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广袤(mào) 积赞(zǎn) 宽宥(yǒu)
B.憎恶(zēng) 游戈(yì) 间不容发(jiàn)
C.麾下(huī) 悲戚(qī) 自惭形秽(huì)
D.儒养(rú) 开拓(tuò) 灰烬(jìn)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遵循 愚蠢 喧哗 莫不关心
B.汤匙 自持 贸然 理所当然
c.聪慧 慎重 难堪 随心所欲
D.汲取 典范 实践 一意孤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生病到痊愈是个抽丝剥茧的过程。
B.整个研究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产业占为己有。
C.这件事本来是我的错,他却李代桃僵,为我承担了责任,使我很不好意思。
D.张枣的诗歌将古典的语汇、意象与现代的情境结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她热情地交谈。
B.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
c.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D.这里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
5.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B.本文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C.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作者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D.文章开头的那句名言--“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出自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原文是“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B.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c.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D.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7.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6分)
(1)(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3分)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们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赌博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2)(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的三项。(3分)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8. 默写(8分)
(1)孔子说:“饱食终日, ,难矣哉!”
(2)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常用" 两句格言教训弟子。
(3)梁启超先生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
(4)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古诗文阅读
淮中晚泊犊头①
苏舜钦(北宋)
春阴②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③风雨看潮生。
【注释】①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②春阴:春天的阴云。③川:指水流。
9.诗歌第二句中“时有”两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诗歌后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二)文言文阅读(8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①。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不苟论》[注]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有好猎者
②则家贫无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课内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子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子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在埋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B】请你用大埋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黑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因,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因林。为了创建圈明因,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因;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因。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因,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乎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15,仔细揣摩选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处作赏析。(4分)
答:我选择 赏析:
16.,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雨果是一位怎样的人?(4分)
【材料—】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长属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 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淡说稿等。
【材料二】
①宁愿贫贱卑微,穷困潦倒,蒙羞含垢,死在绞刑架下,让野狗啃尸,也不愿卑鄙下流……
②一个叛徒或诡计多端的骗子,如果犯下滔天罪行,则任何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权当面判决他!
(选自雨果《吕意·布拉斯》
③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17.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中“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B.选文是一篇书信式议论文,雨果借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C.选文中雨果对巴特勒上附用了很多敬语,如“多谢~请”等,这是真正出于对巴特勒上尉的尊重。
D.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也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此外,写伏尔泰谈圆明园是引用论证。
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如果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蚕……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绮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质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
《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4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0,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1.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第⑧段中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4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