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庖丁
解牛
学习目标:
1.理解《庖丁解牛》的基本思想
2.赏析本文借寓言表达思想的写法
3.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 ],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主观愿望必须符合事实。
郢人垩(è)(用白石灰涂)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搭档)死久矣。”
做事,要有好的搭档。
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不要因为极小的利益有过大的争执。
《庄子》寓言特点
1.虚构:“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
2.“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动乱、大变革
儒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克己复礼,天下大同)
道家:
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2.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联璧,星辰为珠玑。
3.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质。
依乎天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
——南怀瑾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鲍鹏山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孔孟以“仁政理想”,主张“养民”“教民”,希望重建一个黎民不饥不寒、明孝悌、知礼义的理想社会。儒家更像粮店,帮助人们解决温饱等实际问题。
道家所关心的,则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自我保全的问题。所以道家更像药店,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困扰,帮助人们守护心灵净土。
任务一:结合文章注释,熟读第一自然段,分析庄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任务一:结合文章注释,熟读第一自然段,分析庄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舞蹈化
动作描写(绘形)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描写(摹声)
砉然、騞然——音律
“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
音乐化
动作娴熟
节奏优美
视听结合,比喻 韵律和谐、动作优美、声音悦耳 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任务二:庖丁“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其中庖丁追求的“解牛之道”是什么?
依乎天道,因其自然
(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任务三: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③ 谨慎的态度,从来不骄傲大意。
① 探寻“道”
② 遵循“道”,尊重事物的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道?
道,指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解牛之道即解牛的规律,按照牛本身的构造来解牛,顺应自然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之道
任务四: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刀
牛
解牛
“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刀
牛
解牛
“养生之道”:
十九年若新
批大郤:避开硬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筋骨交错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长生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人
社会
处世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庖丁解牛的重要意义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向”
“盖”
“善”
2.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通“响”
通“盍”何
通“缮”
“岁” “月”,名词做状语
3.重要词义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进:“进乎技矣”
道:“臣之所好者道也”
硎:“刀刃若新发于硎”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通“缮”,修治,擦拭
介词,给,替
因为
众,一般的
丛聚,集结之处
超过
自然规律
磨刀石
4.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每至于族”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切中肯綮:
5.积累文中成语
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
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
常得意。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