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设计
课题:15、自相矛盾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重点)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查阅关于韩非的相关资料。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
1.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15.自相矛盾)
2.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加音组词
矛______( ) 盾______( ) 誉 ______( ) 吾______( )
(二)多音字组词
夫___fú_____( 夫战、逝者如斯夫 ) _____fū____( 夫人、农夫、渔夫 )
(三)解释词语
鬻:卖 誉:称赞
吾:我 陷:刺破
或:有的人 何如:怎么样
弗:不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二、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交流学法
(1)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重难点导学:
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2朗读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五、检测反馈
(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yù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dùn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máo )曰:“吾( wú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xiàn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fú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
(三)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六、拓展延伸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鬻:卖 誉:称赞
吾:我 陷:刺破
或:有的人 弗: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复习旧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组内交流。
(2)师补充。(“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3)读课文,回答“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楚 人自己把矛盾的功能夸大,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2.重难点导学: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2.交流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五、检测反馈
(一)写出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 之:代指他的盾。 (2)又誉其矛曰 其: 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吾盾之坚 之:的。(4)其人弗能应也 其:卖盾又卖矛的人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的。
(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 自相矛盾 》,选自《 韩非子 难一 》作者是战国 时期思想 家韩非子。
2.解释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人。 (2)物莫能陷也 穿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用。 (4)其人弗能应也 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
(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六、拓展延伸 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起因——楚有鬻盾与矛者,
高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道理: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结局——弗能应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