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夸张的脸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夸张的脸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11 22: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夸张的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是以人物面部特征为对象进行夸张和变形为主题的绘画课。通过本课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人物特征的概括能力,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基本要素和夸张变形的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夸张变形,创作出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面部绘画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基本要素和夸张变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夸张变形,创造出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画等;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教师展示一些夸张变形的人物面部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发展阶段: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基本要素和夸张变形的技巧。如:如何把握人物面部的比例和结构特点、如何运用变形的手法进行夸张和强调、如何结合色彩来表现等。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进行探讨和练习,加深对技巧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3.实践阶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和帮助。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探索。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表现个性特征的比重。
4.评价阶段: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得失与不足之处,以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夸张变形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生活情趣。
5.拓展阶段:教师展示一些名画作品和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感受夸张变形在绘画中的运用和魅力。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和情感,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尝试、多创新。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应具有直观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一张简洁的人物面部绘画作品来展示夸张变形的特点和技巧,以及如何把握人物面部特征的比例和结构。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图片或实例来辅助说明这些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可以布置一项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以夸张变形为主题的人物面部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一个事件。为了更具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方向或素材,例如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画自己的好朋友、画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画一个印象深刻的陌生人等。
课后反思:
课后需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1.学生对夸张变形的技巧和方法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2.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得到充分激发?是否积极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3.本节课是否充分体现了“画脸”三个字?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创新空间?
4.本节课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否恰当?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5.本节课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