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易错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概括能力。
2.在朗读与品读的基础上,从心理描写、缘事析理等方面出发,多角度深入探究文本。
3.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学会正确面对面对困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曲折的心理描写,深入探究本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学习莫顿·亨特缘事析理的写作方法,培养构思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分享吴强的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上半部分:“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也许,只要勇敢前进一小步,就能实现人生的大变化。让我们走进莫顿亨特的同名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这篇文章蕴含怎样的哲理。
二、任务导学,整体感知
任务一 自由读文,注重圈画
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确,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三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写到黑板上小组的对应位置。
预设:耸立 呻吟 啜泣 突兀 抽噎 滑稽 头晕目眩 恍惚
任务二 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1.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来认识它。请大家拿起笔,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记叙文六要素)
明确:这个故事讲述了“我”爬悬崖,被困悬崖,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获救的一次经历。 (爬悬崖——被困——获救)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事,起因是我和小伙伴们爬悬崖冒险,经历了中途被抛弃而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最终在爸爸指点下成功脱险。(起因、经过、结果)
任务三 精读课文,局部探究
1.从“我”爬悬崖冒险到最终成功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从课文中摘出有关心理描写的句子,揣摩和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明确:冒险时:第四段——“我犹豫了。”
第六段——“只有60英尺左右,但对我来说,却是严禁与不可能的化身”
第七段——“犹豫不决”、“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第八段——“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
遇险时:第十六段——“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我听到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脱险时:第二十二段——“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第二十六段——“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第二十八段——“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品读“脱险”部分,思考:
(1)“我”被困在悬崖上,最终时怎样安全脱险的?
明确: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父亲给我的帮助中,哪一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呢?请简述你的理由。
明确:一是给方法
第23段:“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你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第26段:“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二是给信心
第19段:“要吃晚饭了。”
第25段:“好。”
第26段:“很好。”“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小结:孩子的路终究是要靠自己走的,总靠别人帮扶,不时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学会独立,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独立挑战的经验。
3.“我”经过这次遇险脱险的体验,学到了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第29段。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要正视问题,从每一小步做起,逐步积累,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任务四:总结归纳,探究写法
本文写“我”爬下悬崖的经历,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进行相应的方法总结,这一行文思路使得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体现出良好的归纳思维。这对于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写作记叙类文章要处理好两个“点”:
一个是“叙点”,由精美的细节描写构成。如本文中走下悬崖的三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很多步”。它们用意象支撑着主题;
一个是“议点”,“议点”就是对材料的感悟点进行议论,要求以一句简洁而生动的句子揭示思想,点亮全篇。如文末的揭示主旨句。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最后,我们再次读一读吴强的诗歌,感受它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作业布置,巩固强化
小练笔:《一步一步_____》,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