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模拟试题(4月)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延边期中) 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风被磁场捕获,轰击大气层,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距太阳远 B.大气稀薄
C.太阳风无法到达 D.没有磁场
【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光球层常见黑子现象;色球层常见耀斑和日珥;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现象,不是在太阳内部;ABD项错误。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日冕层,故答案为:C正确。(2)极光是出现于地球的高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地球的极光是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与极地高层大气碰撞发光而形成,而金星没有磁场,D对;金星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远,距离太阳近,太阳风可以到达,A、C错;金星有大气浓度高且与极光产生没有关系,B错。故答案为:D正确。
【点评】(1)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中。
(2)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活动使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的指示方向;太阳活动也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3.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相间沉积 B.断层水平移动
C.河流洪灾频繁 D.河流侵蚀增强
4.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答案】2.A
3.B
4.C
【知识点】河流地貌;断层
【解析】【点评】冲积扇的范围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2.读图,根据该河所在区域可知,该河流因受断层水平活动发生过流向变化,③为当前河流冲积扇,①②反映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段形成过程中不断向西南移动形成的冲积扇,所以形成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A正确。故选A。
3.读图可知,图中该河流流向发生了几乎90°的转折,转折处河流大致沿着断层线流动,说明该河段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断层水平移动影响,改变河流流向,B正确。故选B。
4.根据材料可知,龙门山前地带,地形坡度相差不大,植被覆盖也相差无几,形成的冲积扇应该相差不大,AB错误;冲积扇②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其次,该时期内可能由于流速快,侵蚀强烈,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该冲积扇厚度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5.A
6.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 弯曲河道一般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5.由材料“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可知,平坦地带的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曲流一旦形成, 河流在凹岸侵蚀力加剧,使河流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相邻凹岸越来越接近,凸岸的曲颈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在洪水冲击侵蚀下,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废弃弯曲河道形成牛轭湖,因此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主要是凹岸侵蚀,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6.根据牛轭湖的形成可知,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流分开,湖水海拔低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人类过量用水不是自然要素而是社会因素,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分开,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以下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种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 )
A.火山 B.洼地 C.蘑菇状 D.柱状
8.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9.该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光照充足,温差大
C.降水丰富 D.气候海洋性强
【答案】7.C
8.D
9.B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7.读右图可知,该地貌地势大致中部高四周低,现在海拔1000-1006m处等高线不连续(等高距应为2,但这里两条等高线相差6),说明该地貌存在镂空处,且顶部向内略微凹陷,其形态最接近蘑菇,应为风蚀蘑菇,C正确。故选C。
8.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形成过程为底部受风力磨蚀等作用,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D正确。故选D。
9.由上题结论可知,该地受风力侵蚀较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温差大,B正确。故选B。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 分)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
B.地面热量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11.影响甲、乙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拔高低 D.沿岸洋流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会较强。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辐射,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A、B错,D正确;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C错误。故选D。
11.甲地纬度较高,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负值;乙地位于赤道,纬度低,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为正值。所以,造成甲、乙两地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B正确。故选B。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北京(N)至香港(M)一线500百帕等压面情况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B.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答案】12.A
13.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近地面与高空压压相反。
12.读图可知,M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大于5790m,N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等于5340m,从M到N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高度不断降低,A正确。故选A。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压跟高空相反,四个地点中,高空气压由低到高排列是青岛、上海、 长沙、昆明,故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相反的,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昆明、长沙、上海、青岛,D正确。故选D。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14.读图,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
15.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太平洋中部
16.在乙地,和甲地同一深度的地方处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14.读图可知①处莫霍界面深度最深,地壳厚度最厚,A错误;②处莫霍界面深度较浅,即地壳厚度较薄,且位于河流附近,可能有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堆积,无法推断是否有煤炭资源,B错误。③处莫霍界面深度大于②、④处,地壳厚度更厚,相应地幔深度更大,C 错误;④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D正确。故选D。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深度即地壳厚度,该地地壳厚度约34km- 40km之间,说明在陆地上,D错误;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大陆部分),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地壳厚度大,A、C错误;读图名可知答案选B,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地壳厚度接近陆地地壳平均厚度,B正确。故选B。
16.读图可知,甲、乙两处莫霍面深度分别在34km- 34.5km和38.5km-39km之间,在乙地,和甲地同一深度的地方应位于地面以下34km-34.5km之间,在莫霍面以上,属于地壳,A正确。陆地地下33千米900千米左右是上地幔,地下900千米到地下2900千米处是下地幔,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BCD错误。故选A。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
A.0时至6时 B.6时至12时 C.12时至18时 D.18时至24时
18.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7.A
18.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现象称为雾。形成的条件一 是冷却,二是水汽含量高。
17.据材料可知,团雾是由于地面辐射降温形成逆温而导致。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释放热量,导致近地面气温下降,而后半夜地面辐射散失更多,气温更低,容易形成逆温,出现团雾,A正确。故选A。
18.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因此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团雾浓度更高、能见度更低、发生频率更大。据图可知,③位于太湖附近,水汽较其他三个地点更为丰富,团雾发生频率更高,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
19.(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搜集到的地貌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他搜集的图片最有可能是 图
(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简述B、D景观成因的异同点。
【答案】(1)C
(2)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相同点: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同点:冲积扇多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发育;三角洲是河流在河口(入湖口、入海口)形成的特殊地貌。
【知识点】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解析】【分析】(1)海南三亚是沿海城市,海边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水侵蚀地貌。故应为C图;(2)图中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两者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形成的位置不同。
【点评】河流堆积地貌有冲积扇、河漫滩、以及河口三角洲。
20.(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刚上高一的小明同学对火星探测非常感兴趣,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km) 大气成分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轨道倾角 大气密度 表面温度
地球 1.496 N2、O2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0° 1 15℃
火星 2.279 CO2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1.9° 0.01 -23℃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2)说明火星大气密度较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3)与地球相比,分析高级智慧生命难以在火星存在的原因。
【答案】(1)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地处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或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2)火星质量和体积小,吸引力小。
(3)距日距离远,表面温度低,不利于形成生命物质;温度低,液态水难以存在,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演化;大气密度低,且大气成分缺少O2,不利于高级智慧生命呼吸。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隶属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从图表中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要小的多,则火星的引力比地球要小很多,难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使得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比地球小。
(3)结合所学知识,地球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及液态水存在。与地球相比,火星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很多,引力小,大气密度低,难以形成大气层,昼夜温差大,并且大气中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适宜生命生存。由于距离太阳距离较远,表面温度低,不利于形成生命物质,缺少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难以存在,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演化。
【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21.(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下图为“洞庭湖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区域夏初持续时间较长的特殊天气的特征。
(2)A地的居民发现夏季当地午后多降水,请从地形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湖陆风与盛行风会相互影响,当风向叠加时,则风速会加强。图中B气象站发现:该站年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7月。请简析其原因。
【答案】(1)夏初,该地区常常阴雨连绵(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
(2)白天,湖水升温慢,气温较低,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风由湖面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沿河谷地形逐渐抬升,水汽凝结而降水;夏季午后,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3)7月湖面宽广,湖陆热力性质显著,湖陆风大;夏季风强,与湖陆风叠加,增大风力。11月湖面狭窄,湖陆热力性质较弱,湖陆风小;11月处于季节过渡时期(由夏季风转为冬季风),冷空气势力较弱,风速较小。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 (1) 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江淮地区,夏初,江淮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常常阴雨连绵。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曰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
(2)读图可知,A位于洞庭湖湖东侧,午后的降水主要为对流雨,夏季气温高,且陆地升温较快,受对流影响,降水多。从热力环流来看,白天湖泊和周边陆地的热容量有差异,湖泊形成高压,而A所处陆地为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降水,午后的热力差异更加显著,所以降水较多。
(3) 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差异有关,每年的7月份, 盛行夏季风,同时,夏季湖泊和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湖陆风与夏季风相叠加,导致风力大。而11月份正是季节过度时期,此时冷空气势力弱,湖泊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较弱、导致风力较小。
【点评】湖陆风成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白天风从湖泊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前者称为湖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湖陆风。
22.(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腰坝绿洲地处贺兰山西麓干旱地区,西邻腾格里沙漠。绿洲边缘分布有以胡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内部是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种植业。由于没有河流等地面水源,地下水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水资源。近年来,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引发了边缘胡杨林衰退等一系列植被生态问题。下面左图为腰坝绿洲位置图,右图为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图。
(1)概括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具体过程。
(3)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为保护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季节差异:夏半年水位低,冬半年水位高。
原因:夏半年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抽取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低,灌溉期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
(2)腰坝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下降;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高于绿洲内部,会不断补给绿洲内部;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下降,胡杨林因缺水而衰退。
(3)种植耐旱作物,减少灌溉用水;改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用水,适度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任答2点)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图可知,其地下水水位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一 夏半年水位低,冬半年水位高。结合材料“ 绿洲边缘分布有以胡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内部是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种植业。由于没有河流等地面水源,地下水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水资源。 ”可知,夏半年正值农作物生长期,绿洲内部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低,灌溉期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
(2)结合材料可知,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根本原因是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进而得出以下地理过程:腰坝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下降,绿洲外围地下水补给绿洲内部,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下降,最终导致胡杨林因缺水而衰退。
(3)结合上题可知,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根本原因是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应针对这一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减少灌溉用水; 推广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用水,适度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
【点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1 / 1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模拟试题(4月)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延边期中) 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风被磁场捕获,轰击大气层,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距太阳远 B.大气稀薄
C.太阳风无法到达 D.没有磁场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3.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相间沉积 B.断层水平移动
C.河流洪灾频繁 D.河流侵蚀增强
4.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以下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种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 )
A.火山 B.洼地 C.蘑菇状 D.柱状
8.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9.该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光照充足,温差大
C.降水丰富 D.气候海洋性强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 分)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
B.地面热量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11.影响甲、乙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拔高低 D.沿岸洋流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北京(N)至香港(M)一线500百帕等压面情况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B.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14.读图,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
15.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太平洋中部
16.在乙地,和甲地同一深度的地方处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
A.0时至6时 B.6时至12时 C.12时至18时 D.18时至24时
18.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9.(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搜集到的地貌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他搜集的图片最有可能是 图
(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简述B、D景观成因的异同点。
20.(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刚上高一的小明同学对火星探测非常感兴趣,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km) 大气成分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轨道倾角 大气密度 表面温度
地球 1.496 N2、O2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0° 1 15℃
火星 2.279 CO2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 1.9° 0.01 -23℃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2)说明火星大气密度较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3)与地球相比,分析高级智慧生命难以在火星存在的原因。
21.(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下图为“洞庭湖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区域夏初持续时间较长的特殊天气的特征。
(2)A地的居民发现夏季当地午后多降水,请从地形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湖陆风与盛行风会相互影响,当风向叠加时,则风速会加强。图中B气象站发现:该站年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7月。请简析其原因。
22.(2023高一下·广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腰坝绿洲地处贺兰山西麓干旱地区,西邻腾格里沙漠。绿洲边缘分布有以胡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内部是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种植业。由于没有河流等地面水源,地下水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水资源。近年来,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引发了边缘胡杨林衰退等一系列植被生态问题。下面左图为腰坝绿洲位置图,右图为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图。
(1)概括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具体过程。
(3)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为保护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光球层常见黑子现象;色球层常见耀斑和日珥;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现象,不是在太阳内部;ABD项错误。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日冕层,故答案为:C正确。(2)极光是出现于地球的高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地球的极光是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与极地高层大气碰撞发光而形成,而金星没有磁场,D对;金星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远,距离太阳近,太阳风可以到达,A、C错;金星有大气浓度高且与极光产生没有关系,B错。故答案为:D正确。
【点评】(1)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中。
(2)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活动使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的指示方向;太阳活动也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2.A
3.B
4.C
【知识点】河流地貌;断层
【解析】【点评】冲积扇的范围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2.读图,根据该河所在区域可知,该河流因受断层水平活动发生过流向变化,③为当前河流冲积扇,①②反映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段形成过程中不断向西南移动形成的冲积扇,所以形成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A正确。故选A。
3.读图可知,图中该河流流向发生了几乎90°的转折,转折处河流大致沿着断层线流动,说明该河段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断层水平移动影响,改变河流流向,B正确。故选B。
4.根据材料可知,龙门山前地带,地形坡度相差不大,植被覆盖也相差无几,形成的冲积扇应该相差不大,AB错误;冲积扇②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其次,该时期内可能由于流速快,侵蚀强烈,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该冲积扇厚度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5.A
6.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 弯曲河道一般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5.由材料“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可知,平坦地带的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曲流一旦形成, 河流在凹岸侵蚀力加剧,使河流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相邻凹岸越来越接近,凸岸的曲颈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在洪水冲击侵蚀下,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废弃弯曲河道形成牛轭湖,因此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主要是凹岸侵蚀,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6.根据牛轭湖的形成可知,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流分开,湖水海拔低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人类过量用水不是自然要素而是社会因素,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分开,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
【答案】7.C
8.D
9.B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7.读右图可知,该地貌地势大致中部高四周低,现在海拔1000-1006m处等高线不连续(等高距应为2,但这里两条等高线相差6),说明该地貌存在镂空处,且顶部向内略微凹陷,其形态最接近蘑菇,应为风蚀蘑菇,C正确。故选C。
8.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形成过程为底部受风力磨蚀等作用,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D正确。故选D。
9.由上题结论可知,该地受风力侵蚀较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温差大,B正确。故选B。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会较强。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辐射,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A、B错,D正确;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C错误。故选D。
11.甲地纬度较高,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负值;乙地位于赤道,纬度低,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为正值。所以,造成甲、乙两地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B正确。故选B。
【答案】12.A
13.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近地面与高空压压相反。
12.读图可知,M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大于5790m,N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等于5340m,从M到N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高度不断降低,A正确。故选A。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压跟高空相反,四个地点中,高空气压由低到高排列是青岛、上海、 长沙、昆明,故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相反的,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昆明、长沙、上海、青岛,D正确。故选D。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14.读图可知①处莫霍界面深度最深,地壳厚度最厚,A错误;②处莫霍界面深度较浅,即地壳厚度较薄,且位于河流附近,可能有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堆积,无法推断是否有煤炭资源,B错误。③处莫霍界面深度大于②、④处,地壳厚度更厚,相应地幔深度更大,C 错误;④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D正确。故选D。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深度即地壳厚度,该地地壳厚度约34km- 40km之间,说明在陆地上,D错误;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大陆部分),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地壳厚度大,A、C错误;读图名可知答案选B,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地壳厚度接近陆地地壳平均厚度,B正确。故选B。
16.读图可知,甲、乙两处莫霍面深度分别在34km- 34.5km和38.5km-39km之间,在乙地,和甲地同一深度的地方应位于地面以下34km-34.5km之间,在莫霍面以上,属于地壳,A正确。陆地地下33千米900千米左右是上地幔,地下900千米到地下2900千米处是下地幔,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BCD错误。故选A。
【答案】17.A
18.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现象称为雾。形成的条件一 是冷却,二是水汽含量高。
17.据材料可知,团雾是由于地面辐射降温形成逆温而导致。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释放热量,导致近地面气温下降,而后半夜地面辐射散失更多,气温更低,容易形成逆温,出现团雾,A正确。故选A。
18.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因此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团雾浓度更高、能见度更低、发生频率更大。据图可知,③位于太湖附近,水汽较其他三个地点更为丰富,团雾发生频率更高,C正确。故选C。
19.【答案】(1)C
(2)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相同点: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同点:冲积扇多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发育;三角洲是河流在河口(入湖口、入海口)形成的特殊地貌。
【知识点】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解析】【分析】(1)海南三亚是沿海城市,海边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水侵蚀地貌。故应为C图;(2)图中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两者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形成的位置不同。
【点评】河流堆积地貌有冲积扇、河漫滩、以及河口三角洲。
20.【答案】(1)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地处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或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2)火星质量和体积小,吸引力小。
(3)距日距离远,表面温度低,不利于形成生命物质;温度低,液态水难以存在,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演化;大气密度低,且大气成分缺少O2,不利于高级智慧生命呼吸。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隶属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从图表中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要小的多,则火星的引力比地球要小很多,难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使得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比地球小。
(3)结合所学知识,地球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及液态水存在。与地球相比,火星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很多,引力小,大气密度低,难以形成大气层,昼夜温差大,并且大气中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适宜生命生存。由于距离太阳距离较远,表面温度低,不利于形成生命物质,缺少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难以存在,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演化。
【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21.【答案】(1)夏初,该地区常常阴雨连绵(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
(2)白天,湖水升温慢,气温较低,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风由湖面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沿河谷地形逐渐抬升,水汽凝结而降水;夏季午后,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3)7月湖面宽广,湖陆热力性质显著,湖陆风大;夏季风强,与湖陆风叠加,增大风力。11月湖面狭窄,湖陆热力性质较弱,湖陆风小;11月处于季节过渡时期(由夏季风转为冬季风),冷空气势力较弱,风速较小。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 (1) 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江淮地区,夏初,江淮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常常阴雨连绵。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曰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
(2)读图可知,A位于洞庭湖湖东侧,午后的降水主要为对流雨,夏季气温高,且陆地升温较快,受对流影响,降水多。从热力环流来看,白天湖泊和周边陆地的热容量有差异,湖泊形成高压,而A所处陆地为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降水,午后的热力差异更加显著,所以降水较多。
(3) 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差异有关,每年的7月份, 盛行夏季风,同时,夏季湖泊和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湖陆风与夏季风相叠加,导致风力大。而11月份正是季节过度时期,此时冷空气势力弱,湖泊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较弱、导致风力较小。
【点评】湖陆风成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白天风从湖泊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前者称为湖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湖陆风。
22.【答案】(1)季节差异:夏半年水位低,冬半年水位高。
原因:夏半年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抽取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低,灌溉期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
(2)腰坝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下降;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高于绿洲内部,会不断补给绿洲内部;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下降,胡杨林因缺水而衰退。
(3)种植耐旱作物,减少灌溉用水;改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用水,适度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任答2点)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腰坝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图可知,其地下水水位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一 夏半年水位低,冬半年水位高。结合材料“ 绿洲边缘分布有以胡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内部是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种植业。由于没有河流等地面水源,地下水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水资源。 ”可知,夏半年正值农作物生长期,绿洲内部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低,灌溉期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
(2)结合材料可知,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根本原因是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进而得出以下地理过程:腰坝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绿洲内部地下水水位下降,绿洲外围地下水补给绿洲内部,绿洲外围地下水水位下降,最终导致胡杨林因缺水而衰退。
(3)结合上题可知,腰坝绿洲边缘胡杨林衰退的根本原因是绿洲内部进行农业灌溉,过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应针对这一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减少灌溉用水; 推广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用水,适度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
【点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