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诗 两 首第四课 诗两首2、未选择的路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yōu yù shùn xī shè zú zhù l ì
忧 郁 瞬 息 涉 足 伫 立
qī qī zú jì lù jìng
萋 萋 足 迹 路 径
语言积累:解释词语: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怀恋:怀念。
伫立:长时间站立。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幽寂:幽静寂寞。
路径:道路。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往事:过去的事情。 回顾:回过头来看。
朗 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设生活中遭遇挫折的设想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提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短短的八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走进作者: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作者简介普希金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1799-1837普希金塑像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影响很大,是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塑像代表作:
《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大海》《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话剧院普希金村问答: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答:特指在生活当中因遭遇艰苦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写照。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答: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他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体会诗人情感交流读诗感受感 悟品 味1、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吗?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3、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有阴霾,在泥泞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时,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
4、你对“欺骗”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5、你喜欢这首诗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整体把握:假如生活
欺骗了你低声嘱咐理性分析不要悲伤,不要着急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人生如四季寂寞冬日当前我们必须振作未选择的路走进作者 罗伯特·弗洛斯特(1874~1963),美国著名诗人。诗集由《波士顿以北》《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更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弗洛斯特长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是个交替的一个时期。所以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洛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作者:弗罗斯特
1874—1963
美国诗人朗读: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zhùqī问答:1、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意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答: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体会诗人情感
交流读诗感受感 悟品 味 诗 意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2、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3、诗中“路”有哪两种含义?你从中悟 出什么样的哲理?
4、弗罗斯特为什么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路?弗罗斯特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作出一个重要选择:辞去在师范学校教书的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他们卖掉了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不久,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以它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这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后来,他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名家对“路”的思考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柳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整体把握:未选择的路两条路两条路从黄色的森林分出很少足迹未经污染消失在丛林深处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一条一条一条一条延绵无尽人迹更少我选择了这条路我选择了这条路再见!!!!