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十三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二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目录
第二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概念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时空坐标
1949
1954
1979
全面恢复
和落实党
的民族政策
1984
纳入法
制化轨道
《民族区域自治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0
三个离不开
休戚相关
命运与共
血肉关系
1997
基本政治
制度之一
2012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八大
2017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中共
十九大
基本
政治
制度
1947
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背景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被剥下的人皮
他们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落后。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翻身农奴把歌唱
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逐步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实现藏民族的新生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党史
“那一天,我们不停地摸着自己分得的牲畜,捧着地里的泥土,满眼泪花,和牲畜一起睡在分到的土地上。”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被压迫民族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8卷
列宁强调“实行民族和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行彻底的民主主义。保证一切民族和语言的完全平等,取消任何民族特权,不得侵犯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广泛的区域自治和完全的地方自治。”——《列宁选集》第22卷,第139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亲近和融合,主张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等民族理论,为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渊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3)民族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于革命胜利后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国家。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的问题征求一些同志的意见。李维汉经过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由是:第一......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并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往往相互杂居或交错聚居。第二......我国则是各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平等联合进行革命,到平等联合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没有经过民族分离。基于此,李维汉建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黄铸《民族区域自治的由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法律基础(建国前)
(1)“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2)“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法律基础(建国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4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法律基础(建国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的地方,按中央人民政府指示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前推进一大步。宪法在"总纲"部分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并且设专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各主要环节作出规定。宪法还明确将民族自治地方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种。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五四宪法的颁布,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建立
1955.10
1965.09
1958.10
1947.05
1958.03
第二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发展
(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1979年起重新开始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调整工作。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制定了第一部《民族区域自治法》。这部法律吸取了过去《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有益成份,总结了建国以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和教训,在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新规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比较定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96年底,全国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内蒙古地区称盟)、221个自治县(内蒙古地区称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发展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江泽民视察新疆时的讲话,1990年9月
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时与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联欢
1、发展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优势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材料三: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机组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
第三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1、中共十九大以来(2017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3)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实行原因
法律基础
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共十九大以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发展
优势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