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到来了。今天我们要开始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这是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读读课题,有什么发现?
(出示:本单元四课课题)
师:说得没错,这四篇课文的课题都是动植物的名称。
(出示:单元导语)
师:人们常说,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本单元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借助动物、植物这些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还要练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 (出示白鹭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板 书: 白鹭)
3.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 (1892— 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
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 山人。1914 年赴日本留学。1918 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 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 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文学篇》,写于 1942 年 10 月 31 日。《白鹭》也 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 鱼虾等。
4.师: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第一课《白鹭》。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中国很多著名的诗人,作家的诗文中有白鹭的身影。比如,杜甫写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张志和的“西塞山下白鹭飞”。白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鸟,受到这么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写的《白鹭》。去细细地感知他眼中的白鹭,了解作者是如何借助白鹭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1.轻声地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白鹭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出示:图片
思考:想一想,作者对白鹭有着怎样的感情?)
2.说一说作者对白鹭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交流:读了课文,我觉得本文的作者很喜欢白鹭。
3.初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那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呢?请大家用直线把它们画出来。
(出示: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用直线画出这些句子。)
4.交流反馈。
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从第一自然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预设2:我找到的句子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出示:划横线的句子。)
5.师:真不错。这两位同学分别关注到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这两句句子直接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还找到别的句子吗?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第九自然段中“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的意思是白鹭本身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这一句也直接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6.个别读句子:
师:你读文很仔细,读懂了这句反问句的意思。请同学来读读这三句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鹿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研读课文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
1.读第九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那在作者的眼里,白鹭究竟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歌呢?
师:请大家读学生交流:我认为在作者的眼里,白鹭是一首诗。我是联系了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的。从“——不,歌未免太铿锵了。”这句中可以知道,作者认为用一首歌来形容白鹭太铿锵了。还是用诗来形容它更贴切。
2.学生交流反馈。
小结: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读文时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读。准确把握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五、研读课文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理解“精巧”的
师:精巧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没错,精巧就是精细巧妙的意思。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让你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思考。
学生交流:老师,我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五到八自然段的内容中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说得没错。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写什么呢?谁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
个别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很好,那这里的生硬是什么意思?
预设1:我觉得这里的生硬应该是不够自然的意思。
师:你理解得没错,那这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预设2:作者觉得白鹤体型太大了,看上去不够自然,即使是朱鹭苍鹭,体型也大了些,而且他们都太不寻常了。
(出示:朱鹭和苍鹭图片)
师:这样看来,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似乎与白鹭没有关系。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预设:我认为作者是想告诉人们,白鹤、朱鹭、苍鹭这些鸟体型大,而且不寻常,比较特别,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而白露体型小,也很常见,不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师:你们读懂了作者写这一自然段的目的了。是呀,作者拿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鹭这一常见的鸟,也有它独特的美呀!作者赞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因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出示板书: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出示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这句句子中,“适宜”一词的意思是,合适;相宜。
(出示:词语解释)
师:在作者看来,白鹭身上羽毛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是那么合适。简直就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齐读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4.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一自然段具体写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呢?
预设:我觉得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具体写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特点。请你们轻声地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个别朗读。
5.读第五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么具体写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吗?
学生交流:
预设1:白鹭的蓑毛是雪白的,长嘴是铁色的,脚是青色的。这些颜色配合得非常和谐。它还有着流线型结构的身型,身型曲线是那么自然。
(媒体演示讲解)
预设2:读了这段话,我还知道了白鹭身段大小非常匀称,如果再增高一分就嫌长,而再减一分就嫌短了。它的色素配合也刚刚好。如果羽毛再白一点,就嫌白,而青黑色再多一点,就嫌黑啦!白鹭的外形是那样的匀称和谐。一切都恰到好处,无可挑剔,精巧极了。
师:这个同学把“一忽”和“黛”的意思都说清楚了。
(媒体泛红)
师:“一忽”就是一点的意思。“黛”是青黑色。
“嫌”这个字在字典上有这几个解释。(媒体出示解释)
师:在这句句子中,“嫌”是不满意的意思。
师:白鹭的身段再增高一分,或再减去一分,色泽再白一点或青黑色再多一点,就令人感到不满意了。现在一切都是刚刚好,一切都很适宜。
师:白鹭的身段大小,色素配合,真是精细巧妙啊!作者通过对白鹭外形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出白鹭精巧匀称,自然朴实的外形美。
(出示板书:外形美)
6.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跟录音朗读第五自然段。
7.背诵第五自然的。
师:现在你能试着背诵第五自然段了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背诵。
师:练得差不多了吧!请你们借助提示背一背。
(出示背诵提示)
学生再练习背诵。
师:再练习一下。
(再出示背诵提示)
学生再练习背诵。
师:谁想来试一试?
个别背诵。
师:这位同学背的流畅,还很有感情。看来,白鹭的外形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从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精巧匀称,自然朴实的外形美。从而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还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那课文又通过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第三题。
2.背诵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白鹭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白鹭 (精巧的诗) 身段美: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二至五自然段从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金写出了白鹭精巧银称自然朴实的外形美,感受到这常见之物也有它独特的美,从而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赞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通过背诵回顾课文内容(出示:1-5自然段)
上节课请大家练习背诵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
点评:这位同学作业完成得很好。听了他的背诵,老师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只只羽毛色素搭配相宜,身段匀称的白鹭,悠然地站立着。
二、研读课文6—8自然段:
过渡:是啊,白鹿那优美的外形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在郭沫若先生的眼中,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理解“韵”
句句子中“韵”是什么意思,你们自己猜猜看。(出示:句子和全文)
预设:老师,我猜这里的“韵”大概是刻、印的意思。
这位同学理解的不错,老师赞同你的说法。
2.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刻在骨子里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六至八自然段,去感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出示:6——8自然段)
(学生读六到八自然段,思考。)
指名读。
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三位学生分节读。)
师点评:这三位同学都把课文读正确了,真不错。
3.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了解作者描绘了三幅怎样的画面。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三幅画?如果请你给这三幅画起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大家可以先想一想画中的主人公白鹭在干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出示:要求和6——8自然段)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第六自然段写的是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
生:第七自然段写的是晴天的清晨,白鹭站在小树的树梢上。
生: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黄昏,白鹭在空中低飞。
同学们不仅说清楚了白鹭在干什么,还关注到了白鹿活动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原来这三个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白鹿活动时的三个场景。
4.给3幅画面取名字。
现在相信你们一定能为这每幅图取名字了,赶紧在书上写一写吧。(出示:6——8自然段)
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老师,我分别为三幅图画取名水田钓鱼、树顶望哨、空中低飞。
5.修改标题。
这位同学提炼标题的视角一致,都从白鹭的角度来提炼的,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不错。如果要让这些标题有点诗意的话。你们觉得可以怎样修改呢?我们来看看第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大家看水田钓鱼中,钓鱼虽写出了白鹿在干什么?但没能表现出它的神韵。请你细细品读这一自然段。结合文中描写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怎么改?(出示:第6自然段的画面和标题)
预设:我读着读着,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两只白鹭站在清水边。静静的等着鱼儿过来,不急不躁,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所以我觉得把标题中钓鱼改成垂钓。更能表现出白鹭捕食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融为了一体的神韵。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不错。作者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悠然觅食的情景,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真是韵味十足啊。(板书:水田垂钓)
6.情感朗读。
带着这份感受,再去读读这一自然段,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学生读。)
7.思考:想一想“树顶望哨”这个标题,怎样修改更符合课文中的意境呢?(学生思考)。(出示:第七自然段和画面)
预设:老师,第七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他真是在望哨吗?”从这句问句中,我体会到作者的言下之意,白露并非在望哨。瞭望哨的意思是瞭望放哨。放哨时是紧张专注的,但白露此时却看上去却是悠然的,更像是眺望远处的风景。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标题改成树顶远眺。
点评: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是白鹭的嗜好。嗜好的意思是特别的爱好。(出示:嗜好的词解)站在这小树的最顶端,看起来可不安稳,然而白鹭却很悠然呐。这可是别的鸟很难表现出的神韵呀。(板书:树顶远眺)
谁还想来说一说?
预设:晴天的清晨。白鹿如此闲适淡定的站在小树的绝顶,悠然地眺望远处的风景。这样的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点评:是呀,清晨站立绝顶的白鹭。身上那份超然脱俗的神韵。
8.齐读。
给作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作者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赞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啊!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学生读。)
9.理解第八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空中低飞的场景,(板书:空中低飞)
这乡村偶见的场景为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诗一般美妙的感受呢?作者所说的诗的神韵又体现在哪里呐?细细品读第八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读文思考。)(出示:第八自然段和画面、标题)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我觉得在黄昏看见这一只只色素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的白鹭在空中低飞。让人感到自然界充满了生机,给人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
10.师范读第八自然段。
说的没错,在作者的眼中,这时的白鹭清明澄澈,且富有生命力。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表现出人们对安定纯洁生活的追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难怪作者说。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师读文。)
11.生自由背诵。
刚才我们通过提炼标题的方式细细品读了。描绘白鹿活动情况的相关内容。白露那悠然,淡定星辰,充满活力的神韵。就像印在骨子里那般。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让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画面的内容背背。(学生准备。)
三、总结全文,再次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感情。
1.体会作者写作的情感。
同学们,我们细细品读了第五至八自然段,从作者对白鹭外形和和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感情呢?(生思考。)
2.交流反馈。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预设:我体会作者通过白露外形和活动的描写。抒发了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能不能结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说说。作者要赞美什么呢?
预设:作者赞美白鹭不仅外形美更具有。闲适,安定,纯净之美。
小结:说得真好。作者要借助白鹿正以寻常的鸟儿,抒发对那些。不仅具有外在美,更具有闲适,安定、纯净的神韵的事物的赞美之情。
四、布置作业
1.从第六到第八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抄一抄。
2.背诵课文第六至11自然段。
3.完成《练习部分》第四题和第五题。
【板书设计】
1 白鹭
色素的配合 水田垂钓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树顶远眺
空中低飞
一切都很适宜 闲适、安定、纯净
(外形美) (神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