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搭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搭石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1 20: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间、挽”等7个生字,会写“汛、涨”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涨”等8个字,会写“汛期、间隔”等14个词语。
2.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明确单元目标。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单元,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既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看看阅读速度是否得到提高。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搭石》。
出示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二、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一课要求我们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默读完之后,看看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并把时间记在课题旁,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同时我们不能一味求快。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摆搭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开始。
2.交流。
课文都读完了,你们用了多少时间?那你们读得怎么样呢?合上书,让我们来试着回答刚才的问题?
什么是搭石呢?为什么摆搭石?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交流。
(1)人们在小溪里放上石头,方便他们从上面踏过去,这就是搭石。
(2)因为有时溪水猛涨,所以人们会在小溪里摆放石头,让他们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继续交流。
课文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赞美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我们应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阅读速度,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速度。
1.那么刚才三位同学有没有读懂课文呢?让我们先去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就是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摆搭石?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搭石?家乡的人们为什么摆搭石?
2. 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朗读。
3.要说清楚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摆搭石,哪些要点是不能缺少的?请在书中圈一圈,再连起来说一说。
4.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
(1)文中说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在溪中摆搭石,所以摆放搭石的季节是在秋天。
是啊,进入秋天,河水变凉了,人们不能再脱鞋挽裤了。秋天这个表示时间的要点不能漏,它既告诉了我们摆搭石的时间,也说清楚了摆放搭石的原因。请同学们继续交流。
(2)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平整方正的石头是方便人们踏着过去的,所以不能遗漏。
(3)还有人们在摆的时候是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放的,是为了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不淌水。
5.“间”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第4声,表示隔开,不连接。一尺大约是0.33米,二尺大约是0.66米,这些石头就是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放的,有了这些搭石,人们就可以不用趟水过溪了,这些要点不能少。你能不能读读课文看看图,抓住要点来说清楚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摆搭石?
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交流。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6.这位同学抓住要点,说清楚了什么是搭石。如果加上我们刚才交流时讲到的摆放搭石的原因,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轻声说一说。
来听一位同学的交流。
每年汛期来临,河水猛涨。进入秋天,天气变凉,河水也变凉了。人们就在溪水中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放上一块块平整方正的石头,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淌水。
7.说得不错,通过刚才对第一自然段的深入学习,对照你第1次默读课文时的理解,你有些什么阅读体会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两位小伙伴体会。
“汛期”这个词我不懂,好像并不妨碍我了解什么是搭石,我就没有管他继续往下读。
“汛期”这个词我们可以通过下文中的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来推测它的意思。如果要想确切的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读完整篇课文后去查词典理解。这位同学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没有影响到对阅读任务的完成,所以没有停留,没有回读,提高了阅读速度。
8.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
老师我读课文的时候没有分心,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记,所以我用了1分20秒就读完了。
这位同学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地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阅读时,能一味求快,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9.让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
老师我读得比较慢,我在读的时候经常感觉前面的内容没有读懂,好几次回读,所以第四第五自然段没有读完。
这位同学已经注意到自己阅读时有回读问题,而且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是因为不理解某些词句而回读。不要着急,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如果不影响阅读任务的完成,就要继续往下读。相信通过这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你会慢慢克服,加快你的阅读速度的。
10.小结。
(1)看来,大家已经初步做到集中注意力去读。(板书:集中注意力)就是不分心不走神,排除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去读。在读的时候带着阅读任务不回读。(板书:不回读)不停留,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板书:提高阅读速度)
(2)刚才在初读课文时,有同学说到课文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赞美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章爷爷,他是一位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山村,对家乡的搭石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写下了这篇课文《搭石》,那么刘章爷爷是怎样借助搭石来表达乡亲们这份美好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各两遍。
2.正确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搭石
提高阅读速度
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练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上节课我们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提高了读课文的速度。学习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摆放搭石。知道啦,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章爷爷。知道作者想借助搭石想要表达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美好的情感,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寻找,细细品味。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家乡的这道风景。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集中注意力,边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画面,在一分30秒内完成。
二、学习2到4自然段
1.学生交流搭石的画面。对搭石的细致描写反映出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板书:摆搭石、走搭石
3.那么这些画面中,哪一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请你结合课文谈谈你的体会。再读2到4段。
(一)画面一:摆搭石
1.学生交流。你很有体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2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边读边想象画面,老人的那个行为最打动你?
学生交流。老人在来回踏搭石的时候,心理会怎么想?对,老人就是这样想的,细心仔细,一心为别人着想。老人摆搭石,踏搭石的画面怎么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表现美好感情的关键词,请大家自己试一试。
2.交流朗读。
搭石不仅要摆得稳,而且要摆得早。教师引读划线句。
2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边读边想象画面,老人的那个行为最打动你?
这里有个词语“谴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谴责的意思是责备,为什么这里的人们会责备没有搭石地方的人?(学生交流)
你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清楚了原因,是啊,为了大家的方便,人们早早就把搭石放好。
小结:在摆搭石这个画面中,我们揣摩了老人的想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了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当地人淳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搭石够成功了家长的一道风景。
(二)画面二:走搭石
1.让我们继续交流哪个画面让你感受最深。走搭石时,风景绰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话中绰的意思是:体态柔美。
3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
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掉,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3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
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掉,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怎么读出这画一般的美感,怎么读出美感呢?先请听老师读。
这三句话长句短句互相搭配,富有韵律美。有美景有声音,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要一边读一遍想象,要读出韵律美,体会画面中的美。请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
1.交流朗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群人走搭石,走得既轻快又开心,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就是“协调有序”。
为什么这群人要这样走搭石呢?学生交流。
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他有200多天要在这个搭石上走过,他看到人们在搭石上走出了韵律美,走出了画面美。更走出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一群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是因为人们心中装着别人。搭石的确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群人走搭石很美,那么走搭石还有什么让你感受很深呢?
学生交流。
3.理所当然的意思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到当地人爱老,尊老的淳朴民风。作者截取了走搭石中的2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两人互相谦让,第二个画面是背老人的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学生交流朗读。
4.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请选择一个说一说。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1)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妇女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交流。
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说清楚了,作者通过写摆搭石、走搭石体现了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
四、总结
1.是啊,刘章爷爷,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搭石,写出了乡亲们之间的情感。课文以搭石为题,看似是 在赞美哪些平平整整的石头,实际上是赞美家乡人们美好的品质,和淳朴的民风。现在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5 —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生交流这句话的理解。
2.刘章爷爷取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赞美乡亲们之间的美好品质。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5 搭石
提高阅读速度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搭石
走搭石
集中注意力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不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