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20: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是什么?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它们写的都是父母之爱
它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它们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语文园地六
二、交流平台。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
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关注抒情的句子,品味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场景
细节
心理
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如,《父爱之舟》里的片段: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有时,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用心品味:
如,《慈母情深》有一个细节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还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慈母情深》
通过场景描写,可以想象作者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差,工作很辛苦,更能体会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难。为下文数钱做了铺垫。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慈母情深》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体会场景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2.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
1.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慈母情深》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特点:承接上文的故事内容,与文章开头相照应,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同时引起读者的思考。
首尾呼应
《桂花雨》的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特点: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照应题目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特点:这段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对同一作品做出的截然相反的“极端的断言”。但“精彩极了”的夸奖,是慈祥的母亲期望儿子成功的热情鼓励;“糟糕透了”的批评,是严厉的父亲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入歧途”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严格要求。“两个极端的断言”虽然截然相反,出发点却都是希望儿子努力上进、不断进取,都是爱的表现形式。
总结全文
这三段文字都是文章的结尾。但是,我们发现,结尾的方式不一样:
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然而然地结尾;
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情来结尾;
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
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延伸拓展。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产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5)梦境结尾法、呼唤号召法……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