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1 20: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题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结论的是 (  )
3、加油站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
4、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5、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将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6、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7、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 镁与盐酸反应
C.氧化钙与水反应 D.乙醇燃烧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9、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10、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11、2020年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开空。火箭常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煤油由石油加工而成 D.液氧是混合物
1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3、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易于移除可燃物
14、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15、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16、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二、填空题。
17、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说明理由。
(1)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
(2)炒菜时油锅着火:                 。
18、化合物X经过如图所示的转变过程后,又重新得到X。

图中□表示液体,○表示气体,图中数字①~⑤代表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④为两种气体混合后点燃,所有的转化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完全。
(1)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2)图中Z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3)氢气   (填“是”或“不是”)新能源,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中③所示方法制取少量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⑤代表的过程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缓慢氧化  D.燃烧
19、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0、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1、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参观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经过如图所示的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CH4),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三、简答题。
22、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节目向大家科普了夏天不要在汽车内放置装水的透明水瓶的原因。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模拟了该实验,将强烈的光线透过装水的塑料瓶照射在黑色的纸上,该纸片迅速冒烟,继而燃烧起来。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黑色纸片燃烧的原因。
四、实验题。
23、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红磷燃烧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图B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   。
(3)图C所示实验,现象:   ,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
(4)图D所示实验,水的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五、计算类题。
2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题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答案】A
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结论的是 (  )
【答案】B 
3、加油站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
【答案】C 
4、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答案】B 
5、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将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答案】C 
6、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7、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 镁与盐酸反应
C.氧化钙与水反应 D.乙醇燃烧
【答案】A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C
9、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答案】C。
10、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D
11、2020年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开空。火箭常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煤油由石油加工而成 D.液氧是混合物
【答案】D
1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13、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易于移除可燃物
【答案】A。
14、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答案】B 
15、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答案】C
16、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说明理由。
(1)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
(2)炒菜时油锅着火:                 。
【答案】(1)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同时应迅速报警
(2)盖上锅盖,使其与空气隔绝
18、化合物X经过如图所示的转变过程后,又重新得到X。

图中□表示液体,○表示气体,图中数字①~⑤代表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④为两种气体混合后点燃,所有的转化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完全。
(1)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2)图中Z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3)氢气   (填“是”或“不是”)新能源,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中③所示方法制取少量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⑤代表的过程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缓慢氧化  D.燃烧
【答案】(1)B  (2)D (3)是 Zn+H2SO4 ZnSO4+H2↑  (4)B
19、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20、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2H2O22H2O+O2↑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参观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经过如图所示的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CH4),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 (2)过滤 (3)CH4+2O22H2O+CO2
三、简答题。
22、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节目向大家科普了夏天不要在汽车内放置装水的透明水瓶的原因。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模拟了该实验,将强烈的光线透过装水的塑料瓶照射在黑色的纸上,该纸片迅速冒烟,继而燃烧起来。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黑色纸片燃烧的原因。
【答案】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且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比较多,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聚集于一处,使这一处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纸的着火点,在同时满足有助燃物﹣﹣氧气、可燃物﹣﹣纸、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要素时,纸就燃烧起来了。
四、实验题。
23、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红磷燃烧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图B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   。
(3)图C所示实验,现象:   ,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
(4)图D所示实验,水的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答案】(1)冒白烟;4P+5O22P2O5;AB;
(2)与氧气接触;
(3)低处的蜡烛先灭,高处的蜡烛后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3Fe+2O2Fe3O4;化合。
五、计算类题。
2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详解】(1)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