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
0
2
3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唯物史观)
2.结合史料,了解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史料实证)
3.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1)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5~1901.7)
《辛丑条约》
彻底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难深重: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奋起抗争,艰难探索: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史与探索史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1898.6~1898.9)
资产阶级改良派
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
农民阶级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路在何方?
18岁在香港、广州学医
出生于广东香山县
1866
1880
1886
1876
1892
1894
10岁入村私塾读书,年少时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14岁到美国,就读于教会学校
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行医
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
“医人”到“医国”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医人”→“医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主张什么样的救国方式?
材料二:若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变法维新,改良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救国思想产生怎样的转变?
NO!
革命,推翻清朝
2.从改良到革命
发起: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孙中山
1894年11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近代中国第一个
3.成立兴中会
兴中会成员合照
兴中会成员合照
檀香山兴中会会址
兴中会誓词
4.筹划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在狱中,陆皓东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却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姓名,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孙中山
“青天白日”意味着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体现了西方的自由民主观念,在“白日”的四周还有十二个角(又名叉光)如太阳光之辐射状,陆说此正对应着地球上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也即与中国传统的“地支”相应。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5.流亡海外
从1895年建立香港兴中会,至1911年辛亥革命16年间,孙中山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每次起义都经历了筹款、起义、失败、流亡、宣传、再筹款、再起义的过程,在5次环行海外各国的宣传中,在无数次的死亡威胁和穷困潦倒中,孙文这个名字随着清政府赏价格的提升而日益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医国者百挫不折的精神所感动。
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应恩师康德黎之邀抵达英国伦敦。
10月11日,孙中山路过清朝驻英国公使馆被认出,遭到清朝驻英国公使拘捕,准备将他秘密遣送回国。
被关押过程当中,孙中山说服公使馆内英国仆人柯尔,获得其协助,将便条交给康德黎。经康德黎奔走媒体后,英国外交部认为公法上清廷无权在英国领土上拘捕孙中山,使得此事成为国际事件。
10月23日,在多方努力下,孙中山获释。伦敦报界报道孙中山蒙难事件,用词触目惊心”绑架、身陷伦敦、中国公使绑架事件、革命者被诱拘伦敦最终孙中山成了一宗“轰动国际的绑架案的主角。
康德黎
(James Cantline)
《伦敦蒙难记》
拓展阅读:伦敦蒙难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①社会基础: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进入20世纪,《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思想基础:
思考:这些报刊、书籍的宣传有何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
——章炳麟《駁康有为论革命书》
“故我同胞今日之革命……杀尽专制我之君主……以与我同胞熙熙攘攘,游幸于平等自由城郭之中。”
——邹容《革命军》
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陈天华《警世钟》
③组织基础
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华兴会(湖南长沙)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光复会(上海)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任会长,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蔡元培
黄兴
④领导基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孙君逸仙者,……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之英雄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
——陈天华:《纪念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颠覆封建政权、创建共和国家的一面旗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全有进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时代先锋。
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目 的
地位/性质
时 间
地 点
政治纲领
领 导 人
机 关 报
影 响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孙中山选集》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推翻清朝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封建君主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共享社
会进步善果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核心)
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它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1925年3月12孙中山逝世
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遗嘱
“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
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不懈地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勇拼搏、忘我奉献的精神。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国共合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2)孙中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3)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4)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称孙中山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11年
1913年
1915年
1924年
1925年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课堂小结
早年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
(2)成立兴中会
(3)广州起义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
(2)时间:1905年8月
(3)地点:日本东京
(4)参加人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5)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影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人民对国家独立和人民主权的愿望。)
(6)机关刊物:《民报》
(7)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作用:推动革命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据此可知,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B.开展革命活动,发动武昌起义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北伐战争
A
检测提升
2.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指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宣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D
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都属于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不同的救国实践
C.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B
4.章炳麟在《民报》中这样解释反满:“种族复仇者,本非外于政权而言……故排满洲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由此可知,章炳麟的“反满”是要 ( )
A.驱除所有满族人 B.彻底赶走殖民侵略者
C.推翻清政府统治 D.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C
5.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君主立宪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B
6.“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英国式的社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