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形体的组合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形体的组合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11 22: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形体的组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学生通过对不同素材的观察,体验形与色的变化,从而产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以“形的魅力”为单元的系列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形与色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来表现和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本课形与色的知识在前一课《色彩的明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明度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本课重在表现形与色的组合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现,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组织概括形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组合能力。
能力目标:能用概括的形体和鲜艳的色彩表现有动感的画面。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形体的观察和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对形体组合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表现富有动态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作品若干幅、各种图片(如小车、城堡、小动物等)和多种不同颜色水彩笔或油画棒。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等),收集各种形状和色彩鲜明的物体画幅并进行课前观察。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阶段:用动画故事形式导出课题《形体的组合》。
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断(形体变形金刚)使学生兴趣高涨。导入课题。形体“变化无穷”。艺术家往往在“奇妙的形”之中找出它们的巧妙联系并形成创造材料组合,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传达一定的信息,使人们在想象的空间中漫游。(板书)
(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观察、发现其中奥妙。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讨论图片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形状的名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接着请同学说说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由这些形状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这些形状进行组合的?并分析作品中的形体组合关系。
2.小组讨论:分组搜集准备好的图片(各种形体组合的物品),并指名个别小组选派同学作介绍;并鼓励同学们认真听讲大胆站起来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然后老师再集中学生智慧归纳各种形体的组合方式。(加加减减法、重复法、渐变法等)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说明(生活中的物体、各种建筑等)。同时让学生理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重复、渐变等在作品中的应用。
3.布置作业:根据自己带的物体或结合教室内的景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现(采用形式美法则)。教师巡回指导并播放优美的音乐。要求学生大胆地尝试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注意画面的组织结构,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教师点评作业,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鼓励和肯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同时板书:构成立体感、色彩鲜艳、前后遮挡关系等。
4.老师总结本课内容并引导学生下课后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形体组合关系以及色彩的变化等。并要求学生课外多收集一些组合形体的图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六、板书设计:
形体组合
长方形→(植物) (门窗) (桌子) (几何形) (机器人) (人体)等立体构成设计图欣赏(感受线条的美感)→形体局部欣赏→立体构成设计图欣赏(感受线条的美感)→形体局部欣赏……等。
作业设计
搜集资料,自学本课内容。
八、课后反思
1.教学质量和效果分析:对学生在本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改进意见:针对本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体会:总结本课教学的经验和感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