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1 18: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邯郸市肥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四幅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1~3题。
A B C D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恒星,于2021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北京时间2023年7月9日1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右图示意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基地。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太原 B.文昌 C.酒泉 D.西昌
5.该卫星发射升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7月8日3:00时 B.7月8日11:00时
C.7月9日3:00时 D.7月9日11:00时
6.该卫星发射升空当日,与西昌相比,酒泉( )
A.白昼时间长 B.正午太阳高度大 C.自转角速度小 D.地转偏向力更小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00北京冬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此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气——立春,多国政要参加了开幕式,全球无数观众观看了实况直播。右图为立春当日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7~9题。
7.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地处西八区的旧金山(假设天气晴朗)( )
A.晨曦微露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夜幕沉沉
8.北京冬奥会开幕时,2月4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大于二分之一 B.小于二分之一 C.全部 D.大约四分之三
9.2022年立春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
A.(12.5°S,63°W) B.(12.5°N,63°W)
C.(12.5°N,133°W) D.(12.5°S,133°W)
我国某城市某中学生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观察天空中的太阳。右图为该同学先后在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时经过M地,分别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的a、b位置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同学两次观察期间,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方向移动 D.位于北半球,向北方向移动
11.该同学发现太阳位于a的这一天,日落的方向为( )
A.正西方向 B.西南方向 C.正东方向 D.西北方向
12.对应图示观察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悉尼昼长与夜长差值增大
C.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减小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飞来峰上“飞来石”(如右图)如天外来客。下面左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读图,完成13~14题。
13.右图地貌景观对应左图中的岩石类型组合是( )
A.侵入岩 甲 B.变质岩 丙 C.喷出岩 乙 D.沉积岩 丁
14.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 )
A.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浆喷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
右图是太行山大峡谷局部岩层景观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岩层基本上呈水平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过水平挤压作用 B.基本没有经历地壳运动
C.上面的岩层形成较早 D.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16.图中岩层( )
A.一定含有化石 B.绝对没有化石
C.可能含有化石 D.含有相同的化石
读下列景观图片、完成17~18题。
甲 乙 丙 丁
1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景观丙中后期可能有牛轭湖的形成,关于其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B.形成前后,河水流速变化较大
C.由凸岸受侵蚀而形成 D.形成前后,河水流量变化较大
冰岛为北欧的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56万人,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当地建筑物具有密度小、高度低的特点。读图,完成19~20题。
19.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其位于( )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D.亚欧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带
20.冰岛当地建筑高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金不足 B.人口少 C.纬度高 D.地震多
下图为黄崖村—虎头岭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黄崖村、虎头岭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 )
A.均为背斜 B.分别是背斜、向斜
C.均为向斜 D.分别是向斜、背斜
22.图中岩浆岩可能形成于( )
A.寒武纪 B.泥盆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23.塑造图示地区地貌的内力作用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挂壁公路(右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读图,完成24~25题。
24、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施工量 B.防止山体崩塌
C.降低施工难度 D.保障出行安全
25.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指( )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 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26~28题。
26.甲、乙、丙、丁四个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27.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天气的气压带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28.图④中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高温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的高气压带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30.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右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31~33题。
31.下列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及M点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3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33.此时、N地的风向、气候特点及成因是( )
A.西北风、高温多雨、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
B.西北风、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东南风、高温干燥、东南信风北移
D.西北风、高温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日14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合肥风力大于西宁。读图,完成34~35题。
34.此时,合肥风力大于西宁的主要原因是西宁(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地表摩擦作用较大
C.地转偏向力较小 D.空气垂直运动强烈
35.此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雨雪交加 C.阴雨连绵 D.晴雨无常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读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1 图2
(1)图1所示:北半球为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乙地的地方时为 时,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分)
(2)该日甲地日出方位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此时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是 。(3分)
(3)图1再过3个月,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点(填字母);地球公转从C到D速度变化是 ,从D到A极昼范围的变化规律是 。(3分)
37.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该地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3分)
(2)乙地河口附近往往形成 地貌,形成该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2分)
(3)甲、丙两种地质构造中,有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适合修建隧道的构造是 。(2分)
(4)河流①、②两岸中,位于河流凹岸的是 ,以堆积为主的一岸是 ,适合修建港口码头的一岸是 。(3分)
38.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E 、G极地高气压带。(2分)
(2)风带:B信风带、D 、F极地东风带。(2分)
(3)季节移动规律: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 ,
冬季 。(6分)
邯郸市肥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2.A 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四地中①地位于赤道附近,线速度最大。
3.D 再次观测到该恒星,与前一天相差一个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即时间是3月22日20时56分4秒。
4.B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
5.D 该卫星发射升空时为北京时间2023年7月9日19时00分,国际标准时为零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发射时国际标准时为19:00-8=11:00时,日期不变。
6.A 该卫星发射升空当日为北京时间2023年7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与西昌相比,酒泉纬度更高,白昼时间更长;离直射点更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自转角速度一样;地转偏向力更大。
7.D 北京鸟巢位于东八区,旧金山位于西八区,二者相差16个时区,且旧金山在东八区西侧,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算出旧金山时间为2月4日4时,结合北半球冬半年特点,旧金山应仍是夜晚。
8.C 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20时,此时24时对应的经线度数恰为180°,故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地球上全部为2月4日。
9.D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2月4日大约相差44天左右,太阳回归运动一年365天移动4个23°26′,大约四天一度,故太阳直射纬度大约为12.5°S,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52分,可算出12时对应的经度数约为133°W。
10.B 该同学看到太阳日出时在地平线的位置从a运行到b期间,太阳从日出东北方向过渡到日出正东方向,为昼长夜短变为昼夜等长的时期,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11.D 由图可知,a位置对应东北方向,说明该日昼长夜短,处于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12.C 图示观察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赤道方向移动,b位置时正好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对应秋分日,而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从a到b的观察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不是越来越慢的;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减小的,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悉尼昼长与夜长差值减小,太阳位于b位置时昼夜平分;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13.A 据材料可知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图中丙是岩浆;丁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
14.C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岩浆岩,形成过程是岩浆冷却凝固侵人,受地壳运动影响拾升出露地表,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地貌景观。
15.D 图中岩层基本呈水平状态,说明受水平挤压作用较小;该岩层垂直上升,形成山地,经历了强烈的地壳运动;水平状态的地层,一般是先沉积形成的在下,后沉积形成的在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有非常明显的层理结构。
16.C 化石一定分布在沉积岩中,但不是所有的沉积岩都含有化石,因此只能说图中所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即使有化石,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种类可以是不同的。
17.A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是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甲为喀斯特地貌。
18.B 景观丙为牛轭湖,为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牛轭湖一般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处,多形成于凹岸受侵蚀部位;形成牛轭湖前后,河水流速变化大,当主干线路夺路裁弯取直时,最终形成牛轭湖;形成牛轭湖前后,从河流整体而言,河水流量没有较大的变化。
19.B 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
20.D 冰岛当地建筑高度低,主要是多火山、地震,为了防御地震危害,提高抗震能力,当地建筑高度低;为发达国家,资金雄厚;纬度较高,地广人稀,但城市化水平高。
21.B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岩层弯曲方向可知,黄崖村所在地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虎头岭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22.C 据图可知,岩浆岩与新近纪(N)地层存在不整合接触面,说明其形成在新近纪(N)地层之前;岩浆岩在二叠纪晚期(P3)与三叠纪(T1)地层之间,说明其形成必然较T1地层晚。故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在三叠纪(T1)至新近纪(N)之间。根据地质年代历史可知,白垩纪位于该时间段。
23.A 图示地区所示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和断层,二者均属于地壳运动作用的结果。图示地区岩浆活动作用的区域较小,不是其主要的内力作用;变质作用几乎不影响地貌变化;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24.B 没有打穿所有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保留侧壁对施工难度并没有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多在挂壁公路外侧建设护栏等。
25.C 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设后形成惊险、刺激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后形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
26.C 读图甲(位于北极圈附近)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西风带,丙(位于南极圈附近)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位于30°S附近)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由南向北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27.D 根据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的伏旱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征,根据上题甲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西风带,丙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读图戊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8.B 图④中气压带风带分别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受其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9.A 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风向向右偏转,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图中高气压带位于30°到40°之间,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0.B 由上题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且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40°N之间,位置偏北。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故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应是炎热干燥的季节。若是春、秋两季,从理论上讲,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应位于30°N纬线左右,副极地低气压带应位于60°N纬线左右。
31.A 读图可知,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表示北半球冬季,时间应为1月。图中M地位于东亚地区,风向为西北风。
32.B M地季风为西北季风,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近地面气温相对较高,近地面为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所以其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季风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该季风的形成与地形无关,并不受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33.A 读图可知,此时N地的风向为西北风,西北风从低纬海洋吹来,性质高温多雨。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34.B 读图可知,西宁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四周群山怀抱,地势起伏大,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空气垂直运动强烈与风速大小关系不大。
35.A 据图可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且等压线较为稀疏,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
36.(1)夏至(23°26′N,180°) 10 68°26(或68.50)(每空1分,共4分)
(2)东北南半球(0°~90°S) 66°34'S(66.5°S)(每空1分,共3分)
(3)B 先变快后变慢 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每空1分,共3分)
37.(1)谷地(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2分)
(2)三角洲 流水堆积(每空1分,共2分)
(3)甲 甲(每空1分,共2分)
(4)① ② ①(每空1分,共3分)
38.(1)副极地低气压带(2分)
(2)西风带(2分)
(3)太阳直射点 北移 南移(每空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