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一、大单元思维知识整合
钠及其化合物
活泼金属单质——钠
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密度大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加热时:2Na+O2Na2O2,淡黄色
氯气反应:2Na+Cl22NaCl。
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反应的实质:钠置换水电离出的H+生成H2。
记:钠与水溶液反应的规律:遇水记四点,浮熔游响全,遇酸酸优先,遇盐水在前。
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
钠的几种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注意 Na2O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是1∶2而不是1∶1。
2.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Na2O2与水反应放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二)钠盐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的实验探究
Na2CO3:白色粉末(固体 ) NaHCO3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液碱性:Na2CO3>NaHCO3
溶解度: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1)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钠:CO+2H+===CO2↑+H2O;
②碳酸氢钠:HCO+H+===CO2↑+H2O。
(2)与NaOH溶液的反应:
①碳酸钠:不反应;
②碳酸氢钠:NaHCO3+NaOH===Na2CO3+H2O。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苏打或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水溶液酸碱性 都呈碱性(Na2CO3溶液碱性更强)
与盐酸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剧烈)
与烧碱溶液 不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水
与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与氯化钙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不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受热易分解
焰色试验
步骤
几种金属的颜色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铷 钙 锶 钡 铜
焰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透过 蓝色钴玻璃) 紫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
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烟花。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及除杂
1、常用鉴别方法
方法 原理 结论
加热法 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受热不分解 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
沉淀法(加BaCl2或CaCl2溶液) CO+Ca2+===CaCO3↓、CO+Ba2+===BaCO3↓,HCO与Ca2+、Ba2+不反应 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
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生成气体剧烈的是NaHCO3,相对不剧烈的是Na2CO3
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 CO+H+===HCO,HCO+H+===CO2↑+H2O 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2、常用的除杂方法
(1)除杂原则: (1)不影响主要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3)除杂剂易除去。
(2)除杂方法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或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3、侯氏制碱法
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制取原理与步骤
侯氏制碱法,低温下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再加入细盐末,因氯离子存在及低温条件使氯化铵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结果相继析出NaHCO3和NH4Cl,该法生产的纯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液化
化学性质:
与单质反应
与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2NaCl 产生大量白色烟
2Fe+3Cl22FeCl3 产生大量棕褐色烟
Cu+Cl2CuCl2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H2+Cl22HCl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Cl2+H2O===H++Cl-+HClO
氯气的漂白作用: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及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
次氯酸的性质
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Cl2+H2O===H++Cl-+HClO。
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
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氯气强),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4)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时,因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对人体有害,所以要严格控制饮用水中氯的含量,并开始使用二氧化氯(ClO2)、臭氧等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5)新制氯水的成分
由于HClO、H2O是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①三分子:Cl2、HClO、H2O;
②四离子:H+、Cl-、ClO-、OH-。
与碱的反应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作用原理:
(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漂白粉的作用原理:
4.氯离子的检验:取少量被检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硝酸,然后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被检测液中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则无Cl-。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装置类型:固+液气
2.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除杂: 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H2O:用浓硫酸吸收水分
4.收集(Cl2):向上排空法(或排饱和食盐水)
5.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变蓝。
6.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浓度太小,吸收不完全)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符号n)
2.摩尔
规定: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A)
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直径的联系:n=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计算公式:n= (M的单位:g/mol或g.mol-1 )
粒子或物质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气体摩尔体积
影响体积的因素
粒子大小
粒子数目
粒子间的距离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应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所含分子数目之比,即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
计算公式:n= (Vm的单位:L/mol)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气体摩尔体积的公式时注意看:1条件是否是标况,2标况下物质是否是气体。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常用单位:mol/L)
计算公式:cB= (nB:溶质的物质的量 V:溶液的体积)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容量瓶: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4.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的分析方法
(1)根据cB=可知
(2)容量瓶定容时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俯高仰低)
①仰视刻度线(如图a):加水量高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c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如图b):加水量低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c偏高。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称量 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偏大 不变 偏大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 偏小 不变 偏小
③使用游码,且药品砝码位置颠倒 偏小 不变 偏小
转移 ④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小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 ⑦仰视 不变 偏大 偏小
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变 偏小
⑨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不变 偏大 偏小
装瓶 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不变 偏大 偏小
3.溶液单的稀释
(1)计算公式 C1V1=C2V2 (根据反应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注意: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
二、大单元综合试题训练
1.小鲁同学第一次蒸馒头时加入了一些碳酸氢钠,结果蒸的馒头发黄,并略带碱味。第二次时他在使用碳酸氢钠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食醋,效果就理想多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可以作为膨松剂的原因是碳酸氢钠受热可以分解产生气体
B.馒头发黄并略带碱味与有关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以单独作为蒸馒头的膨松剂
D.加入食醋效果变好的可能原因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②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③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④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⑤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锆、铌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⑥分别与水及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时,需要水和的质量相等
⑦可用水来确定某粉末中是否含有
⑧将足量的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A.①②⑤⑦ B.①⑧ C.①②⑤⑧ D.①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和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③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④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常温下均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⑤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⑥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⑦含有氯元素的物质都呈黄绿色,均有毒
⑧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A.②④⑦ B.①③⑧ C.③④⑤ D.①②⑧
4.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和CO所含的分子数均为
B.常温下,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4
C.个分子所占的体积与0.5个分子所占的体积之比为2:1
D.常温下,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2
5.向NaOH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稀盐酸,生成的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加入盐酸0~0.2 L范围内,发生中和反应
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6.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产生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
B.通入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
C.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D.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8.“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化成小球时,撤去酒精灯,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与钠反应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
C.从实验现象上判断钠的熔点较低
D.钠有很强的还原性,本质原因是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失去
9.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效果的是( )
①可用于氯气的收集
②若气球鼓起来,可证明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③若布条褪色,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④可用于实验室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如图中a、b、c、d、e、f为含氯元素的物质(已知a和e的反应方程式为:(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溶液的酸性比d强
B.b、c均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
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 mol b,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11.利用NaClO氧化尿素制备(水合肼)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氯气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为避免温度过高,可采用冰水浴
B.步骤Ⅰ制备NaClO时,若溶液中NaClO与副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则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C.步骤Ⅱ中可将NaClO碱性溶液逐滴滴入尿素水溶液中
D.生成水合肼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2.已知氨水的密度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
1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测定某试样(成分为及少量不溶性杂质)中的质量分数。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试样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实验中用盐酸配制盐酸,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mL量筒;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会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称取5.12 g试样,得0.10 g滤渣,冷却后称量得固体为5.85 g,则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应选取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二氧化锰 c.蒸馏水 d.碳酸钙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_(填各接口的字母)。
14.为探究Na与反应的产物,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能被CO还原得到银白色的P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装置B、C的目的是使进入装置D中的气体为干燥、纯净的,则其中装置B的具体作用是______。
(3)先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将样品装入硬质玻璃管中,称得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是。再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操作。
①打开和,通入至装置E中出现______(填实验现象);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熄灭酒精灯;
④冷却到室温;
⑤关闭和;
⑥称量硬质玻璃管。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硬质玻璃管恒重,称得质量为。
(4)加热装置D中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钠块表面变黑,熔融成金属小球;
②继续加热,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硬质玻璃管中有大量黑色和白色物质产生;
③装置F中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物质产生。
(5)探究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产物所含钠元素的存在形式:
假设一:只有;
假设二:只有;
假设三:_____。
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完善操作步骤及相应实验现象),验证上述假设:
步骤1: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后过滤;
步骤2:往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步骤3:往步骤2所得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滤液不变红色。
结论:假设一成立。
(6)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下表实验数据,写出Na与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
66.70g 69.00g 72.15g
15.某同学在实验室对钠的化合物相关样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1)实验1:某纯碱样品只含NaCl杂质,现测定样品中的含量。称取样品ag,采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Y形管中稀硫酸与样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试剂X的最佳选择是______(填字母)。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NaCl溶液
③Y形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则样品中的含量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④实验结束时,测得气体体积为VmL。设实验时的气体摩尔体积为,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实验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稳定性探究。
①如图实验中试剂A和试剂B分别是_____、_____。
②试管中受热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Ⅲ:若加热和的混合物,剩余固体成分会因二者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当混合后,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试管内剩余固体为和NaOH,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碳酸氢钠可以单独作为蒸馒头的膨松剂,碳酸钠不可以,故C错误;食醋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故D正确。
2.答案:D
解析: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生成,不是碱性氧化物;③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不能用来作气体的干燥剂;④中含和,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⑤钠与锆、铌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不会把金属置换出来;⑥分别与水和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时,消耗的水和的物质的量相同,水和的质量不同;⑧加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答案:B
解析:和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都是,①正确;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②错误;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钠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水扑灭,③正确;氯气、液氯是纯净物,是同一种物质,常温下均可用钢瓶储存,氯水是混合物,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不可用钢瓶储存,④错误;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NaCl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是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是雾,⑤错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和,久置的氯水可视为盐酸,⑥错误;常温下,NaCl为白色固体,无毒,⑦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③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和CO,其物质的量未必是1 mol,故所含的分子数未必是,A项错误;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即氧原子的数目为,B项错误;未给出和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所以无法计算它们的体积比,C项错误;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中含有0.2 mol氮原子,即氮原子数为,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向NaOH和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依次为、;由图像可知生成0.01 mol的,由方程式可知,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1 L,所以,0.2~0.3 L范围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0~0.2 L范围发生反应,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6.答案:A
解析:在加入盐酸100 mL时,无论溶液中溶质是还是,最终都会生成NaCl,因,所以,则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A项正确;盐酸体积在25 mL至100 mL时,发生的反应为,消耗盐酸0.015 mol,生成,即通入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mL,B项错误;因为产生气体所消耗的盐酸多于未产生气体时所消耗的盐酸,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为和,设所得溶液中的为为,根据质量守恒:,,解得,,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D.氯水中的和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生成而呈棕黄色,故使溶液变色的物质不一定为HClO。
8.答案:A
解析: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主要用于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A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气体长进短出,正确;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NaCl和,烧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气球膨胀,正确;③湿润的布条褪色,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HClO具有漂白性,不是具有漂白性,错误;④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应利用氯气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大气污染,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效果的是①②④,答案选A。
10.答案:D
解析:D.与浓盐酸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Cl有6 mol,其中有5 mol被氧化,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11.答案:D
解析:步骤Ⅰ中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为避免温度过高,可采用冰水浴,A项正确;步骤Ⅰ制备NaClO时,测得产物中NaCl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设NaClO与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mol、1mol,可知Cl原子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1-0)+1mol×(5-0)=10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l原子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则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5mol+1mol)=5:3,B项正确;步骤Ⅱ中若将尿素水溶液逐滴滴入NaClO碱性溶液中,会导致NaClO将氧化,因此步骤Ⅱ中可将NaC1O碱性溶液逐滴滴人尿素水溶液中,C项正确;由流程可知生成水合肼反应在碱性环境中,其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设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的密度为。由信息可知,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氨水的密度越小,所以,假定两溶液的体积均为,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D。
13.答案:(1)①
②100;偏高
③15.2%
(2)①c
②DBAC
解析:(1)①试样溶解过程中,与水发生反应:。②用盐酸配制500 mL 盐酸时,需要量取盐酸的体积为,故应选用100 mL量筒;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大,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③加水溶解后转化为NaOH,则过滤后所得滤液为NaOH和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后,NaOH和均转化为NaCl,则最后得到的固体为NaCl,设试样中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解得,故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
(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排水法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来确定试样中过氧化钠的量,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影响测定结果,为了保证生成的气体只有氧气,应选用蒸馏水。②集气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排水时应“短进长出”,则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DBAC。
14.答案:(1)长颈漏斗
(2)除去HCl
(3)①白色沉淀
(5)既有,又有;[或]
(6)
解析:(5)根据假设一和假设二,假设三为既有,又有;通过结论可知,硬质玻璃管内不含氧化钠,步骤1和步骤2主要是检验,并排除对NaOH检验的影响,故选用溶液或溶液。
(6)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金属钠的质量为69.00g-66.70g=2.3g,其物质的量为;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15g-66.70g=5.45g,根据(4)的信息,该反应有碳单质和CO生成,结合
(5)可知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为碳酸钠和碳单质的混合物,根据钠原子守恒,生成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质量为0.05mol×106=5.3g,碳单质的质量为5.45g-5.3g=0.15g,其物质的量为,即生成的碳酸钠和碳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Na与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1)①;②B;③不影响;
(2)①;;②
(3)2:1
解析:(1)②通过测定生成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的含量,则二氧化碳不能溶于试剂X,且不能与试剂X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溶液反应,NaCl溶液会溶解少量二氧化碳,因此试剂X最佳选择是饱和溶液。③Y形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气体替换了反应器内的空气,不会产生误差。④根据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2)①大试管更接近火源,温度更高,故试剂A是,试剂B是。
(3)当混合后,假设两者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3 mol,根据4 mol加热后得到2 mol、2 mol、2mol;先发生反应,2 mol与2 mol反应生成2 mol ,还剩余1mol;再发生反应,1 mol与1 mol反应生成2 molNaOH,水有剩余,因此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mol:2mol=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