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题为“罗斯福新政”,下设二个子目:“从繁荣到危机”和 “罗斯福新政”,交代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措施、“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课本知识间有很强的关联性。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经济大危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导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的困扰,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虽然本节课知识点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但经济危机是一个比较难讲的经济学概念。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反危机措施“新政”为线索解决美国“自由放任之危——新政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新政的措施”“国家干预之效——新政的影响”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让学生明确罗斯福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危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很低,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不理解如何通过“新政”来度过危机?他们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利于开展史料探究活动。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示、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和特点,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认识到胡佛政府自由放任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是美国走向新政的背景;能够在史料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概括出“新政”反危机的措施、特点、实质和局限性,探究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创新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通过史料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联系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认识到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涵养家国情怀素养。(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罗斯福新政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难点是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本课在第一目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分析法和史料实证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史料的解读使学生逐步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第二目主要采用史材实证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和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效果,让学生明确罗斯福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危机。
板书设计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 反危机措施 度过危机困扰 胡佛:自由放任 罗斯福:国家干预 失败 成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三张图片趣味引入新课这是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他在1928年国情咨文中说:“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在他执政时期,国家兴旺繁荣。但他卸任不到一年,美国人民却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所以送其“幸运总统”称号。他的继任者胡佛在竞选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战胜贫困。”结果,他当选后,立即就发生了迄今最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出现了经济大萧条,到处都是饥饿的人群,被人讽刺为“饥饿总统”,所以送其“倒霉总统”称号。面对危机,人们最终选择了承诺施行新政的罗斯福作为总统,他会施行什么样的新政呢?他是否能带领美国人民走出深渊呢?学完这节课后,请同学们送给罗斯福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号。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述 激趣导学,预留一个设问,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一、自由放任之危——新政的原因 (一)危机的酝酿【教师讲述】首先进入幸运的柯立芝时期,来看一下他的幸运。【出示材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教师提问】说明费希尔眼中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讲述】正如这位纽约州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当时的美国,繁荣。【出示材料和图片】【教师提问】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预设答案】美国经济空前繁荣,被称为Roaring Twenties即“咆哮的二十年代”。主要表现在汽车制造业和电气用具制造业。【出示材料】【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预设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2.大发战争横财。3.新兴产业技术革新。【出示材料】“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过渡引导】真的不用担心吗?让我们走进“倒霉总统”胡佛的任期。【出示材料】【教师提问】通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预设答案】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大;生产增长的速度大于消费。【过渡引导】经济危机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经济学概念。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听懂一个故事,看懂一个经济现象。【出示材料】【教师讲述】这段母女对话,蕴藏着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乍一看,很难理解。但我们分解一下就一目了然了。【探究过程】师:母女对话中到几次煤?师:提到了两次煤,是谁“无煤”又是谁“煤太多”?师:生产者生产的多,消费者却买不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师:生产与消费脱节了。【教师讲述】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当时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购买力)之间的关系,怎么表述?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人民相对贫苦,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增长缓慢,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出示图示】健康的经济状态应该是生产发展、消费旺盛,供需处于平衡状态。当时的美国,资本家拿到钱是用来扩大生产的,这就使生产的圈子越来越大。工人拿到的工资却增长缓慢,限制了消费能力的增长。也就造成了供需不平衡,处于病态经济状态。【出示材料】【教师提问】奇怪的是,既然社会的消费能力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发展水平,为什么市场会呈现繁荣景象?人们购买产品的钱从哪里来?【预设答案】生产的狂热:资本家盲目生产,产品积压。消费的狂热:人们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超越实际购买力,出现需求假象。股票投机的狂热:股市泡沫,加大风险。【教师讲述】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采用分期付款刺激消费,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提高,这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的“虚假繁荣”。生产相对过剩,与消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预设答案】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生产相对过剩。3.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加大金融风险。(二)危机的爆发【出示材料】【教师讲述】危机首先从经济链条中最容易波动的环节开始,是哪一环节?金融领域中的股市。1927年到1929年股市一路攀升,大家纷纷买入,当股价涨到严重背离实际价格的时候,就出现了下跌。转折点就是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行情急转直下,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打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一座孤岛。正如我们当前面对的新冠疫情一样,无论那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历史和现实让我们认识到,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三)危机的表现我坚信基本的工业情况是良好的。然而,事实大出罗斯福所料,股价一路暴跌。揭开了经济大危机的序幕。股市崩溃会导致哪些连锁反应呢?我们通过两段材料来了解一下:【出示材料】【教师提问】概括经济大危机的表现?【预设答案】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2.企业破产,市场萧条。3.失业激增,生活困难。4.农业受损,价格下跌。【教师提问】概括一下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各属于那一方面的危机?【预设答案】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民生危机,是一场空前严重的全面经济危机。(四)危机的特点【出示材料】【教师提问】这场空前严重的全面经济危机,它有什么特点?【预设答案】持续时间比较长、涉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五)危机的影响【出示材料】【教师提问】经济大危机被称为“空前严重”不仅因为它造成了经济瘫痪,看下列材料,危机带来了什么?【预设答案】1.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2.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3.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渡引导】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六)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出示材料】【教师设问】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在这场危机面前,美国当时的总统胡佛是怎么做的?他的措施能解决问题吗?【预设答案】自由放任。他的这种理念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深危机。【出示图片】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在总统竞选中,胡佛积极谋求连任,但他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不得民心,最终人们选择了承诺施行新政的罗斯福,一个新的总统诞生了。总结一下罗新福新政的原因?(七)罗斯福新政的原因【预设答案】1.经济大危机。2.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感受美国的繁荣。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美国利用一战的“中立”地位大发横财;第二,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革新,促进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比如福特T型车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工业也带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观察图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观察分析,用危机的表现来反观原因。 学生通过分析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为理解危机酝酿的过程做铺垫;通过“重提”和“唤醒”既有知识,将它们作为新知识的抓手和支撑。 在“繁荣”与“危机”的矛盾中设疑,学生的探索兴趣得到激发。学生通过设计的问题链,在教师层层引导下,理解经济危机的酝酿过程。通过图示和故事,以直观的图示,配合逻辑推理,将经济理论化抽象为具体,突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分析危机的酝酿和爆发,加强时空观念,理解美国为何走向新政。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作铺垫。经济大危机的影响隐藏在课本的正文中,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更直观的感受经济大危机下人民生活的苦难,社会经济的破坏。危机从经济危机蔓延到政治甚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严重社会危机,理解美国为什么走向新政——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胡佛总统面对危机采用了自由放任政策,在这种政策下美国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美国此时正面临道路的抉择,理解美国人民为什么会放弃胡佛选择罗斯福。
二、反其道而行之——新政的措施 【出示材料】胡佛与罗斯福的不同对策【教师讲述】美国最终走向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新政。应对危机,也就是要解决经济大危机的4个表现,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帮着罗斯福想想方案:(一)新政的措施【分工合作】小组一:解决金融危机【出示材料】1.结合材料和教材P61表格,探究国家干预经济应该从哪个部门入手呢?【预设答案】从经济活动的枢纽“银行”入手。【教师讲述】要让经济链条重新运转起来,就必须从率先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的信用。罗斯福还首创了“炉边谈话”的形式,每周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因为广播扩音器就设在白宫的壁炉边上,因此得名。他每次讲话都以“我的朋友”开头,就像拉家常,主要介绍政府已经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需要做什么。2.大家想想,罗斯福为什么要发表“炉边谈话”,发挥作用了吗?【预设答案】为了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金融信贷危机基本结束。【教师讲述】罗斯福第一次发表炉边谈话,就是针对金融问题展开的。他向国民保证把积蓄存进银行是安全的。结果很快金融信贷危机基本结束。3.金融信贷危机的基本结束,为后续的改革措施产生什么作用?【预设答案】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小组二:解决工业危机【出示材料】1.结合材料和教材P61表格,探究政府主要调整了工业哪两方面的关系?【预设答案】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2.为什么要调整这两方面的关系,有什么作用?【探究过程】师:企业与企业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什么?师:调整企业关系也就是减少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师: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刺激消费。【图示说明】3.“蓝鹰”标志代表什么?悬挂“蓝鹰”标志有什么作用?【教师讲述】一只鹰爪下的齿轮代表的是工业,另一只鹰爪下的闪电代表的是能量,也就是指消费。在蓝鹰的保护之下,美国定能重振工业,摆脱危机。小组三:解决农业危机【出示材料】1.结合材料和教材P61表格,探究政府主要调整了农业的哪两方面内容?【预设答案】减少供给和刺激消费。2.为什么很多人失业生活无着落,罗斯福政府却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预设答案】抑制生产过剩。小组四:解决民生危机【出示材料】1.结合材料和教材P61表格,探究政府关注了哪方面内容?【预设答案】关注民生问题,提供社会救济。2.结合材料,上述措施在实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预设答案】一些人不愿意接受施舍,他们希望获得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活得有尊严。3.结合图片与材料,政府是如何解决的?【预设答案】政府应为他们提供工作,实行以工代赈。【教师讲述】政府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到二战前,罗斯福政府支出180亿美元,修筑机场、桥梁、公共建筑、公路等的,当时全美国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当时的宣传画,用工作报答美国。【结构图示】(二)新政的特点【教师提问】结合教材P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分析归纳新政的特点?【预设答案】1.国家干预经济。2.立法保障实施。3.关注民生。4.内容全面。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罗斯福新政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观察图片,分析解答问题。小结巩固,加深理解。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新政的措施,解决历史问题:罗斯福新政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从干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体会罗斯福新政全面干预经济的模式创新,突出本课重点。探究活动的设计:1.探究活动基于史料研习设计,形式上,有文字、图片、表格,史料类型多样,符合学生认知;内容上,大量采用一手史料,如《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险法》译文原文。2.明确了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的探究有抓手。探究活动的实施:1.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提取信息;政府干预的是生产还是消费;2.学生用实证方式,探讨“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这些问题;3.学生依据史料,说明对新政的看法,提出历史认识,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历史研究的实证精神。以直观的图示,配合逻辑推理,强化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从干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体会罗斯福新政全面干预经济的模式创新,突出本课重点。
三、国家干预之效——新政的影响 【出示材料】【教师讲述】正如罗伯特所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预设答案】1.美国经济开始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恢复了人民的信心,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出示材料】【教师提问】罗斯福永远纠正了缺点吗,为什么?【探究过程】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师:从“拒绝革命”、“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来看,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师:能永远纠正缺点吗?【出示图片】【教师讲述】学完了这一课,请同学们送给罗斯福总统一个称号?【答案预设】力挽狂澜的总统、伟大的总统。【出示材料】【教师提问】你认为罗斯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答案预设】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意志坚强、口才出众。勇于改革、创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观察图表,提取信息,回答问题。观察地图,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是问题引导进行逻辑推理,辅助以“1929年以来美国已发生大小共九次经济危机”的图片,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改革是一个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更是要注意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将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拓展作业 【出示材料】【思考问题】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罗斯福这一观点的理解。【思路点拨】抓住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什么,什么没有改变来入手,在变与不变中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运用所学,解答问题。 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精讲多练,促进全面。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运用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实施情景教学,落实三维目标。本课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本课设计通过自学课本、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使学生体验自主之乐,合作之趣,探究之悦,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本课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二.不足之处在介绍罗斯福时进行的情感升华略有不足,应先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升华。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时有一处专业错误,将农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解释成了生产绝对过剩,应帮助同学理解生产相对过剩是对购买力而言,并不是真正的过剩,生产的产品可能还不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求,但大部分人已经买不起了,这时候会导致资本家亏损。而生产绝对过剩是指生产的产品多余社会需要,就算人们再有钱也不会买了,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在讲解工业复兴法时不够深入,以及讲到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时,将渡过了经济危机讲解成了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还通过了多方面的努力才摆脱此次经济危机。三.努力方向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个通盘的构建。对课堂的预见、规划与组织。教案的准备,学生的水平与实践需求,师生情感的建立、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问题讨论、多媒体的运用等,整个教学过程有个通盘的构建。它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反映了“教”与“学”的效果。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