接近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故选AC。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